1、第 1 节 污染物在人体的行为与效应第 三 章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效应讲课人 : 单国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 认识:污染物的体内过程2. 认识:剂量 -效应关系曲线目的:一 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 暴露的概念人体对环境的暴露: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等因子,与人体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上的接触。暴露有三个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种类与浓度、暴露特征、进入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细胞膜细 胞内在暴露过程中,环境化合物通过环境 /生物的接触界面或部位进入生物内部的过程。2 吸收的概念单细胞细胞外水相一) 单细 胞的吸收 -跨膜 转 运细胞外水相细胞外水相磷脂双层(将细胞与外界隔开)天线,信息交流、识别功能蛋白功
2、能蛋白:跨膜转运酶作用信号传导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细胞膜细胞内单细 胞的吸收 -跨膜 信号 传递G蛋白偶联的受体 G蛋白效应蛋白酶离子通道药或毒物1 开启离子通道,让信使离子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2 激活酶促反应,产生信使分子,信使分子进而参与下游的酶或DNA反应信使分子(酶)前体 信使分子(活性酶 )透膜 进 入:1 被 动扩 散:2 主 动转 运:3 内吞作用通过肠黏膜细胞、血管细胞等的生物膜系统。消化道吸收消化道吸收特点:1, 与化学物质的解离度有关许多化学物质(如弱酸、弱碱的盐类)在水溶液中呈离子状态时,脂溶性低,不易透过膜;而非离子状态的脂溶性高,较易透过膜。因此,物质在体液中的解离
3、度愈大,就愈难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透过生物膜。2,胃液酸度极高,弱有机酸类物质(如苯甲酸)多以未解离的形式存在,较易被吸收;而弱有机碱类物质(如苯胺)在胃内离解度较高,一般不易吸收。小肠内的吸收主要也是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小肠内酸碱度趋向于中性或弱碱性,弱有机碱类在小肠内主要是以非解离状态存在,容易通过简单扩散而被吸收。二) 多细胞的吸收CH3COO- + H+NaOH Na+ + OH-CH3COOH环境化学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二 体内分布特点:1,进入血液后,与血浆蛋白结合态和游离态的形式,分布全身2 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布不同3 屏障:身体的特殊部分对外来化学物质具有明显的屏障作用,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4 贮存:肝脏和肾脏是主要的贮存器官5 排泄:肾脏,经胆汁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代谢后的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又称代谢物。1,转化的地点:2,转化的目的:解毒乙醇 乙醛 乙酸 二氧化碳和水3,转化实质:酶促进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三 生物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