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二十二章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潘献柱目 录 :o 第一节 结核病o 第二节 伤寒o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o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o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o 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o 第七节 钩端螺旋体病o 第八节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o 第九节 性传播疾病重 点 :o 1.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 o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肺外结核的病理变化。o 3.伤寒病的肠道病理变化及临床与病理联系。o 4.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与病理联系。o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
2、变化及临床与病理联系。o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与病理联系。难 点 :o 1.结核病的发病机制。o 2.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o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区别。o 4.比较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o 5.艾滋病的病理变化。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往往定位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 梅毒、淋病、结核病等有上升趋势传染病特点结核病发病率上升,全球现有结核病人 2000万,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概 述第一节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一、病因和发病
3、机制病因:病因: 结核杆菌为抗酸杆菌,人型和牛型,人型为主结核杆菌为抗酸杆菌,人型和牛型,人型为主,抗酸染色(,抗酸染色( +)呈红色)呈红色致病物质脂质:索状因子 毒力有关,引起慢性肉芽肿磷脂 刺激单核细胞转变成类上皮细胞,形成结核结节 . 蜡质 D 激发机体产生 迟发型超敏反应 蛋白质 : 有抗原性,协同蜡质 D作,引起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传播途径: 主要呼吸道,少数消化道,偶尔皮肤 伤口感染发病机制: 无内、外毒素,不产生酶类,由菌体成分 免疫和变态反应 ( 型 )产生细胞免疫需产生细胞免疫需 30-50天天 , OT试验阳性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 病 变 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 病理特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菌 量 毒 力 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坏死 o三种病变同时存在,以某一种改变为主,并可互相转化,常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