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场论述文的写作路径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要求从“文体明确”转变为“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指向很明确。但以笔者多年的阅卷经历来看,大多数考生的文体意识是不甚分明的,甚至部分老师也不太清楚怎样的论述文才是我们该倡导的。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探究,以期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获得清醒的认知,给学生以更到位的指导。 先请看浙江卷作文试题: 【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 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
2、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再请看两篇来自一线教师的下水作文: 【例文一】 虛拟与现实 我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天下的便利真的来临时,生活会变得有多乏味! 是的,你可以戴着 VR,轻松地走进各种虚拟现实,逛商场讨价还价、会客交友甚至向医生问诊,哪怕你已在大千世界环游一圈,身体却还在沙发里纹丝未动。你也许会说,这样多快,不必挤公交、走路,甚至都不必出
3、门,一切就都轻松搞定了。可是我想说,如果一切都可以轻松办到,那么,人生还能剩下多少滋味呢? 虚拟现实,终归只是一种虚拟。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赞叹着科技日新月异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你是否想到这便利的背后也堆藏起越来越多的遗憾。比如,手机短信、彩信、微信,让传统书信没了立锥之地,在这个人人自拍、人人自媒体的时代,提笔忘字已是家常便饭,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记忆中重温一封家书的感觉。我无法确定便捷的现代通讯,是真的拉近了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彼此的心灵;可以确定的是,纸质书信这种曾经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文学,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倘使 VR 再大行其道,不知若干年后我们是不
4、是要面对走进博物馆才能参观纸质书信的尴尬。 冰冷的屏幕、标准化的字体,不管你加上多少个性化的所谓表情语言,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也无法传递出笔迹深浅和潜藏在文字纸张中的小心翼翼了。遥想日暮苍山渺远的时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情,为斟酌家信上的一个字而千思万绪、情谊满满,这种人生体验,在 VR 拥抱世界的时候,恐怕再难觅了。 虚拟现实,毕竟不是真的现实。 拥有 VR,看起来可以更轻松地拥抱世界,但是错过的一定很多。不必出门,你将错过门外的风景、见闻;VR 可以带你的脑子漫步世界,但是身体将变得懒惰和沉重;你在虚拟世界中与别人的互动,说白了也只是跟一堆数码图像互动,人与人面对面的气场声场、种种意料之
5、外都将最大限度地被压缩。 VR 虚拟出的现实,终究不是现实啊,科技的进步,未必能推动心灵的进步! 千百年前,古人别离时折柳相送,三杯两盏淡酒难言深情。此去经年的种种思念和期盼,化作文字,变成了诗,变成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意境,流传千载。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更没有 VR如果李白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还会有唐诗吗? 【例文二】 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宋史王安石传曾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确,面对新生事物,切不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简单轻率地反对拒绝,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智慧的大脑、敏锐的眼光去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冷静思考,张开双臂,拥抱新世
6、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界必将代替旧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滚滚向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不断替代旧事物,这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更不可逃避与远离。正如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等,这些新生事物是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 VR(虚拟现实)来袭,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
7、”时,我们能抗拒逃避吗?我们不能抗拒,不能逃避,无路可逃,无处可逃。对待新事物,我们唯有正视它、审视它、宽容它、适应它、张开双臂拥抱它,才能真正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新生事物,总是有人怀疑、否定、反对、排斥。当年“余额宝” “微信理财通”刚出现,一度被质疑排斥;现在“滴滴打车” “优步打车”在很多城市依然被声讨封杀;就连“电动自行车” ,今天在某些城市竟然禁止通行难道仅仅因为它们是新生事物,我们就要盲目地否定排斥?君不见“余额宝”等新型理财形式出现后,银行对大客户的门槛要求统统被打破了;君不见“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并未改变城市出租车运
8、营的实质;君不见“电瓶车”绿色环保、方便轻巧,无污染无噪音,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普通民众的出行,我们怎能以城市道路的拥塞为由,堂而皇之地禁止它呢? 那些安于现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是不欢迎新生事物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是讨厌排斥新生事物的;那些老迈、保守的人,是反对新生事物的。而推动历史进步的,恰恰不是这些人。唯有改变,才有突破;唯有突破,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当然,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并不是一味地肯定褒扬,更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除了宽容之心,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有人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愚者放弃机会。朋友,
9、面对 VR(虚拟现实)等新生事物,只要你积极面对,冷静思考,深入分析,张开双臂拥抱它们,那么,你就是强者和智者!你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2016 年浙江省作文试题要求很明确,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论述类文章,或者说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教学生写怎样的论述类文章呢?是像例文一那样的文章,还是像例文二那样的文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论述类文章。 胡廑先生认为论述文主要是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包括政论文、杂文(文艺性议论文) 、读后感、文学欣赏以及其他以议论为主的散文。论述类文本真实论述自然或社会现象与规律,分析因果关系,具有逻辑性、客观性特点
10、。黄根生、蔡维丹在论述文篇章结构的形式化一文中认为:“论述文又叫议论文、论文。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从以上对论述文的定义及分析来看,例文一肯定是论述文,例文二也可以说是论述文。 明白这一点,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首先,论述文要解决的是论述主题的问题,即支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毫不含糊地明确自己的态度,确立自己的观点。作为考场作文,我们还要清楚地知道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即命题者要我们考生写什么,或者说要我们考生在什么范圍内发表观点。命题人要考生就“早晨”这个概念阐述观点,考生如果大
11、谈特谈“中午” ,这就离题了;或者考生就“白天”这个概念发表看法,这是概念不清晰,也有离题的嫌疑。因为, “早晨”属于“白天” ,但肯定不等于“白天” 。当然,考生可以用同义词替换,比如,用“清晨”等相近的概念来替换“早晨” (虽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不同) 。但是,考生如果不明白概念的内涵,还是尽量不要替换。不管怎么说,考生所写文章的内容必须在命题者圈定的范围之内,所论述的概念也应该是命题者所给出的概念。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参加一个有关合同签订的谈判,我们所谈的内容肯定是在这个“合同”所圈定的范围之内的,离开了“合同”的内容,就不是谈判,而是聊天。 从 2016 年浙江
12、卷作文题来看,所给材料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出,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 ,这既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许多虚拟的成分在内。材料引用专业人士的观点,认为未来的家庭只需安装 VR 设备,便可把“虚拟”变成现实。试题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选择拥抱“虚拟”的世界,也可以刻意远离,还可以辩证地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与“虚拟现实”保持适当距离。考生作文只要是围绕这三种观点中的任何一个展开讨论,紧扣“虚拟现实” “现实”这些关键词,都是契合题意的。 回到前面所呈现的两篇下水作文,我们可以看出,例文一紧扣“虚拟与现实”这两个关键词,文章一开始就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天下的便利
13、真的来临时,生活会变得有多乏味!”接着,借助“虚拟世界”中的诸多“方便” ,再一次强化观点“虚拟现实,终归只是一种虚拟” ,行文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强化“虚拟现实,毕竟不是真的现实”这一观点。从该文章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很清楚命题人要自己干什么,也知道自己的文章要往什么方向走,他对材料中的概念拿捏到位,而且始终紧扣材料。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扣题行文” ,简单地说,就是材料叫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毫不含糊。 例文二在“扣题行文”方面做得就比例文一逊色多了。例文二一开始花了将近 400 字的篇幅论述如何看待新事物,提出的观点是:“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原材料中也有“新世界”这一概念。但是,原
14、材料中的“新世界”是指“虚拟现实”后的“新世界” ,或者说就是指“虚拟世界” 。而例文二中一开始提出来的“新世界”是指“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 ,我们可以据此提出疑问, “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一定就是指“虚拟世界”吗?“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的内涵包含“虚拟世界” ,但这个“新世界”的内涵比“虚拟世界”的内涵要大,作者在替换概念的同时扩大了概念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述,命题人要考生就“早晨”这个概念阐明观点,考生却是就“白天”这个概念阐述看法,虽然“早晨”属于“白天” ,但“早晨”肯定不等于“白天” 。所以,从扣题的角度来看,虽然作者引用了较多的名言,行文气势很充沛,但例文二开头三段还是有
15、偏题的嫌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没有厘清原材料中的“新世界”这个概念。不过,所幸的是,在第三段快结束的时候,作者又绕回到“虚拟”这个概念上来了。 其次,从文体的特征及思维的展开视角来看,我们都知道,写论述类文章,要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通过理论、证据、法则及其解释来阐述事理,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来反映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这些认识虽然是个人的见解,但重点是证明这些认识是客观的。论述文是用来说明事理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追求的是“真理” 。论述文采用的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思维方式,是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思维方式,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方式。这是人类的一种
16、高级的理性思维方式。具体说来,逻辑思维具体体现为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因果思维、逆向思维等。 例文一中的四段文字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一路写来,形成一个句间关系比较严密的句群。第段是一个句子,也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小结,也是下文两段的观点句。第段一开始就提出“虚拟现实”带来的遗憾,接着采用的是比较思维的方式,将“手机短信、彩信、微信”与“传统书信”放在一起比较,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记忆中重温一封家书的感觉” 。最后,小结此段, “倘使 VR 再大行其道,不知若干年后我们是不是要面对走进博物馆才能参观纸质书信的尴尬” 。第段紧承上文,将“虚拟”与“现实
17、”对比,提出“这种人生体验,在 VR 拥抱世界的时候,恐怕再难觅了”的观点。第段小结上文,同时又引出下文。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化大为小,又由小及大,把“虚拟现实”确定在“通讯” (人际交流)这一个点上,所谓口子开得小,但是挖得深,这也是我们考场作文所提倡的,因为区区八九百字,还是具体而实在更能说明问题。 例文二在第段快结束的时候转向论述“虚拟现实”等正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面对它们,我们唯有张开双臂拥抱它们。到第两段,从反面举出一系列的例子,驳斥了拒绝新事物(而不是“虚拟现实” )的现象,最后两段重申观点,要“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文章的层次还是很清楚的,然而,我们很难看到严密的逻辑推理,
18、只看到事例的罗列及气势充沛的句式。该作者的行文颇有点孟子的风格,一上来就是气势盎然的句子,让读者连连点头,最后得出结论,也让读者点头不迭。说实话,这种文章在阅卷现场很容易迷惑到一些人。然而稍加推敲,就能清楚地看到文章存在概念不清晰、思维较混乱、逻辑不严密等问题。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论述文的呈现方式。 从语言的运用角度来看,例文一的语言很朴实,即使用了诸如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很简洁,不以雕琢词句为能事,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动人;例文二的修辞颇多,排比、引用等排山倒海,滚滚而来,很有散文化的特征。然而,例文二的问题恰恰就是“散文化”的追求造成的。这种洋洋洒洒的行文风格很容易迷惑读者,但细读就会发现:这一类文章有概念但思维混乱,有证据但不讲逻辑,有观点但不是建立在客观理性的推理之上的这是典型的因形式而损害了内容的表现,即所谓以辞害意。 近年来浙江卷的高考作文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的本质,它正逼着我们写作概念清晰、观点鲜明、文风朴实、逻辑清楚的论述文。这不仅是考场上需要的,更是生活中所需要的,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不是培养作家的课堂,而是学习基本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的课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