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动态调控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摘 要:针对杜 229 块蒸汽吞吐开发后期的采油速度低、吞吐效果差、产量递减快等开发矛盾,试验区转入蒸汽驱开采。转驱后试验区重新上产,生产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地层压力下降、温场大幅提升、油层动用情况好转、含水逐渐下降,油量回复达到平稳。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动态调整注汽量、液量,不同问题分类治理。生产中精细化油井管理,追根溯源分析产量递减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排液能力,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延缓递减、实现区块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动态调控 蒸汽驱开发 超稠油油藏 杜 229 块 前言 杜 229 块属于超稠油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好、原油物性差等特点,主要
2、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沙一、沙二段兴隆台油层,属超稠油边底水油藏,油藏埋深 8401100 m。探明含油面积 2.5km2,石油地质储量 2061104t。 一、地质概况 试验区共 7 个井组位于杜 229 块东南部,含油面积 0.2km2,地质储量 148104,油藏埋深 940-1010 米,有效厚度 28.6 米,孔隙度30.4%,渗透率 1.332m2,含油饱和度 71.4%,原油物性:20时原油密度 1.007g/cm3,50时粘度 5.6104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达44.8%。 二、开发历程及现状 试验区 1999 年投产,采
3、用蒸汽吞吐开发,经历了上产,稳产和递减3 个阶段。2007 年转入蒸汽驱开采,转驱后试验区重新上产,如图可见(图 2-1) ,试验区转入前年产油量下降到 4.6 万吨,通过开展蒸汽驱开采,产量得到恢复,平均年产量在 5.3 万吨。 2013 年,先导试验区 7 个井组共年产油 4.8 万吨,油气比 0.18,采注比 1.19,采油速度 3.24%,截至 13 年底汽驱阶段累计注汽 174.2 万吨,累产油 28.5 万吨,油气比 0.16,采注比 1.07,采出程度 19.3%,保持较好的开发效果。 蒸汽驱目前注汽 12 口,日注汽量 1440t,开井 47 口,日产液1357t,日产油 17
4、4t,含水 88%,瞬时采注比 0.94,油气比 0.12。 三、开发效果评价 与吞吐对比,先导试验区实施蒸汽驱开发后,生产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单井日产油由 0.8t/d 提高到 4.0t/d,年产油由 2.09t 上升到4.8t(图 3-2) 。 通过蒸汽驱开采,蒸汽驱地层的压力下降到 3.2MPa 左右,温场大幅提升,由转驱前的 76上升到目前的 140左右。油层动用情况转好。 蒸汽驱先导试验区自 07 年 7 月转入蒸汽驱开采,经历了液升、油降、含水升的热连通阶段。液量持续上升后达到平稳,含水逐渐下降,油量逐渐回复达到平稳。根据蒸汽驱开采各阶段的动态指标变化,可以看出目前蒸汽驱依然处在蒸汽
5、驱替的阶段。 四、动态调控改善效果 1.以产定注,动态调整注汽量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调整注气参数,调整后含水、温度都得到改善,油量趋于平稳,油气比、采注比得到大幅提升。 2.以液牵气,动态调整液量 对受效弱的井采取提冲次措施,提高产液量,加强连通程度;对井口温度高的井,降低冲次,避免汽窜发生,通过控制产液量,改变蒸汽驱的受效程度,促进平面均匀动用。 3.不同问题,分类治理,提高油井泵效 3.1 针对泵实用周期长、泵况变差井,积极实施检泵措施。 3.2 针对液低出砂井,采用小泵径提高泵效。 3.3 针对入泵流体闪蒸问题,加深下泵深度,避开高温闪蒸段。 通过以上措施,蒸汽驱生产井的泵效得到明显改善,从措施之前的47.6%提高至 53.8%。 五、结论及建议 1.深刻理解“以采为先、以产定注、以液牵汽”的调控理念,坚决执行操作技术界限,实现注采平衡。 2.精细化油井管理,追根溯源分析造成泵况差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排液能力,挖掘油井潜力。 3.提前开展后蒸汽驱阶段热水驱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