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施工图中的问题讨论摘要:结构施工图常见问题是设计构造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这样的不规范图纸如果一旦进入施工状态,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对结构施工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设计经验,对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结构计算、构造设计、平面图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图 问题 计算 构造 中图分类号: TU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结构施工图是提高设计质量的有利措施,设计应该以安全性为重点,同时注重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建筑物为安全、经济等多方面并举的高水平设计成果,从多方面体现社会经济利益。 1.结构计算方面的问题 1.1 实际施工图与电算的计
2、算简图有不符之处 主要表现在剪力墙洞口大小、位罩、长度、厚度、框架柱计算高度等与施工图不符。大多数是因为结构专业计算工作进行早,建筑平面多次调整,又未及时反提给结构专业,造成专业之间互相脱节,到施工图进入校审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纸上,也没有时间再一一对照建筑图,故造成此类错误,其后果可能造成构件配筋失真,甚至会造成配筋不足的危险。 1.2 电算输入总信息中一些参数选取不当(以 PKPM 软件为例) (1)模拟施工加载。不论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均按模拟施工计算竖向荷载,这是不够确切的。高层建筑设计应按模拟施工计算竖向荷载,而多层建筑由于柱的压缩量很小,可不考虑由于柱子的压缩变形引起的力的不平衡
3、,应按一次性加载计算竖向荷载。 (2)计算振型个数。振型数取多少关系到结构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一般计算振型数应大于 9,多塔结构计算振型数应取更多些。但要特别注意一点:此处指定的振型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振型的总数,比如说,一个规则的两层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由于每块刚性楼板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整个结构共有 6 个有效动力自由度,这样系统自身只有 6 个特征值,这时候就不能指定 9 个振型,最多只能取 6 个,否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3)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多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位移分析时,只考虑了主要结构构件(梁、柱、剪力墙和筒体等)的刚度,没有考虑非承重结构(填充砖墙)的刚度,因而计算
4、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长,按这一周期计算的地震力偏小。周期折减系数是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填充砖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若砖墙较多,周期折减系数可取 0.60.7,砖墙较少时可取 0.70.8,对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1 可取 0.80.9,纯剪力墙,结构的周期可不折减。(4)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砼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弯矩,相应增大跨中弯矩,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 0.70.8,但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设计中应注意,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
5、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5)梁扭矩折减系数。对于,现侥楼板结构,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在 0.41.0 范围内取值。计算机设计软件对于边梁和中梁没有区别对待,对弧形梁没有单独计算(弧形梁的扭矩是不能折减的),所以对于边梁、弧形梁应重新复核抗扭配筋。 1.4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一定要满足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若不能满足此要求,将造成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这样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将不能按框架一抗震墙结构选用,建筑物的设计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1.4 应用剪力重力比与相应的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来判
6、断结构计算是否正确剪力重力比中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相应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X=1?Gep,式中:1 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Gep 为结构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 代 表 值 的 85% ) 。 经 推 导 可 得 剪 力 墙 重 力 之 比 为 v=FEK/GE=0.851=0.85 (Tg/T)0.9max式中:GE 为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Tg 为特征周期(s) ;T 为计算得到的结构自振周期(s) ;max 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以此关系来判断结构计算正确与否。 1.5 剪力墙及其边缘构件实际配筋比理论计
7、算配筋大得太多,剪力墙竖向配筋比水平方向配筋大一个合理的结构方案经过计算机设计软件计算,大部分构件应为构造配筋。剪力墙主要承受地震水平剪力,水平方向钢筋是主要受力钢筋。250 mm 厚的一级抗震剪力墙,个别设计为:竖向配筋为 16150,配筋率 1.07,水平配筋为 14150,配筋率 0.82,远远超过规范规定 0.25的要求:一级抗震剪力墙的暗柱截面为 400 mm800 mm、纵向配筋为 1825,纵向钢筋配筋率达到 1.8,远远大于规范规定的 1.2。故要避免人为地增加配筋,造成工程的浪费。 2 构造设计方面的问题 2.1 梁宽 300 mm 的框架梁在梁端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往往不满足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 6.2.5 的要求宽 300 mm 的框架梁一般配成双肢箍,若混凝土的环境类别为一类,采用 C25 混凝土,箍筋直径 10,则箍筋肢距为 270 mm,当抗震等级为一三级时,不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解决的办法是在梁端加密区内在增设一根拉筋。 2.2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加密区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 mm 抗震设计时会碰到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的情况,此时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 6.2.2 条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 6.2.3 条规定执行。设计
9、中往往忽略此项规定。 2.3 框架一核心筒楼层框架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墙上当框架梁垂直支承在核心筒的剪力墙上时,即使剪力墙厚度达到 400 mm,也难以满足框架梁支座节点处 0.4 LaE 的水平锚固长度的要求(国标 03GlOl-1),其次对剪力增的受力也不利,增加了剪力墙平面外的附加弯矩,故应增设暗柱,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 6.7.4 条的要求。 2.4 现浇板中钢筋直径、间距偏大,不利于控制板的裂缝有的工程现浇板配筋为 12200,大跨度现浇板配筋为 14200,强度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对控制板裂缝不利,应将 12200 改为10150,14200 改为 12
10、150。 2.5 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冷轧带肋钢筋主要用于现浇板中,由于钢筋强度设计值较高,配筋量相应较少,往往不满足构造要求。如 120 号 mm 厚的现浇板配筋为 7200,达不到最小配筋率 0.2的要求,设计中应注意此类问题。 2.6 框架结构的楼梯间平台处当设置柱间梁时常使支承该梁的形成短柱为避免出现短柱,可在楼梯平台靠踏步处设梁,梁两端支承在设置于楼层框架梁上的小柱上,平台板外端不再设梁,楼梯平台板变为外伸悬挑板,避免了短柱的形成。 6 结语 作为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因为个人理解差异而存在的不同问题。通过开展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工作一方面可以优化设计,改变那些习以为常但是不正确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又在施工之前将那些隐蔽的设计失误纠正,节约投资,保证工程设计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徐恩国.建筑施工图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2(02):261. 2 汪朝成.土建工程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4):139 140. 3 王诘阳,郑建国,梁达谦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J.中国工程咨询,2012(10):23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