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外受精与胚胎培养受精的概念 受精是两性配子(卵母细胞和精子)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合子的过程。它标志着胚胎发育的开始,是一个具有双亲遗传特征的新生命的起点。受精的过程 1.精子穿过卵母细胞外层的颗粒细胞 2.精子结合并穿透卵母细胞的透明带 3.精卵融合 4.卵子激活 5.精子激活 6.原核形成精子入卵的过程受精过程中涉及的反应 1.顶体反应:精子质膜与顶体外膜之间发生点状融合,并释放出顶体酶的过程。顶体酶有很强的消化和水解蛋白的作用,从而使精子顺利的穿过透明带。 2.皮质反应:精子接触卵黄膜后,皮质颗粒膜与卵黄膜发生融合,皮质颗粒中物质被释放到卵黄膜与透明代之间的卵周隙中。皮质反应引发了以
2、下两个子反应(防止多精入卵机理):透明带反应:皮质颗粒中的类胰蛋白酶作用于透明带,使透明带发生改变,从而是其它精子不能再穿过他。卵质膜反应:由于皮质反应结果,卵质膜补充了皮质颗粒膜而发生了重组,重组后的卵黄膜可以防止其余精子入卵。 原核期胚胎的质量评估 体外授精后 1618 h, 此时合子处于原核期 1.Scott 提出的 “合子 评 分系 统 ”,其根据核仁数目和分布以及原核形态将其分为 4级 Z1:2PN并列相 连 , 大小一致 ; 核仁大小、数目相同 , 线性排列于原核 连 接 处 ; 核仁数量 为 37个。 Z2: 2PN并列相 连 , 大小一致 ; 核仁大小、数目相同 , 分散排列于
3、原核中 ; 核仁数量 为 37个。 Z3: 2PN并列相 连 , 大小一致 ; 核仁数目相同或不同 , 大小均匀或不均匀 ; 其中一个原核中核仁呈 线 性排列于原核 连 接 处 , 而另一个原核中 , 核仁分散不 规则 ; 核仁数量 为 37个。 Z4: PN大小不等或分离。 按照此方法 评 分 , Z1、 Z2级 合子通常会 发 育 为较优质 的胚胎 , 移植此 类 胚胎会得到 较 高的妊娠率 ; Z3级 合子 发 育 为 低 质 胚胎 , 种植潜力低下 ; Z4级 合子通常 预 示之后的胚胎染色体异常 , 一般不用于移植。 2.Tesarik提出的 “原核 评 分系 统 ,其根据原核形态与
4、胚胎发育的相关性将合子分为 6型 其中 0型代表正常合子 , 15型代表各种不 规则 形 态 的合子,且 0型合子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 0型合子的临床妊娠率。 0. 每个原核核仁数目大于 3个,两个原核核仁数目相差小于 3,核仁在原核内的排列方式一样 1. 两个原核核仁数目相差大于 3 2. 两个原核中至少有一个原核核仁数目小于 7,且核仁散在排列 3. 两个原核中至少有一个核仁数目大于 7,且核仁均为极性排列 4. 两个原核中至少有一个核仁数目小于 3 5. 两个原核核仁排列方式不一致异常受精的类型 1.单原核 2.未见原核 3.多原核(多精受精) 通常异常受精的核子很难发育到囊胚,经常在卵裂
5、期发生阻滞。卵裂及囊胚形成 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连续迅速的细胞分裂,形成许多小细胞的发育过程。每次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卵裂球。 卵裂的主要特点:细胞周期短,细胞分裂间期( G1期)非常短甚至没有;每次卵裂,核物质重新合成增长,细胞质没有增长,但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因而卵裂球几乎不生长即迅速地进行下次分裂,卵裂球体积越来越小,一旦核质比例达到平衡,细胞分裂速度开始减慢。卵裂后形成的大量小细胞,是便于以后形态发生中细胞的重排、胚层和器官原基的形成和胚体体形的塑造。卵裂的过程 卵裂率容易受到培养环境的影响 , 一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培养条件下 , 受精后第 1日应达到 2细胞期 , 第 2日应达到 46细胞期 , 第 3日达到 79-细胞期,第 5日形成囊胚。发育迟缓或生长过快的胚胎种植率通常很低。我们通常采用第 3-5天的胚胎进行移植。卵裂类型 1.根据卵裂球的数目是否按几何基数增加,分为同时卵裂和异时卵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受精卵从一开始就是异时卵裂。异时卵裂导致出现了我们常见的 3细胞、 5细胞、 7细胞胚胎。 2.根据卵黄的含量和分布,分为等分全裂、不等全裂以及不全裂。由于哺乳动物几乎不含有卵黄,其卵裂方式为等分全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