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国有企业;竞争力;方法 21 世纪是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国有企业要想在新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国有企业在规模、实力和管理水平上和世界 500 强企业相差甚远。中国企业 500 强与世界企业 500 强的差距,不单是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素质、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差距。这说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培育
2、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家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国有企业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有效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通过购并活动,壮大企业规模,为有效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规模基础 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营形式把企业规模扩大,形成一批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发展单靠自身的积累是难成大器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通过兼并、收购、联
3、合、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进行“强弱联合” , “强强联合”的扩张能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这是世界著名公司常用的扩张策略。近年来企业的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波音公司正式完成与排行第三的麦道公司的合并,新波音开始运作,创立了强强联合的典范。 与世界日益风靡的“大些、大些、更大些”的并购浪潮相比,我国国有企业规模显得太小,难以控制市场和迎接国内外竞争的挑战,更谈不上争当世界霸主。因此,国有企业要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彻底打破地区部门限制,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关闭各地技术水平低的企业,走联合之路,组建中国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
4、中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企业集团,要了解国外企业集团发展趋势,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经营。同时,企业集团经营国际化、网络化,实行小组协作制的新的工作制度,塑造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要采用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产业金融一体化,无形资产运营等多种方式,因时制宜,因业制宜,不拘一格,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立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类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二、积极打造人力资本,为有效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智力基础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才为主导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吸引、培育、留住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是培育企业
5、核心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1.构建与企业特点相符的人才结构。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并不能仅仅用人才数量的多少和学位的高低来衡量,企业人才配备的优与劣是以整体人才结构和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否为企业的业务内容所需为重要衡量标准。引进的人才要组成合理的结构。此外,要让人才在企业的一些重要技改项目的实施和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继续教育要以企业的专业技术为指导,使企业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2.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培育人才、留住人才。随着知识经济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考虑的是如何使人力资源成
6、为智力资本,为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企业员工发挥更大的潜能。这种环境的营造要借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文化的参与,此外还要建立多元化和“绩效优先”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保障制度,减少人才对企业的不安定感,使人才安心地为企业奉献。 三、以构建科研网为主要途径,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
7、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由于国有企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要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一条有效途径就是构建虚拟科研网,拓展企业自身的能力,实现技术互补,分散风险,降低研究开发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联盟既有战术上的联盟,也有战略上的联盟,其主要
8、功能是拓展企业自身的能力,它能够比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发掘出更多种类的知识源泉。通过组织外部的专题研究,原型产品的生产与检测或专门的设计,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推出多种多样的新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保持企业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四、以信息化为动力,促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信息化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的要求使国有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可以将信息化广泛应用于企业重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产业调整中,使企业数据通信网络化、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流程自动化、产品设计智能化、信息服务
9、社会化。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也有一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 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信息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 五、以争创名牌为手段,整合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
10、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整合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争创名牌整合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2.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
11、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重大的意义。 3.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 ISO9000 和 ISO14000 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 4.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5.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
12、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六、以企业文化创新为后盾,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是形成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文化基础,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思想根基。因此,要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对内是指尊重知识和尊重人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价值的实现。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员
13、工工作富有成就感、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 “以人为本”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唤起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使员工自觉朝着企业制定的目标迈进。 2.“以人为本”对外的含义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以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为经营导向,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从而使顾客对企业产生信赖和忠诚感。企业的命运由顾客决定,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动力,获得顾客的情感和忠诚是企业的永久的追求。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现出整合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方面。中外大量成功企业发展的事例也有力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必将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海尔文化”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企业文化这把利剑指挥着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 (编辑/穆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