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上)分类之惑从 2007 年开始,上海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举措,但由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类过于复杂,导致居民的分类意识较淡薄,推行过程并不顺利。 所以,为了进一步简化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类,上海市环卫部门从原有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减至干湿两分类,2011 年开始,在 1080 个居民小区试点推行。即采取“2+X”的分类方式,方便居民实际操作。 何谓“2+X”?据介绍, “2”就是指干湿两大类垃圾,其中厨余果皮垃圾属于湿垃圾范畴,废电池等有害垃圾、玻璃和可回收垃圾都属于干垃圾;而“X”就是指干垃圾的种类不限,居民小区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种类的干垃圾,比如旧报纸、废弃药品、旧衣
2、服等。 业内人士介绍,通过推行包括分类在内等一系列减量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2 年,申城生活垃圾干湿两分类举措已覆盖至 3978个居民小区和单位,实现了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全市每年垃圾处理总量除以常住人口总数)比上一年减少 5%的目标。预计在 2013 年,上海将实现人均垃圾处理量比 2010 年减少 15%。 与生活垃圾四分类举措相比,现行两分类举措的优势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近日,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分别走访了申城生活垃圾四分类和两分类的试点小区,一探虚实。 生活垃圾四分类:准确率较低 位于新龙路 1111 号的万科朗润园,是 2007 年上海第一批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举措的 7
3、 个试点小区之一。这些试点小区的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个种类,在这个小区试点该举措 3 年以来,知晓率达到 95.1%,参与率为 80.7%,不过分类准确率只有55.7%,还未及格。 近日,本刊记者在万科朗润园看见,小区内部分角落里放置了黄色、红色、灰色和蓝色四类生活垃圾回收桶,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回收种类。但记者发现,有的垃圾桶内空空如也,成了摆设;而有的则塞满了各类垃圾,完全混淆在了一起,显然,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很低。 “说实话,这么多垃圾桶,我也很难区分清楚。 ”一位居民王阿姨坦言,如果真的按照这四种垃圾分类方法来划分的话,那就意味着在家里就要把这些垃圾分为四只垃圾
4、袋,这样一两天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就难以坚持下去。 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王阿姨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居民可以准确区分餐厨垃圾和非餐厨垃圾,但如果要求所有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四分类,这个要求显然太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朗润园小区对于餐厨垃圾的就地回收和处理的方式值得借鉴。由于该小区的物业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专门配置了一个餐厨垃圾处理机器,它每天“吞入”该小区内统一回收而来的餐厨垃圾,经过机器处理之后,再“吐出”化肥原料。业内专家介绍,这种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了在源头彻底消灭垃圾,省去了之后所有垃圾的处置环节,比如运输、存放和终端处理等,避免了这些环节给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也节省了这
5、些环节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财力。 “万科朗润园是全市首先使用这种新型餐厨垃圾处理机的小区,它每天将小区产生的餐厨垃圾就地完全消化。而且,该机器的使用成本折合每吨 300 元左右,仅是现行垃圾处理方式的一半。 ”近日,上海市容环卫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因为餐厨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45%至 50%。也就是说,如果要减少生活垃圾的总量,首先要减少餐厨垃圾的数量。 既然如此,不如索性试行干湿两分类的做法,这样既简单又方便。该位负责人坦言,其实在 2007 年试点生活垃圾四分类时,就存在这样的担忧,当时主管部门预计要普及生活垃圾四分类举措,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并非一蹴而就。果然,在此后的
6、 4 年,由于四分类的做法过于繁琐,反而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进程,所以必须简化。 与此同时,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专项研究。 “与其推行难以掌握的四分类法,不如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形成厨余果皮和其他垃圾两类的干湿分类法,方便居民养成习惯。当然,对于之前掌握四分类较好的小区,也不必走回头路,还是可以继续使用四分类法。 ”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张载养介绍,在这种“干湿”两分类推行后,居民将会获得“湿桶” ,进行“以桶换桶”的收集方式,并形成“生化机就地处理”和“集中资源化处置”的处理方式。 垃圾两分类试点小区:初见成效 位于闵行区平阳路的古美三村,其平均房龄已经超过
7、十年,属于上海典型的老式公寓小区。本刊记者在现场看见,与一些陈旧的居民小区相比,该小区环境整洁,显得有条不紊。 近日,当本刊记者踏入古美三村的居民小区内,迎面就看见一个醒目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其门口矗立着大小不等的 5 个垃圾桶,在这些垃圾桶的“身上”分别标有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回收等醒目标志,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提供了便捷。 “我的这个垃圾袋里装的都是菜叶和瓜果皮,应该投入到哪一个垃圾箱里?”本刊记者循着声音只见,一位 60 岁左右的阿姨王凤妹正在细心地询问该中转站的市容保洁人员刘巧生,她生怕自己投错垃圾箱,反而为市容保洁人员的工作增加麻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与王凤妹一样
8、耐心和仔细。 本刊记者在该小区蹲点一个多小时,共有 10 位居民前来扔垃圾,其中仅半数居民能够将垃圾准确投入相应的垃圾箱内。 “从 2011 年开始,这个小区实行生活垃圾干湿两分类。 ”刘巧生告诉本刊记者,这些垃圾回收箱上都贴有醒目的标志,居民的配合意识也比原来增强了很多,还是有效果的。 现场,她还指着不远处的一台贴有“废弃电子回收”标志的机器告诉记者,今后垃圾回收将会更加机器和智能化,将能大大减低手工分拣垃圾的工作强度,比如这台机器不仅可以回收各类废弃的电子产品,比如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还能回收旧衣服,可谓是多功能垃圾回收机。 两分类存在问题:“没有奖罚举措,居民积极性不高” 与古美三
9、村小区的情况类似,位于新江湾城的时代花园试点生活垃圾两分类举措已有一年多时间了。 近日,本刊记者看见,在时代花园小区内的每一条路口都放置了灰色和黄色的两只垃圾箱,分别贴有“可回收垃圾”和“餐余垃圾”的标志。现场,一位李姓居民告诉本刊记者,他在家里就只有一个生活垃圾桶,每天餐厨垃圾和非餐厨垃圾都混在一起放的,所以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应该扔进小区内的哪一个垃圾箱,有的时候懒得区分了,统统都扔进一个垃圾箱里了。 “最好在家里就能把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分开,但这又没有监督和奖罚举措,居民的积极性不高。 ”李先生指着垃圾箱旁边的一块摇摇欲坠的“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广告标语牌对记者说,近年此类宣传推广活
10、动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居民只能坚持一阵子,不可能坚持一辈子。 相比之下,位于普陀区的扬波小区的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成效显著,其被称为“扬波模式” ,在全市推广。本刊记者看见,在该小区内,除了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干湿分类以外,同时还设置了废旧衣服回收、药物回收等七八种类的垃圾回收桶,居民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将垃圾投入小区内相对应的回收箱内,垃圾分类管理得井然有序。 然而,该小区的物业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虽然解决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难题,却面临了另外一个尴尬:不少居民在各家的楼道口堆放了废弃垃圾物品,时间一长,这些废弃物品都变成了“老大难” ,取缔很难。 “我们曾经张贴过公示,限定在一段时间内,居民如
11、果不自己处理这些垃圾,物业将统一强制回收处理。 ”该小区物业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但居民这些坏习惯实在难以根除,或许只有实行一定的奖罚举措,才能发挥作用。 目标:5 年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 25% 近年来,上海的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而现有的垃圾处置能力无法满足垃圾增长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上海生活垃圾每天的产生量达到约 19000 吨,而当年每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约为 16900吨,每天还有超过 10%约 2000 吨生活垃圾得不到无害化处置。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尽快建成设施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二是想方设法将垃圾产生量减下来。为此,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
12、 “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强化源头减量,力争至 2015 年,上海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比 2010 年减少 25%。 显然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分步实施。 “2012 年全市已经完成了人均垃圾处理量比 2010 年减少 10%的目标,在未来 3 年内,如果每年都能完成年度减量目标,上海生活垃圾总量就能持续降低。 ”上海市容环卫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各个区县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压力也很大,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尤其是要降低其中的“大头”餐厨垃圾的数量。 “上海常住人口的总量每年都在增加,但生活垃圾的总量却要降低,这的确是个难题。 ”上述人员如是说。 据透露,目前上海每天约有 700 吨的单位餐厨垃圾、445 吨的菜场垃圾和居民分类厨余果皮被有效处置,其产品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有机肥料介质等,比如正在研究餐厨垃圾制作非农用肥料技术等。 另外,为了提高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还必须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产生,并健全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回收效果,同时,要强化生活垃圾处置能力,适应分类处置的需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