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题目: 全球化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 专业名称: 经济管理 学生姓名: 学 号: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定稿时间: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2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贵州财经学院所有。本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2、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全文出版和编入 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 年 月 日 摘要: 本文紧紧围绕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研究。这既不是普通的说理而已,他更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在现如今全球化已经是任何人无法阻止的趋势,而且他的趋势很强烈,我们既然不
3、能将其规避,就要勇敢的面对他。而中国的加工贸易利益链是我国发展3 的重要环 节。而我国又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对于发展加工贸易,我国存在着劣势。加工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局面,我们必须基于全球化利益链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很多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扭转我国加工贸易的困境,使其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并让他成为我国在价值链位置中的跳板和桥梁。 英文摘要 关键词 全球化利益链 加工贸易的发展 中国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论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1.2.2 关于加工贸易的研究 1.2
4、.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2. 理论综述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历程 2.1.2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加工贸易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品内分工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4 3.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3.1.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 3.1.2 全球 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3.2 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
5、位 3.2.1 加工贸易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成因 3.2.2 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对比分析 基于三角贸易视角 4.1 中国与欧美之间的比较 4.1.1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比较 4.1.2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比较 4.2 中国与日韩台之间的比较 4.2.1 中国与日本的比较 4.2.2 中国与韩国的比较 4.2.3 中国与台湾的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5.1 后发国家价值链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1 日本的国际经验借鉴 5.1.2 韩国的国际经验借鉴 5.1.3 新加坡的国际经验借鉴 5.2 金
6、融危机下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5.2.1 金融危机给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挑战 5.2.2 金融危机给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机遇 5.3 中国加工贸易价值链升级的趋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进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发展对策 6.1 推进中国的加工贸易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 6.2 加快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中的地位 6.2.1 加快加工贸易体制改革,完善加工贸易改革 6.2.2 增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品牌意识 6.2.3 加强国民的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管理工作,提高国民素质 6.3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 第一
7、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开始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并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2 年 9 月 19 日,由中国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举办的国际价值链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王岐山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投资在不断日益扩大,产业转移也在不断加快,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快 速增长。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全球价值链上
8、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明了我国的加工贸易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据海关统计, 2012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38667.6 亿美元,比 2011 年增长 6.2%。 2012 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13439.5 亿美元,比 2011 年增长 2.9%。我们发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是 34.76%,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增长存在明显放缓的趋势,占进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下降。 加工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此局面,我们必须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
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增长。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 1)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和 加工贸易理论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加工贸易理论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把中国的加工贸易纳入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为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2)从比较优势理论得知,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 比较优势,我们应当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把我国的加工贸易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 3)本文通过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加工贸易
10、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具有高投入低收益的特点。因此我国加工贸易 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靠拢,获取高额的增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可以作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理论依据之一。 6 现实意义: ( 1)通过三角贸易中国与欧美、日韩台的对比发现,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历史上后发国家都有价值链提升的国际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在了解后发国家加工贸易价值链提升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发现加工贸易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本文针对
11、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策略,既要积极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也要加快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90年代,是由西方学者 Gereffi 首先提出的。自 Gereffi 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集中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方面。因为西方学者主要是站在发达的国家立场对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进行研究,对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并不全面。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2、既研究了前者研究的内容,也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指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际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的不同,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模式的变迁进行了研究,更多的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 1)国外文献综述 格里芬( Gereffi, 1994)同其他学者一道提出了全球商品链 (GCC, Global Commodity Chain)的分析框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某种商品的生产被分解成不同的生产阶段,围绕这种商品的生产形成跨国的 组织生产体系,把分布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之中,就形成了全球商品链。随后又和其他学者一起同意使用全球价值链( GVC,
13、Global Value Chain)这一术语来替代全球商品链这一术语。 亨德森( Henderson, 1998)在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生产者驱动是指由在价值链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通过主导企业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并对不同环节进行调节。这种驱动机制下的全球价值链的战略价值在于研发、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例如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汽车、飞机的环节。采购者驱动是指具有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品牌优势的国际零售商和品牌制造商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和OEM、 ODM 等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品流通网络。 斯特金( Sturgeon, 2000)区分了
14、三种不同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分别是7 权威型生产网络、关系型生产网络和虚拟生产网络。 厄恩斯特( Ernst, 2001)提出了“网络旗舰”的全球生产网络模型,包括领导厂商和供应商这两类参与者。“旗舰”是指具有主导全球生产网络的大型跨国公司。旗舰企业居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地位,对低端生产者的生 产、发展、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汉弗莱( Humphery, 2004)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是指产业首先通过达到全球价值链上的各种标准,然后使得自身的市场进入能力和技术能力达到提高的一种行为模式。 ( 2)国内文献综述 李树明、曹明福( 2005)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新趋势,全球价值链会引
15、起中间产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出口,同时产生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他们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来源分别是规模优势、比较优势以及价格倾斜优势。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都属于“分工利益”,价格倾斜优势属于“贸易利益”。发达国家在全球价 值链中会获得分工所产生的分工利益,而由于价格倾斜,发展中国家会在获得分工利益的同时损失贸易利益。 曾铮、王鹏( 2005)提出了价值链的攀升模型,分析了基于要素结构、技术进步、分工细化三种不同价值链攀升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国应当在价值链中进行战略定位并逐步升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张辉( 2006)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可以划分为三种机制,即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
16、和混合驱动。生产者驱动在生产领域获得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购买者驱动在流通领域获得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混合型 驱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在哪个领域获得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而且他还指出,具体的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一种动力机制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正,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的研究还需不断摸索和发展。 吴建新、刘德学( 2008)对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升级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全球价值链中的治理和升级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治理模式对升级的效果和程度产生影响,升级可以提升企业能力从而推进治理模式的变迁,反过来治理模式的变迁又为进一步升级提
17、供了条件。他们同时指出,全球价值链不会自动实现升级,来 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叶华光( 2009)对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各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所获得的利益也是不同的。发达国家通过凭借其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掌握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利益分配的话语权,获得了所创造价值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通过劳动密集型的8 加工产业只能获得所创造价值的一小部分。 王中美( 2012)认为全球价值链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本国完成关键技术、设计和品牌推广工作,然后把自己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再从 发展中国家进口制成
18、品的基本模式已经改变,因为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向价值链的上端移动,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成为原料、能源、设备采购商,销售环节也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完成。 1.2.2 关于加工贸易的研究 关于加工贸易的研究起始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因为这是加工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许多国外的学者对发展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获得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样是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学者在肯定发展加工贸易可以推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多的注重加工 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从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 1)国外文献综述 大卫 李嘉图(
19、 DRicanto, 1817)在他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技术上的相对差别,由此造成了产生成本的相对差别,各国应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同时说明了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 厄恩斯特( Ernst, 2000)、弗朗西斯( Francis, 2004)通过研究,得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通过参与 国际产品内分工获得技术外溢效应,而且会与国外客户产生知识的交流,并通过加工贸易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获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吉本( Gibbon, 2001)在全球商品链理论
20、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式, OEM 企业首先从购买者技术溢出中获得收益成为行业内部的主要供货商,然后这些供货商逐渐向 ODM 和 OBM 企业转型,从而完成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阿米戈尼( Amighini, 2005)从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对 IT产品、办公设备和IT 产品的加工贸易中发现,采取加工贸易的切片化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促 进作用。他还指出,中国在承接跨国公司主导的高新技术部门的低端环节的生产的同时,提高了中国企业从事复杂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 (2)国内文献综述 隆国强( 2002)认为加工贸易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外商投资的进
21、入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加工贸易的发展会推动中国的9 工业化发展。 沈良玉( 2007)认为虽然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大力推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但是发达国家主要是转移技术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环节,而对核心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因此,发展中国家想提高自身在 价值链中的地位只有依靠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 黎国林、江华( 2008)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需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产业的耦合,一方面要与国内的支柱产业实现耦合,集中力量发展具有高产业影响力和产业关联效应大的加工贸易,另一方面要和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实现耦合,通过发展服务加工贸易、实现功能升级、进行高新技
22、术化来进行产业升级。 张明、胡兵( 2010)整理了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因素,把加工贸易的增长率表示升级的程度,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得出了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规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 研发投入的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低下是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张皓宇( 2013)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对策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加工贸易升级的核心,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又在于自主品牌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应向自主品牌的建设倾斜,推进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 1.2.3 研究评述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经过 20 多
23、年的发展,其理论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本身,如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利 益分配问题、全球价值链的治理问题、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问题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问题,而对与加工贸易的内在联系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具体国家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的比较少。基于此,本文把全球价值链和中国的加工贸易紧密的结合起来,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和加工贸易理论的内在联系,并在全球价值链下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对于加工贸易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一致都认为发展加工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
24、者都没有在全球价值链下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出发对中国发展加工贸易进行透彻的分析,然后提出推进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政策意见和建议。本文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策略问题,中国的加工贸易发展不仅仅要进行转型,还需要发挥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0 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加工贸易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发 展现状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且通过三角贸易视角对比了中国与
25、欧美和日韩台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反应了在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的不同,最后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发展对策。 1.3.2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研究大量的相关论文和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首先分别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加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然后对全球价值链下和中国加工贸易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 ( 2)定量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状况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对处在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利益研究也需要采用定量分析法。 ( 3)描述性研究法。把自己观察到的全球价值链和加工贸易的现象、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表述出来。定向的提出全
26、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然后提出解决方法。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1)研究视角上,本文选取了中国与欧盟和日韩台的三角贸易这一视角,既反应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通过对比得出了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加工贸易理论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对比分析 基于三角 贸易视角 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地位所获贸易利益不同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发展对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