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典型发言材料农业水权水价改革经验交流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水务局(2018年10月31日)2014 年,凉州区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同时,列为了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区,我们紧紧围绕改革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在农业水权水价、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凉州区农业水权水价改革和农民用水组织创新运行管护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做一交流发言。一、基本情况凉州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全区总面积 508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46.6 万亩,总人口 101
2、.6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5.05 万人。凉州区地处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的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区内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 171 毫米,蒸发量 1943 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8.98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2源占有量是全国的 2/5,亩均占全国的 1/3,是典型的资源性、结构性缺水区域。二、具体做法和经验1.广泛宣传动员,形成了良好的节水文化氛围水权制度改革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新闻媒体上设立宣传专栏,在交通干道沿线、集镇和田间地头制作永久性标牌、刷写节水标语,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巡回演讲、发放宣传单等活动,对干部群众开展节水培训,每年印发各
3、类宣传材料 35 万多份、开展节水培训 8.5 万多人次,增强了全民节约用水、依法治水意识,为水权水价改革政策的落实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推行“一证一卡一账一平台”的精细化水权管理模式,严格水权过程性管控一是明晰水权到户。坚持“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总体思路,将全区总水权水量分配到各行业。按照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建立了区政府-灌区-乡镇- 用水户协 会-用水小组五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连续 11 年制定年度水资源配置方案,将水权逐级明晰到 17.48 万用水户,落实到具体地块、机井、渠系,每年逐户核发实名制水权证,用水户按照“节约归已、超用
4、不3补、统筹使用、有偿转让”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二是建立用水台账。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分配,先刷卡、再配水的程序,分轮次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建立轮次供水台账,详细记载作物轮次供水量和灌溉面积。在水权使用过程中,水管单位按水权证确定的水权水量编制供水计划,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按照种植作物情况编制用水计划,用水户协会提交轮次用水申请,水管站通过逐次审批、轮次控制、台账登记、刷卡取水,杜绝了乱用水权、超用水权现象发生。三是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出台了水市场管理办法,建立了 1 个区级和 7 个灌区级水权交易中心,在镇设立水权交易分中心,在农民用水户协会设立水权交易(站)点,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创造条
5、件鼓励用水户开展水权交易,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和二次优化配置。四是实行水资源管理举报制度。全区水权推行网格化管理,公布监督单位、服务人员名单和电话号码,对管水人员服务不到位或违规供水的行为进行举报,督促一线工作人员及时服务、规范供水,创建了和谐平安的水事环境。 五是推行水权审计制度。乡镇在每轮次灌溉结束后对水协会水权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灌区水管单位每半年对基层水4管站进行集中审计,水务局进行不定期抽点审计,通过水权年初预算、分阶段审计、年终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制度,切实强化了水权使用的过程性控制。3.创新管理机制,规范用水行为一是健全管理制度。相继编制出台了凉州区初始水权确定及初始水量配置办法、凉
6、州区用水总量控制办法、凉州区用水审计办法等 80 多个规范性文件,使全社会用水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乡镇部门联动机制。区政府将水资源管理指标纳入各乡镇、部门考核内容,各镇成立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对本镇水权进行监督管理;水管单位与用水户协会签订水权落实协议;公安、水务等部门联合打击违规取水行为,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水资源的管理局面。三是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利改革的主战场在农村,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群众。全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438 个,有工作人员 2289 人,参与农户 17.48 万户。民政部门对协会全部进行了登记注册,水行政部门以灌水小组为单位向用水户颁发集体会员证,通过政府
7、补贴和会员交纳会费的方式解决协会运行费用。将协会分为一、二、三级分类管理,通过年度考评、达标晋级、互学互促,现已发展一类协会 53 个、二5类协会 126 个、三类协会 259 个,形成了“农户用水户协会+水管单位 ”的民主参与运行模式,使农民用水户协会既成了群众的“火 车头” ,也成了水管 单位与群众 联系的“纽带”。4.实行自动控制、远程监管的智能化用水计量措施,关死无序用水的“阀门”一是完善计量设施。对河水灌区干、支渠道量水堰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在斗、农渠道上配套量水堰和标准量水断面,实现了斗口准确计量。2007 年对全区 4887 眼机电井全部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通过水表、智能控水控制
8、器、IC 卡缴费终端、中间管理机、配套软件,达到自动控制用水的目的。二是严格用水计量管理。成立计量设施专门管理机构,建立维修服务站,保证设施故障 2 小时内处理,管理人员水量充值刷卡 24 小时在岗。推行刷卡水量、水表读数、台账数据“ 三 对口 ”和水管单 位、乡镇、水务局 “三检查”等制度,做到了配水、计量、收费“ 三到户” 。三是研发应用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河水灌区渠首、干支渠上安装了流量监测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供水信息。井水灌区,依托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安装远程传输设备,应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将信息数据实时传送至控制中心,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机井运行情况,若出现6水权超用
9、等违规取水行为可远程关闭机井,有效实现对水资源的监管。5.实行终端水价+分类水价+累进加价的多样化水价政策,激励节约用水2006 年以来,凉州区对农业水价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地表水计量水价由 2006 年以前的每方 0.08 元调整到了目前的 0.2 元,地下水由每亩 8 元单一制水价调整为基本水费每亩 2 元+计 量水价每方 0.05 元的两部制水价;2015 年开始,试点推行末级渠系水价,每方 0.0308 元,农业供水实现了终端水价。同时,对农业水价实行分类差别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设施农业、大田滴灌作物,地表水水费优惠 25%,地下水优惠 50%;采用传统方式种植的小麦等高耗水低
10、效益作物,地表水上浮 25%,地下水上浮 50%。按照用水超定额“30%以下、31%至 50%、50%以上”三级梯度,超额部分分别按标准水价的“150%、200%、300%” 累进加价,形成了激励节约用水的水价倒逼机制,既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 田间工程管护经费和协会运行费用,堵住了搭车收费的漏洞,又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 ”的撬动 作用,引导群众发 展高效节水产业。三、取得的成效1.用水结构不断优化7全区用水总量至 2010 年以来控制在了 10.22 亿立方米以内,农业、生态、工业、生活配水比例由 2010 年的82.166.95 调整为 2017 年的 73.16.615.25.1,万元
11、 GDP 用水量由 698m/万元降低到 356m/万元,农业用水由 8.57 亿 m减少到 7.47 亿 m,减幅 13%。2.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通过严格控制经济社会用水,逐步形成了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的发展思路。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 年 24.08:41.35:34.57 调整到了 2017 年的22.6:31.2:46.1,设施农牧业由 36.83 万亩增加到 46.73 万亩,特色林果业由 17.9 万亩增加到 82.6 万亩,粮经比由 64:36调整到了 55:45,夏秋种植比由 40:60 调整到了 12:8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5591 元增加到了 1300
12、5 元。3.改善了生态环境多年来凉州区向下游民勤年累计调水 23.53 亿 m,干涸了 51 年的青土湖形成了地下水埋深小于 3 米的旱区湿地约106 平方公里,北部湖区出现湿地 70 平方公里。地下水开采量从 4.58 亿立方米控制到了 3.53 亿立方米,有效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8凉州区水权水价制度经过多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实践证明,要维持流域上中下游持续发展、和谐用水,必须将水权逐级明晰到户,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参与的机制,以落实水权配置方案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提高用水效益为动力,以输、配、量水工程设施为基础,以广大用水户积极参与为保证,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整体和谐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