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4.50KB ,
资源ID:155865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58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麦锈病防治技术.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麦锈病防治技术.doc

1、小麦锈病防治技术锈病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其危害比较严重,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造成的损失惨重。在我国发生的小麦锈病有 3 种,即条锈、叶锈和秆锈。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域广、流行快。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及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较为严重。本文介绍了小麦锈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以为小麦种植业户实现高产稳产提供借鉴。 一、小麦锈病症状 1、叶锈病: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产生疤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

2、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橘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区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 2、条锈病: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鲜黄色,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区别于小麦秆锈病。

3、 3、杆锈病。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夏孢子堆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向外翻成唇状,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 二、发生规律 1、叶锈病: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在唐松草和小乌头上形成锈孢子和性孢子。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其生活史。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

4、重复侵染。秋苗发病后,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片内或少量以夏孢子越冬,冬季温暖地区,病菌不断传播蔓延。北方春麦区,由于病菌不能在当地越冬,病菌则从外地传来,引起发病。冬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一般 9 月上、中旬播种的易发病,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 2、条锈病: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 4 个环节。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 1 个月左右。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

5、则发病重。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 5C 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3、秆锈病。病菌只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完成侵染循环。我国小麦秆锈菌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南方为害秋苗并越冬,在北方春麦区引起春夏流行,通过菌源的远距离传播,构成周年侵染循环。翌年春、夏季,越冬区菌源自南向北、向西逐步传播,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春、夏季流行。由于大多数地区无或极少有本地菌源,

6、春、夏季广大麦区秆锈病的流行几乎都是外来菌源所致,所以田间发病都是以大面积同时发病为特征,无真正的发病中心。但在外来菌源数量较少、时期较短的情况下,在本地繁殖 12 代后,田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次生发病中心” 。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该菌小种变异不快,品种抗病性较稳定。一般来说,小麦抽穗期的气温可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对东北和内蒙古春麦区来说,如华北地区发病重,夏孢子数量大,而本地 56 月气温偏低,小麦发育迟缓,同时 6-7 月降雨日数较多,就有可能大流行。北部麦区播种过晚,秆锈病发生重;麦田管理不善,追施氮肥过多过晚,则加重秆锈病发生。 三、防

7、治方法 1、选种:小麦叶锈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选育推广抗(耐)病良种,精耕细作,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在秋苗易发生锈病的地区,避免过早播种,可显著减轻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可用下列杀菌剂:15%三唑酮湿性粉剂 60100g 拌麦种 50kg;25%三唑酮干拌剂140g/100kg 种子;11%三唑酮?福美双悬浮种衣剂 145200g

8、/100kg 种子;24%三唑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 160200g/100kg 种子。拌种时将药液稀释,然后将药液喷洒到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 46 小时播种。 3、阶段防治 (1)苗期:小麦苗期有零星发病,小麦返青拔节期后,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进行预防和防治,可用下列杀菌剂和配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100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60g/亩;25%丙环唑乳油 3550ml/亩+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60g/亩;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g/亩,对水 3040kg 均匀喷雾,兼治小麦纹枯病。 (2)孕穗期:孕穗期前后发生中心病团,且发病较多时可用下列杀菌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6080g/亩;15%福美双?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亩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608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40%氟硅唑乳油 1020ml/亩等杀菌剂,对水 4050kg 均匀喷雾,间隔 810 天,连喷 2 次。 (3)扬花期:小麦扬花期前后,田间发病比较严重,可用:20%丙环唑乳油 3540ml/亩;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6070g/亩;30%醚菌酯悬浮剂 5070ml/亩;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1320ml/亩;12.5%粉唑醇悬浮剂 3050ml/亩,对水 4050kg 均匀喷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