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提要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如何写好作文一直都是中学师生头痛的问题。阅读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不会阅读或者不阅读的同学终将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魔咒”缠绕。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 年 5 月 14 日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吸收得越充分,表达也就越贴切详尽。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像采蜜那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吕叔湘先生也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
2、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写作之重要。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或绞尽脑汁、抓破头皮挤不出一个字,或语言空洞乏味之现象,而且这种已成为基本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平时练得少;二是平时阅读少而窄。 阅读时不难发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其内容大都源于生活,反映并揭示了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不能从生活中汲取养料的文章注定假大空。学生每天过着两点一线(学校家)的生活,跟社会接触少,生活面窄,其所见的生活面貌是“残缺不全的” 。因此,他们大多从别人的文章中去获得感知,并且最初的写作大都源于模仿和借鉴。海伦凯勒在其自传中写过:早期作品只不过
3、是智力训练,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是经由模仿和吸收,逐渐学会把所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凡是在书中引起我兴趣的东西,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记在脑子里,化为自己的东西。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写作是源于生活,起于模仿。不完整的生活让学生失去了从生活中提取行文大厦砂石的机会,他们就只能从别人的文章里寻觅葫芦岛真身。 康庄大道上没有捷径,写作路上也没有。对于写作有没有秘诀的问题,张中行先生的回答是“多读多写” 。他认为“学作文也是学说语言,虽然这语言是与口头语不完全相同的书面语言,但其终究还是语言。因此,学习(口语)语言的办法对于学习作文也适用。
4、 ”日常口语之所以不用去学,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模仿父母和周边的人,且每天都在用。既然书面语能像口头语一样的学,那么要想学好写作就得多读多写。 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没有多大改观的应试教育下(虽然国家早已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是当前的主题) ,写作中师生都讲求急功近利。因为一时阅读对写作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又因为以阅读促进写作是一项长期工程,这就使得我们把课外阅读误打入浪费时间的牢笼。学生平时看的多为中学生满分作文之类的,里面的文章不管是内容文笔还是谋篇布局虽然不错,但那毕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文章没有足够的灵性,也不贴近学生的生活。读来难有原汁原味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你在
5、看,别人也在看,你在模仿,别人也在借鉴,最后大家都在借鉴引用相同的东西,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学生写得乏味,批阅老师看了也没有新鲜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要想拿高分也就不容易了(拿高分是应试场上的首要目的) 。造成“怕浪费”的原因是学生不会阅读不会选取阅读材料或阅读方法不对,老师也不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阅读指导,这样的阅读既没效率,也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新课标规定,初中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但又要告知他
6、们要避免“厚此薄彼” ,同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上 (一)选择文体常用的文章阅读。选择文体常用的文章,或者说选择适合自己写作时常用文体的文章。现在作文大多不限文体,在做不到学好每种体裁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应该做出的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这样就不会造成线放得过长而收不回来的现象,又能避免只会写一种体裁而撞枪。 (二)选择好文章阅读。既然阅读是为了积累写作的材料,那么,为了保证模仿借鉴的质量,看的东西必须是经典的。所谓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只能得乎下下了。虽然林语堂教我们要看最入流的和最下流的书,但这更多的是针对“应试外的阅读”的。 (三)要处理好杂与专
7、的问题。什么都看和什么都不看皆是阅读的极端选择。所谓杂,是要求在内容、表达方法、作者等选择上要多方位的阅读,这样可以兼收并蓄,不会囿于固有的圈子里,读多了自能水满自溢。写起作文来笔未触纸,适用的方式已游于大脑,所需材料也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就能一挥而就。但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文林浩瀚,见好不收,就会食多不化,反倒得不偿失。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上 (一)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陶渊明读书虽然不求甚解,但他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阅读过程中确实存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原因是没有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不管是不同的文章还是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不可能都去精读,尤其是那些篇幅较长的佳作。在阅读过程中
8、可以采取首次泛读,再确定是否要精读和哪些要精读的方法,当然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因为有些文章看一遍可能抓不住什么,需要看多遍。在精读时,既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又要细品字词句段,赏析方法。 (二)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读是基础,理解才是关键。阅读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阅读过程中学生容易误以为: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就能写出好文章。故写作中生搬硬套,堆砌华丽词藻成篇,哪管它合适与否。这就又走入另一个极端:照搬照套,消化不良。诚然,引用的东西不错,却是珍珠镶在了破麻衣上,给人别扭之感,成了文中的鸡肋。阅读重在理解,尤其是好文章,更要熟读和精读,领会遣词造句,细品思想内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好借鉴的东
9、西。 要分析和理解文章就要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就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也是一样,对所读文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准确,运用就易出错。而且,读得越多但不思考,害处可能越大,就像不停地往驮书袋的驴背上增加各种经典名著一样,最终驴会不堪重负而死。另外,读多了若不思考,最终即便会写,会借鉴,也是拿来主义,不会因势变通,写出来的文章看似有见地,有思想,但无新意。因为大脑里装着别人的思想,大脑也就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以,阅读重要,理解更重要。但理解不是易事,如读鲁迅的文章,除能摘抄一些名言佳句外,便只觉先生的文章写得妙,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何谈理解先生的文章呢?
10、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当然不是小和尚念经,需熟读深思才能理解,读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收获。 写作过程中会发生茶壶里煮饺子的现象。原因可能是读得还算多,但眼高手低,又疏于练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壶里的饺子倒不出要么就是记得有饺子但不知在哪个壶,要么就是壶里的饺子过大且粘在一块。因此要写好作文,除了多读、多思之外,还要勤加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一样,笔若离手三日生。平时除了考试写作,就只有单元习作了。且后者大都抱着应付的态度,无主动性可言,这样的方法难以奏效。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阅读时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但总觉胸中万
11、斗墨,笔下不出字。平时就万事开头难,拘拘束束迈不出这一步,考场上只能是胸中有墨干着急,挠破头皮下不了笔。培根说“写作使准确” ,叶圣陶也说“写作就是把心中的积蓄倾吐出来” 。其实,写作也是一种练习思维的方法,经常写作的人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分明。而且常写能暴露出问题,只要不断总结,就能芝麻开花。写,不只是随着思路写文章,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写作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但也是一门熟能生巧的艺术。 写作或许需要一定的天分,但天才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凝结而成的。我们或许成不了以写作谋生的作家,但要写好应试体制下的作文虽然我们不能只抱着拿分的动机去练习写作只要我们多读会读,并且勤加练习就能得到耕耘后的那份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中华书局,2007.5. 2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自传.新世界出版社,2012.9.1. 3赖瑞云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李子健等.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