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漯河:民意为先,民生为本,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年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河南省漯河市瞄准“建一个、成一个,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一目标,按照“节约集约、规划科学、功能配套、惠民利民”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较大突破。 因势利导搞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漯河来说,这一重要性更为明显。 ”谈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共漯河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培峰开宗明义。在他看来,在漯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所以重要,其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漯河一马平川,没有山丘,没有荒坡,一眼望去全是良田沃土。从土地使
2、用上来说,漯河的地势地貌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漯河其他产业的发展。要想使漯河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节约土地是关键。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节约土地的最好途径。 第二个因素是漯河的产业结构。漯河是中国首家食品名城,不仅有双汇肉制品加工企业,还有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和面制品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原料就是粮食。漯河每年的粮食产量在 170 万吨左右,而粮食转化能力高达 450 万吨,转化能力是生产能力的 2.5 倍多。漯河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漯河保粮工作的举足轻重,要保粮,就要节约土地、增加耕地。很显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应了漯河保证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需
3、要。 再者,从村庄布局情况来看,漯河区域面积小,城乡交通便捷。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漯河的区域特点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漯河是食品名城,农业产业产业化基础较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有 6 家,省级有 30 多家,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村,这种“村企相连”的结构特点,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群众权益不受损 漯河总人口 260 万人,乡镇、县城和中心城区普遍人口偏少,提出了“三个一百”的远景目标:力争经过 1015 年的努力,实现市区人口达到 100 万人,两个县城加中心镇集聚 100 万人,新型农村社区集聚 100万人。漯河现在已开工建设 59 个新
4、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的社区有 16个,今后每年还要陆续开工一部分。按平均每个社区容纳 8000 人计算,仅目前已开工建设社区建成后即可容纳 48 万农村人口。 “从目前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来看,再通过 58 年的努力,我们就能建设 100 个社区,随着人口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十几年以后,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容纳 100 万人的目标就完全能够实现。 ”刘培峰说, “围绕这一目标,漯河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方式,不蛮干、不冒进,决不伤害群众利益。 ” 为维护群众权益,漯河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尊重民意保障群众权益的通知 ,核心就是建由群众做主、拆必补偿到位。为
5、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漯河坚持“四议两公开”和三榜公示制度。拿三榜公示制度来说,第一榜是公布大家愿不愿意建新型社区,愿意就建,不愿建不强求,在群众同意后再搞规划;第二榜公布建什么样的社区,也就是搞规划,要让群众共同讨论建设什么样的社区;第三榜公布账目,要给老百姓算清账,建社区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建设社区能腾出来多少地,节余指标能卖多少钱,自己准备住多大的房,需要拿多少钱等。在漯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各方力量共参与 为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漯河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为加大资金投入,漯河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
6、项资金,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支农资金打捆支持社区建设。同时,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靠政府投入和代建企业垫资十分有限的实际,漯河成立了市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搭建专门的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以此解决社区建设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刘培峰介绍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商品房开发不一样,农民购置社区新房,用上拆迁补偿款后,他们基本上不需要再拿多少钱。这种情况下,社区建设前期需要垫资,等老百姓搬迁入住了,土地复耕了,节余指标卖掉了,再把钱补到建设成本上,这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为解决节余指标如何卖掉的问题,漯河建立了市级人地挂钩指标交易平台。节余指标可以拿到市级平台公开交
7、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可以提高价格。这样一来,节余指标就能够实现最大化收益。 农民生活市民化 社区建成了,群众入住了,如何提高群众的收入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呢? “这需要加快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近市民化。”刘培峰说,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基本上一亩地可以拿到相当于1000 斤小麦价格的租金,更重要的是还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可以到外地或者本地打工,成为产业工人。漯河食品产业很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本市就可以为农民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再者,年龄大的可以到农业园区、农场打工。种的还是以前的地,但身份却不一样了。现在农民到企业打工,
8、平均每月有2000 元左右的工资,按一年干 8 个月,一个家庭 2 个劳力算,一年家庭务工收入至少有 3 万元,再加上土地租金、惠农补贴等,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增地保粮促丰收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否会减少耕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来的部分旧村占地会进行复耕,这样一来,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刘培峰说。 保护耕地,目的就是保粮。作为河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漯河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3456”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计划用 3 年时间,建设 3 个十万亩方、40 个万亩方、500 个千亩方、6000 个百亩方,集中打造
9、180 万亩左右的高标准粮田。 在漯河,最引人注目的是 3 个“十万亩方” ,其中位于舞阳县莲花镇泥河洼的“十万亩方” ,规模达 16 万亩,那里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在,漯河这 3 个“十万亩方”里的优质小麦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无边无际,非常壮观。 提档加速惠民生 “新型农村社区,不能为建而建。与其他地市相比,漯河新型农村社区数量上并不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本身村庄少,二是我们求质不求量。 ”刘培峰说。漯河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近郊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村、中心镇所在的村、特色经济强村”四类村庄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刘培峰说:“漯河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如今,漯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由试点先行进入到提档加速、规范提升的新阶段。我们相信,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广大农民群众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