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 化学考试说明 解读与后期复习备考策略 合肥八中高三化学组*一、 2013年安徽省高考化学 考试说明 变化“一增一改两删十五替换 ”1、增加第二部分中(二)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2.( 3)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2、修改第二部分中(一)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1.( 4) 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括号内容 改为 “(不包括 顺反异构体 和手性异构体 )”;3、删去第一部分中(二)化学基本概念与化学基本理论模块5.(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一
2、)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2.(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2010 年 增加了 了解 电负 性 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 质 与 电负 性的关系。 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 和 键)。能用键能、 键长 、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2011 年 增加了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 结 构微粒及 微粒 间 作用力的区 别 。2012年 增加了 “质量数 ”、 “氢谱 ”。2013年 增
3、加了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今年 题 型示例: 【 例 27】 将 2012年安徽省 25题 改编4、替换今年 题 型示例 更换了 15道题 ,题型和数量不变,只是对应互换选择题 10例 包括:【 例 1】 、 【 例 4】 、 【 例 8】 、 【 例 11】 、 【 例 12】 、 【 例 13】 、【 例 21】 、 【 例 24】 、 【 例 25】 、 【 例 26】 。 内容上略有变动:【 例 1】 由考查化学与环境改为 化学与生活 ;【 例 13】 由考查电池改为 以 Cl2为中心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 21】 由单纯考查胶体改为化合物类别、电解质、胶体、 NA的综合
4、考查。 其他选择题涉及的内容基本不变。非 选择题 5例 包括:物质结构 1题 【 例 27】 ( 氢键 、氧化 还 原)化学反应及平衡原理 1题 【 例 29】 (COCl2) 有机化学推断 1题 【 例 34】探究性实验 2题 【 例 30】 (刻蚀银) 【 例 38】 (模拟地下水除氮 ) 2012年高考理 综 考 试说 明的 “题 型示例 ”中首次出 现 了表示 电 子 转移 的例 题 , 结 果在 2012年高考中就有 对 电 子 转 移表示方法的考 查。 氢键 氧化还原 化学与生活 综合能力 (除 19) 图像、图表分析能力 同分异构 探究性实验 反应速率29、 37、 38、 39
5、近三年安徽高考试题与相应考试说明题例关系高 题考 号 7 8 9 10 11 12 13 25 26 27 28考试说明题号2012 2、 3 1511、174、1210、13、257、14、186、1927、3533、3430、32、40312011 2、 3 15 17 4 25 7 27、35 32 33 31、402010 3 12 1511、2010、25 727、3833、3428、2931、40二、关于化学二轮复习的建议今年高考将可能更严密地与实践以及 社会生活 挂钩,考试要求将更重视学生的 创新能力 。难题和偏题不是主流, 基础性的知识 占据更大的分值。新增的考试知识点,要求学
6、生掌握的程度也不算太高, 不要增加学生压力 。重视 考试说明 回归课本 , 注重主干双基教学 ,化学学科主干知识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组成、结构与性质及实验与计算,做到 有针对性 地进行复习。 二、关于化学二轮复习的建议建议加强以下 5个专题 的训练:1、选择题训练(涉及基本理论及概念题的训练)。2、以周期表为载体的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训练。3、 以化工实验流程为载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训练。4、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训练。5、化学实验题(实验探究)的训练。三、二轮复习的重点方向1、化学选择题在高考中充分体现 主杆 知识 ( 1) 近 3年高考安徽化学试题考点 比较与分析选择题主要考
7、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几乎在每一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体现。如: 粒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电解池、实验基本操作等 ,要注意总结归纳这些高频考点,复习时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透彻,要精选试题练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同时注意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及 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 2) 解答选择题时四种基本方法:排除法、极值法、估算法、猜测法 等。( 3) 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每个答案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正确与否。 对有疑问的答案可先避开,先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答案。 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化学用语、基本规律、解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等(一定要在草稿纸上或试卷上列出,不可凭空想象)。 注意答案的要求(正确与不正确、最大与最小、 “由大到小 ”还是 “由小到大 ”、离子总数与分子总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