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一、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牙买加协议”和“IMF 协定第二次修正案”确立起来的“牙买加体系” 。在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1976 年 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的会议上达成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即牙买加协定 ;同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正案。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正式确立。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黄金非货币化与储备资产多元化。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取消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清偿必须使用
2、黄金的义务,降低了黄金货币作用并使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下降,在国际储备结构上,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在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将近 90%,其余 10%主要为黄金、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储备头寸。而在外汇储备中,目前各国持有的官方储备的币种主要为美元、日元与欧元,其中美元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国际汇率制度的多样化。牙买加体系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双挂钩”制度,将已经形成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在汇率安排上,形成了浮动汇率为主、固定汇率并存的混合汇率格局。成员国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以灵活地适2应世界经济多变的状况和国家宏观经济
3、政策的需要。最后,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与自由化。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商业银行信贷及国际之间的货币合作(货币互换)等活动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东亚、拉丁美洲、土耳其、俄罗斯等地多次爆发金融危机,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加速、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元霸权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霸权的不受约束。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是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名义上
4、是多元化,但实际上仍以美元为主导,虽然日元、欧元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但终究难与美元抗衡。美元具有主权货币与国际货币的双重身份,由于缺乏国际约束与协调机制,美国往往利用美元的主导地位将风险进行对外转嫁,维护美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利益。 (二) “特里芬难题”仍未得到解决 特里芬认为,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具有内生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必须依赖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来增加美元持有量,从而增强其国际清偿能力,这势必会降低美元信用,动摇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资产的地位;若美国为稳定美元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无法增长,从而因国际清偿力不足而影响国际贸易3及国内经济增长。所以美元陷入
5、了两难境地。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平等的参与权与决策权 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体系仍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是一种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之上的制度安排。铸币税导致大量实物资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转移,另外,采用盯住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进行汇率干预和调节时极易失去经济自主权,承担外汇风险。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造成现行的国际金融组织的决策不能够反映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四)国际储备供求矛盾加剧 在现行国际多元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产由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及 IMF 储备头寸组成。特别提款权与储备头寸都是 IMF根据
6、成员国份额予以分配的,主权国家不能主动增持,而一国的黄金存量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外汇是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而外汇的增加依赖于国际收支盈余。盈余国通过持续的国际收支盈余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缓解了国际储备的需求;赤字国国际储备的需求增加,但是长期的赤字积累又使得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收支差额对外汇储备供给与需求的反向制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大重大弊端,亟待改革。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国际社会加深了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认识,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但是需要认识到,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与政治领域的霸权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因而以美4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
7、体系仍然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颠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一)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独大的局面客观上存在不稳定性,依靠单一主权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走向崩溃,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近期目标就是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包括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国际贸易交易货币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多元化。欧元自 1999 年形成以来,凭借欧元区国家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而 2013 年中国 GDP 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拥有 3.6 万亿外汇储备,对
8、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20%。因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将中国稳定的实体经济带入国际货币体系中,在改革现行的国际国际货币体系进程中努力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极。国际货币储备的多元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增加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并改变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 (二)改革 IMF,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当前 IMF 投票权与份额的分配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份额的分配缺乏科学性与公平性,不能反映当前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表现为发达国家在 IMF 中所占份额过多,而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未能在基金份额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基本
9、票让位于加权票,使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话语权不能得到国际5社会的尊重。因此,必须重新分配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发展中过家投票币种。 (三)进行区域性货币安排,推动区域化货币的形成 借鉴欧盟创建欧元的经验,推行区域性单一货币制度,即区域内的国家将金融市场连成一体,对内汇率固定或采用单一货币,对外则是可以自由调整的浮动汇率。例如,在东盟国家内设立东盟区域性货币亚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若干种区域性货币之上,由 IMF 作为全球性的监督、协调机构。区域性货币可以降低经济交易的成本和汇兑风险,刺激世界经济的增长,并且可以在公平基础上促进国际货币合作,联手抑制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防范危机的
10、爆发和深化。 四、人民币国际化 Y.Joseph(2010)认为,人民币向国际化货币发展有两个主要动因:一是现有美元与欧元支撑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亟需一种非主权货币或一种在经济实力上至少与美国匹配的主权货币来保持稳定;二是随着中国日益全球化,中国必须要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和预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人民币已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也在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境外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今后,应当继续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鼓励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双边交易,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对外援助和对外贷款时优先使用人民币。在人民币周边化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区域化,使人民币成为亚太地区主导性6货币。例如,中国应当利用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强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经济区的形成。在人民币区域化已经实现,且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当时,推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和使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货币,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三极化(美元、欧元、人民币)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