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5.50KB ,
资源ID:156337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6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doc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 十分 重视 祖国中医 药 事业的发展 , 在全国掀起 整理 和挖掘 “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中药汤剂研究初步探讨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剂型室 (一 )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在汤剂的制备方面,几千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经 验,流传迄今仍在广泛应用,但过去对这宝贵的遗产缺乏整理。 解放前服用中药多是自煎,

2、其操作方法多根据医嘱,解放后尤其是中医政策贯彻后,大力开展了中医中药工作,药店代客煎药的数量骤然增多,我院附属医院煎药室,每日就得煎 120 130 剂。煎药工作在药店一般都是附设的,很少有药剂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我院情况也是如此,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汤药煎制操作规程,在煎制时多是按个人经验操作,没有一定的规格,前后质量不一,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有必要对汤剂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经验,通过实验,制订操作规程,提高药物疗效,更 好的为临床服务。 (二 ) 汤剂主要是用水为溶剂,有时也加酒或醋,吸收较易,奏效较快,所以有 “汤者荡也 ”的说法。医书中所称的方名凡云汤、饮或煎的都属于汤剂范畴。一般

3、称煎的较浓,汤与饮在服法上有些区别,但有时三者难以区别,总之都属于汤剂范畴。 仅从汤剂的本身性质看,它具有下列几种优点 : 1.汤剂多是临时制备,中医治病主要是随证施治,处方变动性很大,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用药的灵活性。 2.汤剂主要是一种液体制剂,其中包括真溶液及混悬液,服用后吸收比其他制剂快。 3.汤剂的溶剂多是以水煎 煮,没有刺激性,因此服用汤剂较服用其他液体制剂付作用较小。 4.汤剂制备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因此少受地区及条件的限制。 但汤剂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一定缺点,如 : 1.不能大量生产,不易保存。 2.由于溶剂的影响,对某些药物不适于应用汤剂,如朱砂、雄黄之类不宜用汤剂制剂。某些

4、含酶的药物如雷丸之类,必须用散或水浸始能有效。 3.体积较大,服用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长期卧床、重病及小儿患者更是难以下咽。 4.汤剂制备需要一定时间,急救时不能及时供应。 (三 ) 1.历史的概述 :汤 剂最早的记载见于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有汤液始于,伊尹的说法1,汉书艺文志里也记载有伊尹的汤液论 2,可惜已佚,无可考据。 内经灵枢邪客篇中有治目不瞑半夏汤之记载,其制作方法以流水五升煮之 沸之,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火竭为一升半去滓饮汁一小杯。 汉时张仲景伤寒金匮方多是出于汤液论 3,在汤剂理论上有所发挥,仅伤寒论一书 113 方中汤剂就占有 99 方,可见汤剂在当时应用是很广泛的。同时仲

5、景又指出 “若欲治病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开通经脉,理导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并 根据临床作用不同,在汤方制法上也有了区别。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取其速消上热,在制法用麻沸汤渍之,十枣汤取刚柔相济,在制法上以水先煮大枣去滓纳诸药末。大陷胸汤取其直下迅速,在制法上先煮大黄后入甘遂末使水饮秽浊荡涤无余等等。 晋葛洪肘后方及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汤剂的记载,同时由内服发展至外用。唐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对于汤剂记载尤为丰富。操作技术及用量上都较前人精确,质量上更有进一步的提高。至唐末五代十国时,因当时战争,药材的缺乏,汤剂就逐渐形成煮散,一直至两宋时期仍

6、很盛行。苏沈良方论汤丸散谓 “汤散丸,各 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惟近世人为之 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者全用煮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收载煮散四百多种,由此可见当时煮散是很盛行的。 明清以至现在各家著作如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通玄、徐氏医书等有关汤剂的记载更是繁多,但始终缺乏系统的整理。 附注 1 伊尹商汤臣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 2 汤液论,商伊尹之书以神农本草经制为汤液论为我国医方之鼻祖,惜已失佚。 3 伤寒金匮之方出于汤液论 :是根据 (1)王好古阴证略例谓皇甫先生云仲景广汤液为十 卷。 (2)朱肱云 :仲景泻心汤比古汤液则少黄芩后人

7、脱落之。 (3)许学士亦云伊尹汤液论大柴胡汤八味今医本无大黄故只有七味亦为脱落之一证。由此知仲景方多出于汤液论 中国医学大辞典。 2.汤剂之应用范围及其作用 : (1)内服 :“若欲治病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 ”,由此亦可以了解到汤剂主要用途为内服之剂,伤寒论九十九个汤方中均用于内服,一直至目前,汤剂在临床内服应用上仍是占主要地位。 中藏经谓 :“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节阴阳,祛分邪恶,润泽枯朽,悦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莫离于汤也 ”。医学源 流论 :“盖汤者荡也,其行速其质轻,其力易过而不留,惟病在荣卫肠胃者其效更速 ”,沈存中曰 :“ 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 又无毒者宜汤、又欲

8、速用汤 大率汤剂气势完壮 ”,药治通义曰 :“汤之为物煮取精液,药之性味,混然融出,气势完壮,其力最峻,表里上下无所不达,卒病痼疾无所不适,是故补泻温凉,有毒无毒,皆汤为便,所以用汤最多也,唯其最峻,故大毒之药功力过烈,仍在所畏,本草药不宜入汤酒者多系大毒之品 ”。 中药汤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药物液体,其中可能含一些配糖物、鞣质、挥发油、生物硷、淀粉、胶质、粘液质、有机酸 、维生素及不知成分的东西。汤药入胃后,经过一系列消化吸收的过程,起到治疗作用。一般来说,药水入胃后很快就转入小肠,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入循环系。汤剂不需要一定时间的崩裂,因此比丸散等制剂要快。此外依其药性,各各作用不一,如朴硝

9、(Na2SO4, 10H2O)入肠后吸收极慢,由此作为泻下的作用。 古人用汤剂治病体会颇多,仅举一例以比较汤剂及散剂的临床作用。朱肱曾给南阳太守治病,先时医用小柴胡散连进三服而后胸满,后来请朱肱诊之,肱曰 “用药是也,但宜煎汁乃能入经络攻病,今为散滞膈上宜乎作满 ”,因煮二剂服之疾顿瘳。由 此可见汤剂在临床用药内服上是有很多道理的。 (2)渍浴 :汤剂除内服外亦作为渍浴用。玉机真藏论曰 “脾风可浴 ”,又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又疗小儿,千金方、治伤寒淋浴方、治客忤马通浴方,博爱心鉴治痘疮顶陷用水杨汤洗,木草衍义 “热汤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多以汤渫脚至膝上厚复使汗出周身然别有药亦终假

10、汤气而行也 ”。 渍浴能宣通形表,散发邪气,虚邪之伤人,若人肌肉坚厚腠理致密有难取汗者,则服药不能外发,须用汤浴疏其汗空宣导外邪。 (3)熏蒸法 :伤寒论曰 “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 ”即蒸之意。熏蒸法古人多利用 于不能内服药者,用药物蒸汽,使其渗入人身皮肤腠理,经络脏腑,是病人垂亡时挽救方法之一,唐书许胤宗传曰柳太后病风不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口禁。胤宗曰口不可下药,宜以汤气蒸之,令药入腠理,乃造黄耆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又陆 精医术,新昌徐氏妇病产,不远二百里舆致之,及门妇已死,但胸膛间犹微热,陆入视之,曰此血闷也,能捐红花数十斤,则可以活,主人亟购如数,乃为大

11、锅以 煮候沸,遂以三木桶盛汤于中,取窗格借妇人寝其上,熏之;汤气微复进之,有顷,妇人指动,半日遂甦。红花能活血,通过熏蒸也起到了治疗作用,但其量很大,此方很少应用。 (4)外科洗用 :在鬼遗方中有很多记载,至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取药物直达病所,使其药效在局部发挥作用。 (5)含漱 :多在喉科应用,有只单用含漱者,如治孕妇伏寒喉痛,可用清咽散加味煎浓频漱喉间吐去即可痊愈。有与针灸并治者如治走马喉痹用六味汤加葛根细辛漱之,再针刺少商、商阳等穴。有与内服药并用者如治由心脾肝三脏积热而发,服大承气汤再用清咽散煎汤 漱口。 (6)煮鍼用 :在针灸科应用药与针共煮,使药物气味引入针内而达到针药并用的目

12、的。如重楼玉鑰记载煮针药方有麝香、胆矾、朱砂等十四味药煮针。 3.药物的处理 :通常是以水药共煮较多,但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不同,在处理操作方法上也各异,如先煎、后下、另煎兑入、烊化、磨汁、生汁兑入、单煎代茶、包煎冲服等区别。但也有因临床上作用不同而先煎的,如 :去黄药先煎茵陈,清热药先煎黄连,去湿药先煎苍术、防己,暑药先煎香薷,风药先煎防风,止渴药先煎天花粉、干葛等的说法。医生用药甚为灵活,煎制时药物的处理不能一成不变,例 如承气汤类因作用不同而有大小调胃承气之别,其中均有大黄,大承气就是先煮二物去滓内大黄去滓再下芒硝,调胃承气先煮二味去滓下芒硝,小承气就四味合煎。同是大黄在每个方子里就有不同

13、处理,不能硬性规定,也不能一律合煎。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制备操作方法上问题,因此着重药物本身性质而分类 (根据文献及调查北京市有关医院药店的资料 )。 (1)先煎药 :生石膏 磁石 紫石英 白石英 紫贝齿 钟乳石 代赭石 玄精石 花蕊石 金蒙石 禹余粮 阳起石 阴起石 寒水石 云母石 自然铜 玳瑁 生龙骨 生龙齿 生牲蛎 龟板 鳖甲 蛤壳 生石决 虎骨 穿山甲 蛤蚧 海马 党参 杜仲 干姜 威灵仙 天竺黄 火麻仁 酸枣仁 瓦楞子 猪苓 茯苓 于术 三稜 桑白皮 陈廩米 赤小豆 竹叶 小麦 葛根 括蒌 山药 麻黄 猪蹄 羊肉 鸡等。 一般金石类、甲壳类、植物药质实者及脏气类多宜久煎。 (2)后

14、下药 :豆 砂仁 肉桂 沉香 益智仁 草 降香 檀香 白芷 木香 藁本 零陵香 苏合香 香薷 藿香 板兰根 石菖蒲 大小茴香 荆 芥 泽兰 牛蒡子 乌药 钩藤 金银花 玫瑰花 红花 大青叶 佩兰叶 番泻叶 银杏叶 薄荷叶 月季花 木槿花 菊花 大小蓟 鲜荷叶 大黄等。 一般芳香清解之品及取其性峻者多宜后下。 (3)冲服 :贝母 三七 猴枣 牛黄 肉桂 羚羊角 朱砂 珍珠 狗宝 马宝 人参 鹿茸 砂仁 豆 木香 沉香 甘遂 芫花 滑石 元明粉 芒硝 儿茶 血竭 大黄 雷丸等。 某些贵重药及一般不能入汤者均宜冲服。 (4)包煎 :车前子 苏子 浮小麦 旋复花 海金砂 夜明砂 蚕砂 百草霜 青黛 滑

15、石 元明粉 五灵脂 琥珀 玳瑁等 (后二者均可备再用 ) 一般含粘液质及绒毛者宜包煎,以免煎时糊化或刺人喉。 (5)另煎兑入 :人参 耳环 石斛 羚羊角 犀角 烊虫 (酒蒸兑 ) 大黄 (泡兑 )等。 一般贵重药味取其味浓宜另煎后兑入。 (6)烊化 :阿胶 鹿角 胶 二仙胶 元明粉 芒硝等。 一般胶类未经炮炙者及盐类泻剂取其力猛均可烊入。 (7)磨汁 :犀角 羚羊 猴枣 沉香等。 凡取其质细易吸收者宜磨汁服。 (8)煮水煎药 :伏龙肝 黄土汤 荷叶露 土茯 苓浮小麦 丝瓜络 灯心草 大腹皮等。 一般吸水量较大的药宜先煎煮水去滓再煎他药。 (9)生汁另兑 :生姜汁 竹沥 鲜菖蒲汁 白茅根汁 荆沥

16、 玄参汁 葛汁 地黄汁等。 一般鲜药诸汁均可生兑。 除上述药物外,多为合煎,但也有一种药物根据不同处方,而有两三种煎法者,随药物性质及医生经验不同, 煎制方法也有出入。以上是根据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分的,是否完全恰当,有待今后深入。 4.汤剂与炮炙的关系 :中药炮炙对汤剂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很大的关系,举例于下 : (1)加热处理 :如 “炒 ”目前用苦杏仁 1 多是经过去皮炒黄的炮制手续,在炮制过程中,苦杏仁酶全部破坏,因此在煎煮过程中苦杏仁甙 2,就不会被酶水解成氢氰酸而散失。但仲景时用杏仁并不加任何炮制,只是煎煮方法与今不同。如麻杏石甘汤,仲景法是,先煎麻黄,后下余药,杏仁是乘热加入,杏

17、仁酶当时即被破坏,所以也同样无水解损耗,苦杏仁甙仍全部保存于煎剂中。 (2)不经加热的处理 :如 “捣 ”沈阳药学院药剂教研组比较了槟榔粉末与槟榔片制备煎剂时,结果用中国药典二号粉末 3 制备的煎剂与槟榔片制成的煎剂,醚溶性生物硷含量相仿,用三号粉末 4,制成的煎剂中醚溶性生物硷比槟榔片制成者为高。 茯苓在加工上分 “站片 ”、 “平片 ”、 “刨片 ”、 “个苓 ”,所谓站片即站着切片系整个茯苓去皮后切成方块,每块约重三钱;平片即坐着切片,其片张大而薄;刨片是用特制刨子将整个上好茯苓刨成薄片;个苓就是整个的。假若调剂时,不加打碎处理,个苓及块苓就很难煎透,附院煎药室曾试验过单煮块苓两三小时后

18、劈 开仍有白心 (未透 )。 此外加酒加醋的炮炙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溶出及煎煮方法关系也很大。如延胡索生煎服止痛效果不如研末吞服效果大,假若用醋制后再入汤剂,就能起到同样疗效。芫花生用呕吐,醋煮后就无付作用。 不同的炮制方法是直接影响到煎煮的不同措施,除一般情况外,不能一律煎法一样,时间相等。 附注 :1.苦杏仁的主要成份 :苦杏仁甙 (Amygdalin C20H27NO11)约含 3%,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苯甲醛葡萄糖;苦杏仁酶为分解苦杏仁的酶,加热水或于醇中煮沸酶即被破坏。 2.中医使用杏仁作为煎剂并非应 用已水解的氢氰酸,其作用为煎出液中的苦杏仁甙在人体内缓缓水解,发挥应有疗效。 3.二号

19、粉,指能通过二号药筛 (筛眼内径为 2 毫米 ),但混有能通过三号药筛 (筛眼内径为 0.6 毫米 )未超过 40%的粉末。 4.三号粉,指能通过三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药筛 (筛眼内径为 0.33 毫米 )未超过 40%粉末。 5.溶剂的选择用量和煎煮次数问题 : (1)关于溶剂量古人有很多研究,陶隐居谓 :“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约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 ”类证活人书谓, “煎药用水当以药 五钱水一盏半为率 ”。李时珍谓 :“陶氏所说乃古法也,今之小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药味不则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

20、”。北京市卫生局规定 “ 加水量没过药品为五分 ”。 (2)关于溶剂种类,汤剂的煎煮大多以水为溶媒,也有因临床症状及药物性质不同而用苦酒 (醋 )、酒、童便、乳汁等,列举于下 : 水 :本草纲目载有 42 种,其中主要有五种 : 雨水 :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之药。 液雨水 :宜煎杀虫消积药。 潦水 :宜煎脾胃去湿药。 露水 :宜煎润肺杀祟药。 腊雪 :宜煎伤寒火喝 药。 酒 :次良好的有机溶媒,有升提和通经活血的作用,如千金方治风拘挛不可屈伸方,白敛意苡汤,用酒渍后微火煎。炮炙大法 “有宜酒浸以助药力,如当归、地黄、黄栢、知母,阴寒之气味,假酒力而行气血也 ”。 苦酒 (醋 ):伤寒论治少阴病咽

21、中伤苦酒汤,后世各代书中也有记载,如千金方下死胎,亦用苦酒煎煮。 此外也有用童便、乳汁煎煮的。 (3)煎药的次数 :汤剂究竟煎几次比较适宜,至今仍不甚完全一致。 在伤寒论方剂煎制法中很少见到再煎,陶隐居 “凡建中肾沥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煮竭饮之 ”。李念莪 “药渣再煮,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安在君臣佐使之宜哉 ”,张锡纯 “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原不可废 ”。 药物本身有易煎煮者,有不易煎煮者,第一煎与第二煎成分不会完全一样,第一煎成分易溶者较多,如芒硝、阿胶之烊入第一煎几乎全溶解,薄荷等挥散物多后下,待第二次煎煮时药力

22、大部已无。第二煎成分不易溶的,较多,如茯苓、党参、山药、熟地等滋补性药,因之其疗效 及药理作用彼此会有些区别的。 药物为什么煎两次 ?生药加水后,生药内与生药外就形成了两种不同浓度状态,溶解是一个动态平衡,也是一个胶体平衡,当生药内浓度大于外部时,继续溶解,至达到一定平衡就停止溶解,此时必须滤去药液,再加新的溶媒,造成新的不平衡状态,继续溶解,也就是第二煎或第三煎,所以说药物的多次煎煮比长时间一次煎煮是合乎物质溶解原理。 但是医生用药山临床角度来考虑,也不是一律全用头煎、二煎,一般发散解表药,煎的次数少些,温补滋腻的药,煎的次数就多些。更有弃第一煎不用而用第二煎者,如明胡慎柔 1 和尚治 阴虚

23、劳热专用次煎,取其味淡而养脾阴。历代各种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目前适合集中煎药的情况,除医生特别要求外,每付药应煎两次,混合后供应。避免第一煎与第二煎之差别又节约了药品。 附注 :1 慎柔五书 “一王氏六脉俱九至,外症则咳嗽面赤,懒言怕冷,前给味寒之剂,不记数矣,但不减,后以前剂去头煎,服二煎三煎,不十剂,脉数去 ”。 6.关于温度的问题 :古人在温度上的标志是用文火、武火、所谓文火者是没有火焰的火,温度上升速度及水份蒸发得都比较慢,有用鱼眼沸、蚁鼻沸、蟹目沸等词来形容火之微小,亦文火之意。武火是有火焰 的火,温度上升速度及水份蒸发得较快,古人在煎药用人上是有很多体会的,如陶隐居曰 :“凡煮汤欲

24、微火令小沸 ” ,李念莪曰 :“补药须封固,文火细煎,利药宜露顶,武火速煎 ”,吴仁斋曰 :“若发汗之药必用紧火 若攻下之药亦紧火 若补中温中之药宜慢火,若阴寒病急者亦宜紧火 ”,危达斋曰 :“ 不可猛火骤干,恐伤药力 ”,尤生洲寿世青编曰 :“如煎探吐痰饮之剂,当用武火取其急速而发吐之也 ”,张洁古日 :“病在上煎药宜武宜清, 病在下煎药宜文宜浓 ” 。 火的来源上,李时珍曰 “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桑柴火煎之 ”,葛洪曰 :“栎炭火 1 宜煅炼 一切金石药,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 ”。 目前各地煎药温度的热源种类很多,有用煤火昇高直接加热者、也有用加压蒸汽,还有的用活泼流通的蒸汽 (加食盐降低水

25、沸点 )。种类繁多,我院附属医院主要是采用加压蒸汽的煎煮,火候是比较急,因之就不能完全符合中药煎制原则,如对补药类的煎煮,就不甚理想,今后需继续改进。 结合古今经验,我们觉得煎煮时在药物未沸之前,可用武火急煎,沸后可文火慢煎,使药力尽出,尤其滋补之剂更应文火慢煎。 附注 :1 栎炭即普通之杠炭。 7.关于煎药时间的问题 :古人对煎药时间无明确规定,多是以 加水量、火力及取得量来控制,也有记载煎几沸者,其实是有时间因素在内,也有以时辰为准者。药业指南曰 “外感病之药类多香透不宜多热 内伤之药类多补正破时宜久,补益滋腻之药宜先入久煎 味淡质坚之药非久煎则药力不出 ”。 8.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所

26、用器具,文献中有用金、银、铜、铅、铁、陶瓷等记载。如千金翼方 :“ 白石英、金、银、人参右四味取一铁釜净洗即下先药于釜中 ”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之龟鹿二仙胶用铅 之煎熬,温病条辨立生丹以铜器加火酒化。千金方用铜器煎药的甚多,但也有人反对用铜铁等金属器具煎药,如李念莪 “煎药忌铜铁,宜银瓦器 ”,唐树斋 “儿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 ” 。 从上述几种金属性质来讲,金、银是比较稳定的 L 但均为贵重金属,价值昂贵,不能普颁推广应用。中药里的化学成分是极其复杂,就是某种单味药,其中都含有各种的复杂的物质,目前在不完全明了情况下,如要采取铅、纲、铁及铝等较活泼金属作为容器,是不入全妥当的。暂还是不

27、应用较为妥善。 此外古人用陶瓷器作为容器的记载甚多,陶瓷器性质是 比较稳定的,比金、银为优,能避免煎煮过程 h 与药物起化学变化,但石类物质在热的传导上是次于金属的,亦不甚坚固,其价格便宜,根据其优缺点,陶瓷器目前还是应该普遍应用,日本煎药也有用陶器的记载,因之他们谓之为陶器医 1,看来陶瓷器在国内国外早已普遍应用了。 附注 :工日本东都本街马街为巨贾所居,医家有赖此两街而为生活者数人,每朝医者往商家诊僮仆之病者,回家调剂乃连灶煎煮数人药入陶器以小笺记患者姓名,糊粘其上乃肩奴以致各家,必不劳病家臧获也。虽无患者之时,医生往问寒暄犹仕主家,世俗呼之为陶器医 ( 皇汉医学青囊琐探 )。 9.汤剂的

28、服法 :汤剂的服法自古以来也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与疾病部位、体质、年龄饮食都有关,汤液本草谓 :“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 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炮炙大法谓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葛洪谓 :“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汤液本草谓 “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与体质关系如褚氏遗书 :“修而肥者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 ”,千金方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以上者

29、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五十以上四时勿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 ”。圣济总录 :“凡服药多少,要与病人气血相依,盖人之稟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人有久新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肤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 ”,炮炙大法 :“凡云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羸瘦,病之轻重,为之进退增减,不必局于方说 ”。 关于服药次数伤寒论记载有 日三服、日再服、日三夜二、日三夜一、日再夜一,药不尽剂、顿服、分六服等。一般汗吐下药多 “药不尽剂 ”,所谓药不尽剂即服药后已起药物治疗作用不需继续再服,如桂枝汤、

30、大青龙汤、葛根汤、栀子豉汤、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其他温清补剂之药多是 “日三服 ”,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白虎汤、真武汤、附子汤、甘草泻心、生姜泻心等, “日再服 ”有四逆汤、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等, “日再夜一 ”黄芩汤、桂枝人参汤, “日三夜二,黄连汤, “顿服 ”干姜附子汤、白通汤, “分六服 ”猪膚汤等。关于剂量千金方云 :“凡服汤法 ,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人谷气强进一服最需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需少 ”,又云 “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画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灌溉百脉易得药力 ”,圣济总录曰 “大约分为三服,初与一服宜在最多,乘病人谷气尚强故也

31、,次与渐少,又次最少,若欲疏之节尚问病人前药稍散可再服 ”。 关于服药方法与疾病关系上,医碥规定 :(清何梦瑶著 ) (1)急服 :有通口直饮,重剂治下部宜,有趁热连饮,轻剂、偶剂发汗者宜。 (2)缓服 :有趁热徐徐小饮,治病宣肺有不用气,随津自下,治咽喉病宜。 (3)冷服 :有寒剂冷服治大热 者宜,有热剂冷服治假热病宜。 (4)热服 :有热剂热服,治大寒病宜,有寒剂热服治服寒病宜。 (5)温服 :有补药温服,取温补气,有平药温服,病不犯大寒热者宜。 (6)空心服 :有五更空心服,病在肝肾宜取其在睡一番药入肾肝。有早起空心服。补下治下宜空心服后即压以食,治肾恐伤心,治命门恐妨肺者宜。 (7)食

32、后服 :有食后即服,病在胸膈者宜,有食远方服,病在中脘者宜或病在胸膈用峻下药,恐饮食在胃口下早致胸 者亦宜。 (8)临卧服 :有服后正卧,病在咽膈素有积者宜,有服后左右侧卧,病在左右筋,使药直达病所,有服后去枕卧,病在肺及膈以上者宜。 (9)一二滚服 :发散治上者宜。 (10)百滚服 :温补治中脘病者宜。 (11)浓煎服 :治下部者宜,己末午初服于阴中引提阳气,宜补中益气汤等。 总之,服药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综合古今经验,一般是每日服二次或三次,补药可以食前服,杀虫药和泻药都宜空腹顿服,其他可以食后服。此外还应依病之急缓,立刻服或隔数小时一服。如病系假热真寒,宜热药凉服,假 寒真热宜凉药热服,一般药主要是温服。 10.煎药、调配、临床三者对煎药的关系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