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B) A、法人 B、主要负责人 C、第一责任者3.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 A、法律责任B、行政责任 C、事故责任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 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 ( ),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A) A、安全生产条件 B、资质等级 C、准入条件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 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 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
2、任。(C) A、董事会 B、行政正职 C、主要负责人 6.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 安全生产知 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B) A、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有关主管部门 C、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7.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 A、技术管理措施 B、应急防范措施 C、安全防护措施 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A)A、安全作业培训 B、专业技能培训 C、安全教育培训 9
3、.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其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B) A、劳动防护设施 B、安全设施 C、环保设施 10.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B)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 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危险提示标志 B、危险控制标志 C、安全警示标志 12.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 )进行经常 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4、(A) A、安全设备 B、防护设备 C、特种设备 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或者处置废弃( ),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 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C) A、放射性物品 B、易燃易爆物品 C、危险物品 14.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 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A) A、应急预案 B、管理制度 C、管理标准 1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 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
5、产监督管理的部 门和有关部门。 A、批准 B、备案 C、审核 16.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 )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 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A) A、吊装 B、高空临边 C、焊接 1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 岗位存在的(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B) A、设备不安全状态 B、危险因素 C、环境不安全因素 1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A)A、劳动防护用品 B、安全用
6、具 C、安全工具 19.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 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 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B) A、安全生产管理合同 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 2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 不具备() 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C) A、安全管理能力 B、安全许可证书 C、安全生产条件 2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 立即( ),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B) A、上报事故信息
7、 B、组织抢救 C、分析事故原因 22.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 举和控告;有权拒绝( )和强令冒险作业。(C) A、危险作业 B、高强度作业 C、违章指挥 23.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 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A)A、停止作业 B、制止他人作业 C、越级上报 2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 查、验收,不得( );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 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B) A、变相接受礼物 B、收取费用 C、无故推延 25.承担安全评价、认证、
8、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 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C)A、评价人员 B、经营范围 C、资质条件 2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 )本单位负责人。(A)A、立即报告 B、书面报告 C、口头报告 27.生产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 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 )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 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B) A、事故影响 B、人员伤亡 C、口头报告 28.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
9、法规定的安全生 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 A、停产整顿 B、停业整顿 C、停产停业整顿 29.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受刑事处罚 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B)A、一年 B、三年 30.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 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审核。(B)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公安消防机构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1.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
10、 发给,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A、安全许可证 B、安全生产许可证 C、施工许可证 32.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 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 );否则,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变更。 (B) A、备案 B、核准 C、变更 33.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 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 的,不得投入使用。(B)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公安消防机构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4.()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 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 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
11、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报本级人民 政府备案。(B) A、乡级 B、县级 C、市级 35.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 全制度、消防( A、安全手册 B、安全操作规程 C、安全检修规程 36.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实行防火( 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A)A、安全责任制 B、分区管理 C、专业管理 37.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 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 A、宣传教育 B、技能培训 C、应急培训 38.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C)A、消防培
12、训 B、消防演练 C、防火检查 39.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 ),并定期组织检验、 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A) A、安全标志 B、报警标志 C、应急通道 40.依据 消防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 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 A、照明灯B、警示标志 C、疏散标志 41.依据 消防法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建立(),确定消 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A) A、防火档案 B、消防系统 C、消防通道 42.依据 消防法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实行( )防火
13、巡查, 并建立巡查记录。(A)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43.依据 消防法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制定灭火和( )预案,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B) A、应急救援 B、应急疏散 C、生产恢复 44.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因特殊情况需要使 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 A、明火票 B、动火票 C、审批手续 45.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 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A)A、自动消防 B、气体消防 C、自动喷淋 46.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 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 ),不
14、得堵塞消防 通道。(B) A、消防资源 B、防火间距 C、消防系统 47.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 对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的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依照规定予以补偿。(A) A、任何费用 B、耗损燃料费 C、工时补偿费 48.火灾扑灭后,( )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 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B) A、事故发生单位B、公安消防机构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2 49.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15、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A) A、职业活动中 B、生产作业现场 C、上班期间 50.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 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 )提交职 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C) A、职业病监管中心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51.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 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B) A、防护设施验收 B、危害控制效果 C、防护能力验收 5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
16、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进行。(B) A、市级 B、省级 C、国家级 5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应设置或者 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 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A) A、用人单位 B、生产经营单位 C、生产场所 5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 A、预防措施 B、治疗措施 C、防治计划 5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 A、操作规程 B、工作标准 C、运行规程 5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 )档案。(A
17、) A、健康监护 B、健康检查 C、身体检查 5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 A、检查手段 B、报告制度 C、评价制度 5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职业病危害事故( A、信息报告制度 B、应急救援预案 C、防范制度 59.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 ),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 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 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A) A、作业岗位 B、设备设施 C、工作场所 60.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18、,应当于( )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 小时内61.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 )负责调查。(B) 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62.( )负责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C) 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6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76.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 、压力管道、电梯、(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 A、吊篮 B、起重机械 C、大型脚手架 6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19、,应当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 A、法律责任 B、相应责任 C、主要责任 65.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 )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A) A、制造单位 B、销售单位 C、使用单位 66.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A7 日内 B、 30 日内 C、90 日内 67.特种设备( )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A) A、使用单位 B、管理单位 C、检测单位 68.特种设备( )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
20、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C) A、制造单位 B、维保单位 C、使用单位 6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 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1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C) B、15 天内 个月内7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 )措施所需费用。(B) A、人身安全 B、安全施工 C、危险控制 71.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 )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B) B、15 天内 个月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