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 ” 的 探索与实践 惠农区初中数学小研究 方案 有 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的。 一、目前 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的现状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是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
2、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 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2 设计的问题
3、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 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4.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
4、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6.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7.提问针对性不强,浪费了问题资源。由于教师没有充分了解班里 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表现在批发作业没有认真分析记录、课堂观察缺乏敏锐性等,造成了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让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来回答,没有让这个问题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8.个别教师热衷于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表面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却掩盖了课堂的真实面目,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
5、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性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 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 3.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4.兴趣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认
6、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6.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7.五优先原则:即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8.讲究容量:根据心理学原理,观察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 25 35 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教师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9.发展性原则:课堂提问还应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4 维能力的原则。 三、本 专题 的研究及预期目
7、标 (一)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数学课问题的有效性设计。 3.数学问题情境的创造、难易程度的把握与提问对象的链接。 4.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5.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有问可问、有话说完。 6.考虑数学问题发问的顺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本 专题 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 专题 的研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继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本 专题 的研究,使教师的提问能比较科学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 起来。 3.通过本 专题 的研究,能使学生的思维
8、有所开拓,适当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 专题 的研究,能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巧妙提问的新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5.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四、本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5 课堂提问如同教学活动本身一样,有着久远的历史,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教师应提高提问的质量与提问的艺术。但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缺乏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 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没有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制定了以下 研究 措施 。 1.数学课问题设计:要有一定难度,要
9、有探索性,兼顾广度。 2.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用心关注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 3.态度诚恳,善于发现学生回答的闪光点。 4.随机应变,帮助学生随时改变角度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 5.及时追问,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6.以学生为中心,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7.课堂基本遵循让学生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老师;先激励、后更 正的基本顺序。 8.设计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测试表、 量化表, 配备与提问相关的测试题等 。 9.拟写实验报告,概括、总结中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本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
10、自然状态下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可进行问卷与访谈得到客观材料,制定总体方案和每一个行动的具体计划,请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员对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发现新问题然而进一步确定下步计划与行动方案,在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步骤中循环 往复,6 真正把 “ 数学课堂提问 ” 的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研究、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 、 专题 研究基本 步骤 完成本时间 约 为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2 年 9 月 确定研究主题, 拟写实施方案。 1.开展 专题 研究的前期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学生
11、等多角度收集信息及深入分析,重点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 2.宣传动员,使 教 师建立起一种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氛围,以点带面,激起全 区 数学教师的研究热情。 3.探索制定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测试表、量化表等,思考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切入 点等,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2012 年 9 月 2013 年 6 月具体实施。 1.根据本 专题 研究方案作具体研究。 2.建立与本 专题 配套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 3.充分 利用 惠农区中学数学教学 QQ 群,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断积累各学校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成功及失败案例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4.通过对教师课
12、堂提问进行量化,既 提出了多少问题?有几个是无效提问?低效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否是最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这个问题该让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甚至具体到这个问题究竟该让谁来回答才能发挥这个问题的最佳作用?是否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这个问题是在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从而来判7 断这节课中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总结阶段: 2013 年 6 月 2013 年 9 月 。 1.对本 专题 的行动研究作总结与分析。 2.通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对教师的 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和分析。 3.全面搜集和整理资
13、料,对整个 研究过程 进行总结,撰写 专题研究 报告 。 六 、有效性课堂提问的 研究设想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 拟 在实践 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探索。 (一)课前准备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 充分研读课标, 理解教材,只有
14、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8 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 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
15、、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瓶颈(是运算能力、是思维方法、是学习习惯、是学习兴趣等) 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 收放自入。 3.备问题要“准” 在备透教材、备实学的基础上,再来设计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 切入口要准。 暨 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问题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而且要避免低效率的
16、提问。 (二)课中实施 1.突出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9 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 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
17、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 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2.适时适量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愤不起,不悱不发” ,教育要掌握时机,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
18、入困境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 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10 在把握设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要关注问题的数量。太多的设问,甚至“一问到底”,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问答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了大量问题,教师声声问,学生急急答,其表面热闹,其实学生缺少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太少的设问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既然问题不多,或者老师自问自答,那么学 生就只好
19、沦为配角或者成为观众,失去思辨的机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又一范例。 3.掌控节拍 节拍是指“设问”的表现方法,有时是一次性呈现所有的问题群,同时保证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有时是一问一答接一问一答,分层次慢慢深入,留给学生的时间较短;有时是严谨周密,有时是轻松幽默,掌控好不同问题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教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思维动力,减轻学生因为连续思考产生的疲劳感。 节拍也指在“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按照心理学研究理 论,提问一般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不马上重复问题或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问题。总之,掌控节拍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只有使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回答、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才会不断涌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