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目 录 引言 . 1 一、家庭暴力的涵义 . 1 二、家庭暴力犯罪的特征 . 2 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 2 . 2 (二)中国家庭暴力原因研究 . 3 四、家庭暴力的社会现状及危害 . 4 五、家庭暴力的表现特点 . 5 (一)家庭暴力的家庭性和违法性 . 5 (二)施暴者多为丈夫 . 5 (三)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 5 (四)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 . 5 (五)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 . 5 六、应对家庭暴力的对策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
2、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对家庭暴力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家 庭暴力情况的发生,保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 : 家庭暴力 危害 表现特点 防治 1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引言 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化城市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到上海市妇联信访反映家庭暴力的人数,从 1998年至 2000年分别占婚姻家庭类问题的 14 7、 16、 13 4。新婚姻法颁布后,家庭暴力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2002年的比
3、例下降到 8左右,但家庭暴力仍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热点和难点。全国妇联今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 2 7亿个中国家庭中, 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 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 10万个家庭因此解体。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事实上的家庭暴力发生率可能更高。 一、家庭暴力的涵义 家庭暴力目前尚无统一界定的概念。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的折磨、伤害和压迫等人身强暴行为;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殴打、凌辱、肆虐,使其屈从;有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家庭中某一成员对其它家庭成员在肉体上、精神上、言语上、经济上的虐待。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
4、共和国婚姻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家庭暴力有以下分类: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重大暴力和一般暴力两种。 按其形式可分为三类:( 1)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 2)语言暴力 .。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 3)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 值得 注意的是,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 冷暴力,在目前有些家庭,夫妻双
5、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是隐性暴力中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而这也是现代家庭2 中的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在 2004 年 11 月 15 日至 16 日召开的“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法学会研究人员提交了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议稿。该建议稿包括家庭暴力的定义、社会救助、行政措施、司法 救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明侠说,提出此草案旨在推动相关立法。 “制定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可以为家庭暴力受害者
6、提供有效保护,预防暴力的再次发生,并确保相关机构落实防治措施。” 二、家庭暴力犯罪的特征 家庭暴力犯罪是家庭及其亲属成员间因感情、经济等导致矛盾尖锐、关系紧张而引发的杀人、伤害等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人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受害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就过错责任来看,男性过错责任大于女性,青年过错责任大于老年、少年;从犯罪类型来看,杀人、伤害犯罪的犯罪人、被害人一般均有一定的过错。 2、从家庭暴力犯罪的诱因看,因“情”而致的多于“谋财”的,婚外、婚前性关系引发的多于已婚家庭,经济欠发达地区发案多于发达地区,文化程度低的犯罪多于受教育层次较高的。 3、从家庭暴力案件的表现形式上看,多是采用打
7、骂、虐待等手段。 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西方对于家庭暴力的系统研究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在实证的调查基础之上,西方学者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理 论体系。笔者拟对西方家庭暴力原因的研究进行初步的介绍,以期对我国1.性别与家庭暴力。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暴力中,母亲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简单解释是,母亲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要比父亲多。实际上,真正的原因要复杂的多。母亲的角色决定了她对孩子的成长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孩子的成长是母亲在家庭里的主要角色。孩子往往会和母亲的思维、日常生活发生冲突,相反,孩子很难与
8、父亲的工作与活动发生冲突。正是母亲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遭受压力或挫折之后,更容易 2.暴力循环周期因素。 3 在西方的家庭暴力研究中,一个公认的结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暴力的人,比没有遭受过暴力的或很少遭受暴力的人,在将来更容易对配偶或子女实施家庭3.社会经济地位因素。 调查的数据表明,家庭暴力在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更为普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暴力仅局限于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实际上,所有的经济水平的家庭都存在家庭暴力的问题。 4.社会压力因素。 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的比 率同社会压力的比率成正比。社会压力因素主要包括失业5.社会交往障碍因素。 对家庭暴力的调查发现,
9、一些非常残忍的家庭暴力行为,往往发生在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封闭、孤独的家庭。 (二)中国家庭暴力原因研究 中国对于家庭暴力原因系统的研究,和西方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实证的调查资料不足,缺乏家庭暴力成因的理论。家庭暴力属于暴力行为的一种,实施暴力的原因因素和其他暴力行为的原因因素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家庭暴力又是发生在特定成员之间的行为 。 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因素 1.传统文化因素。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指导思想,三纲理论不仅成为封建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经过统治者的宣传,还成为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确立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未
10、成年人的权益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成就包括立法上规定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工作岗位上提拔和任用妇女干部。但是,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政治生活领域。在人们的头脑意识中,父权和夫权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市场。 2.社会变迁所产生的社会压力因素。根据暴力发生的“压抑 诱发”模式,种种因素造成了个体需要的压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当遇到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后,很容易外化为攻击性的行为。中国在近二十年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竞争压力。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体制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冲击,造成了社会秩序的震动,也带来家庭生活观念的
11、转变。社会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人员下岗和农村中4 劳动力的剩余。由于原有的国有企业的普遍亏损,农村人口的大量增加,部分城市和农村人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生活的压力积聚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3.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暴力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还包括夫妻的经济随着社会的变化,很多夫妻的经济收入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丈夫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夫权观念,很容易强化男性在家庭的控制角色。而女性一旦与这种控制角色发生冲突,就容易发生家庭的暴力。另外,在调查中,很多男性因为经济收入的变化出现外遇,从而使用暴力的手段逼迫妻子离婚。湖南对 254 起家庭暴力分析 ,有 7
12、5 起属于此种情况,占 29% . 中国的法律法规的缺陷也是家庭暴力打击不力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家庭暴力都有禁止性的规定,但都缺乏认定和制裁的标准,原则性规定有余,操作性不强。比如湖南对 254 起家庭暴力的调查中,只有 55 人受到处罚。 四、家庭暴力的社会现状及危害 从广义上讲 ,家庭暴力既包括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 ,也包括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 ,还包括应受民事制裁的一般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从实践中看 ,构成犯罪应受 刑法惩罚的家庭暴力案件只占家庭暴力行为的 15%左右 ,但却属恶性暴力案件 ,危害性极大 ,
13、能被社会所关注和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制裁。而其他家庭暴力行为虽然也具有违法性 ,应受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 ,但却被视为家庭内部矛盾而忽视了它的危害性 ,客观上起到了纵容暴力行为的后果。由于长期放纵这类暴力行为 ,导致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升级。近些年来,在婚姻家庭领域,家庭暴力问题比较突出。 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市去年调解处理的 12.7 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 22000 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 达30%。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多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恶性刑事案
14、件的起因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家庭暴力或是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而实施的极端报复行为。 家庭暴力也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研究表明,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也更容易犯罪。年龄较大的子女则以流浪方式逃避家庭5 暴力。 五、家庭暴力的表现特点 (一)家庭暴力的家庭性和违法性 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 间。家庭性是家庭暴力犯罪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基本区别。正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的特点,也使得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态度同对于其他暴力行为的态度具有很大的不同。 (二)施暴者多为丈夫 在家庭暴力行为中
15、,妻子欺凌丈夫甚至勾奸杀夫的现象 ,从古至今时有发生。但相比之下 ,更多而且更为普遍的则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行为。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90%-95%是女性。 2000 年底,在“ 21 世纪中国婚姻 展望”研讨会上,专家预测,新世纪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将仍是婚姻暴力的主体 4 。 (三)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大多数受害人认为 ,家庭暴力系个人隐私 ,“家丑不可外扬” ,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 ,会使家庭矛盾激化 ,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
16、外 ,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 ,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因此 ,家庭暴力案件中 ,真正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较少。 (四)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 由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实施的手段、产生的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使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 (五)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 通过对已暴露的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暴力实施的时间上具有持久性。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力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实施暴力行为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屡次地对受害者施暴。 六、应对家庭暴力的对策 第一,增加社会对家庭暴力的重视程度,提倡全社会综合治理,构建整个社会防控和制裁家庭
17、暴力的体系。 将它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开展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 个反家庭暴力之网。 6 例如黑龙江省就把家庭暴力纳入 110 报警受案范围。要健全社会控制机制,防微杜渐。单位和社区要关心每一个可能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一有事件发生即妥善处理。执法机构要重视家庭暴力的处理,完善执法监督系统,把预防、制止和制裁家庭暴力视为自己份内事。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要加强宣传教育,将一些家庭暴力案件曝光,增加公众监督作用。加强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使这些组织成为反家庭暴力基地。以期形成一个各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社会网络。要加强对家庭伦理道
18、德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援助和保护受 害者是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 家庭暴力发生后一方面要制裁施暴者,另一方面要抚慰受害者。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居委会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及妇联等要重视给受暴者精神上的抚慰,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妇女庇护所、家庭事务裁判所、家庭暴力救助站等机构来达到这一目的。山东省就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家庭暴力援助中心”、“妇女庇护中心”等服务场所,为受害妇女真正撑起服务的保护伞。 第三,作为受暴者,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暴抗暴意识。 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消灭暴力的唯一出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
19、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加强国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结论 家庭暴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因为它会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之一。据江苏省妇联权益部对南通监狱女子分监 1477 名女犯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 237 个女犯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 125 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 93 人长期受丈夫的殴打、虐待; 62 人因抗拒家庭暴力犯故意杀人罪。 因此 ,不管是构成犯罪的家庭 暴力行为 ,还是一般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 ,都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减少和消除。惩治家庭暴力,是实现男女平等
20、,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 7 参考文献: 1 徐海涛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D .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 2李春燕 .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D .法学论文 , 2009 3赵彩锋 .几起家庭暴力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R .孟津县人民法院网 .2009 4蒋为群 .论防止家庭暴力的对策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2011(3) 5 张红艳 ,高东帅 .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J.南华大学学 报 ,2011(1) 6 仰滢 ,马建青 .家庭 “ 冷暴力 ” 的主要特征与成因分析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2) 7张珊珊 .关注家庭暴力案件 N.扬子晚报 ,20011125 8 陈阳忠 .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5) 9陈阳忠 .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5) 10全凤英 .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 J.山东社 会科学 ,2004(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