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 内 容: 标的重要任务。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 一、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更为发达的一个农业新阶段,它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技术装备为支撑,广泛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 是由多元化和多功能产业形态构成的产业体系。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现代农业中,先进的育种、栽培(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机械和信
2、息等技术,将广泛运用于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农业生产经营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劳动工具、劳动条件与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创造条件。 2.要素投入的集约性。要素的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 征与追求目标。现代农业通过增加物质与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物质装备,适度集中土地经营,强化产业组织管理,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劳动、资金、技术的集约经营和管理,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产业发展的融合性。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通过
3、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生产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的局限,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一产不断地向二、三产业延伸 渗透,城乡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产品市场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4.产品市场的开放性。市场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现代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农业从生产手段和产品普遍商品化,各种农业机械、肥料、农药、兽药、良种等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交换领域,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
4、要目的不是自给,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使得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农业打破了内部循 环的局限性,使农产品进入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5.功能开发的多元性。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产品形态。现代农业的综合性目标,决定其功能除生产供给以外,还须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在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的同时,为人类活动营造优美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的场所,并发挥着农业文化教育的功能。 二、浙江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较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浙江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 心,先后作出
5、了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建设“绿色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刻的变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强劲,产业发展新优势逐步显现。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宗农产品适度调减,高效经济作物大幅增加,畜牧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和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畜牧东扩西进”、“ 蚕桑西进”战略全面实施,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逐步向优势产区
6、集聚。十大主导产业占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 70%以上。与此同时,农业“三生”功能不断挖掘,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增加。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发育迅速,对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日益增强,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理念也愈加清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中更为规范,全省 4608 家农民专业合 作社在组织生产、推广科技、推销产品、化解风险、服务农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批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农产品基地面积扩大,订单农业比重提高,产业带动力明显增强,与农户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农产
7、品流通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农民素质和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7335 元,同时他们对拓宽增收领域的抱负也愈加强烈。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发强劲,农业标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不断成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走上一个新台阶。农产品品牌的大力培育,提高了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农业向高效化、生态化发展。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外向型农业迈出新步伐。 2006 年全省农副产品出
8、口 60.2 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 (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有力,科技支撑能力提高。粮油、蔬菜、畜禽等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新品种引繁推力度加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积极引进推广,良种良法进一步配套。粮食、油菜、生猪、家禽优质良 种率分别达 90%、 85%、100%和 95%,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 47.6。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培育,农民吸纳技术能力逐步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管理制度稳步推行,“科技入户”工程顺利推进,科技应用面扩大,农业科技水平得到长足发展。“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成功实施,网上服务平台初步构建。 (五)基础设
9、施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农田管护和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沃土工程”扩大实施,农机化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 范县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保障了农田数量,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有效实施,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提高,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持久开展,畜禽规模场排泄物治理力度加大,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高。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扩大实施,有力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 三、浙江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照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的资源条件、制度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决定了农业现代
10、化建设路径的差异性。从浙 江实际出发,建设现代农业,既不能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那样,凭借现代工业、低价能源和强大的资金优势,通过全方位机械化来改造农业生产手段,也不能完全类同日本、荷兰、以色列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凭借强大的资金与市场经营优势,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来提高土地生产率。浙江耕地短缺,但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且人增、地减、水缺趋势加剧。为此,浙江农业发展,需要立足这一现实条件,以加快推进适度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重点,以突破制约因素为关键,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水平。 一是突破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制约,提高要素利用率。农业生产经营必须使各种
11、要素得到更好的配置和组合。从表面看,这是管理问题,但从本质上讲,这是组织制度创新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主体就没有提高生产水平的动力和能力,就不能使各种资源和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我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不仅对土地产出率构成制约,还制约优质资源导入农业。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 3.5 亩,低于全国 6.2 亩的水平,种养大户 25万户左右,仅占总农户的 2%。龙头组织数量不少,但规模大、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大多是松散型 连接。专业合作社会员 33 万多户,仅占总农户的 2.7%。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借助农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实力,激发他们增加农业投入
12、,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劳动力、优质土地等,以取得最优化的实物产出和价值产出,取得最佳的投资回报。 二是突破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制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到 2006 年,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为 20665 元,但与二三产业相比差距明显,不到全省劳动力人均产值的一半,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差距更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 业领域滞留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据测算,到 2010 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约 2420 万人,按 1998-200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净减 173 万人的减速,到 2010 年,还将净减 276.8 万人,届时,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
13、652.8 万人,占总人口 13.7%。这一方面表明农业劳动力减少的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转移的难度很大。破解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本领,继续扩大农业领域和城镇就业岗位。否则,农民转产转业和转移就业就难以实现,造成农村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 三是突破科技开发推广分割的制约,提高科技贡献率。目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科教脱节,应用研究力量较弱,农技推广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只有 30%左右。因此,应当以提高农业科研开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民应用科技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建立农业科技多元化
14、、市场化投入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面,积极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四是突破产业层次低的制约,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近几年,我省农业产业结 构进入快速升级的阶段,但从现代农业要求看,还没有摆脱低级化的格局,以致影响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在粮食生产结构主导下,高效经济作物、特种畜禽业发展不稳定,农业产前的种子、产后的加工、流通和服务业规模不大。很多出口蔬菜、高档果品种子为外国公司掌控,生产受制于人,效益外流。农产品加工率仅 30%左右,且大多为粗加工。另外,农产品物流体系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流通交易方式传统,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
15、,市场导向作用不明显。为此,要调整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 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品牌包装水平,使农产品市场得到开拓,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农业产品更多地转化为商品。 五是突破基础薄弱和环境脆弱的制约,提高农业持续发展能力。浙江农业总体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旱涝保收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 65%,存在大量中低产田,吨粮田仅占水田 15%。农业投入品流失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必须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放在首位,使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农区
16、环境不断改善,农田绿化率提 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整治,基本农田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要求;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农业开发进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四、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对策思路 近年来,我省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对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就是把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把“高效”和“生态”两大特征紧密耦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符合现代农业本质要求,切合浙江实际。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把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高效生态农业的现实途径有机衔接起来,走出一条功能多样 化、产品优质化、农民组织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发展持续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7、 (一)牢牢把握农业多功能方向,加快建立紧跟市场走势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有现代的产业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向多样化方向调整,农业多功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我省农业资源多样,气候多宜,物种多类,农产品富有特色,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我们将按照现代农业功能多元化的趋势,继续拓展农业的产业领域,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使农业的经济社会功能更加丰富多彩。一是稳定战略产业,保障粮食供给。粮食是基础性的战略产业,不仅事关国计民生,也是巩固农业地位的“依托”。要狠抓面积稳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制止耕地抛荒,引导农民种足种
18、好。突出科技应用,加强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面,提高单产。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千方百计提高种粮效益。二是培育主导产业,最大程度地促进增收。将产业基础、资源和生产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竞争优势明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的蔬菜、畜牧、果品、茶叶、蚕桑、食用菌、花卉苗木 、中药材等作为主导产业,努力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优效益。三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和生态协调发展。充分运用资本、基地、设施、文化和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美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经济化。 (二)牢牢把握产品优质化的方向,加快建立以农业标准
19、化为主导的生产机制。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属性。保证质量安全,最关键的就是把企业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农业领域,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制度,建立一套与品牌农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 通过标准化的手段规范从种子到产品加工、包装的全过程,生产出外观统一、内质符合要求的优质农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的标准,广泛引进、推广国际通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技术( HACCP)和良好的管理规范( GMP),鼓励生产经营者积极争取相关认证,取得进入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全面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有
20、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为抓手,建立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模式图、生产档案记录等,强化源头的质量控制。加快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 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和农业质检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的监测,形成政府管理和市场约束的“倒逼”机制。 (三)牢牢把握农民组织化的方向,加快建立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稳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适应产业化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形式,一头对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形成“龙型”生产经营体系。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扩大农
21、户经营规模,发展订单农业,形成集中连片种养的条件,便于基础 设施改善和设施农业发展,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扶持和帮助农民走合作的路子,根据资源优势和不同的区域生产特点,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扩大合作,大力发展“企业 +农户”、“合作社 +农户”、“企业 +合作社 +农户”等形式,促进龙头企业壮大与农民增收相协调,避免企业与民争利,实现农企互动、优势互补、产销对接,形成带动规范生产、促进农户增收的组织机制。 (四)牢牢把握技术现代化的方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为主线的科技开发与推广机制。科 技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保
22、证。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还包括加工、贮运、种子种苗、种养模式等技术,不仅包括技术本身,还包括创新推广技术的能力。首先是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建立重大攻关项目,加快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并支持有关地方建设区域性研发中心。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并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其次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引导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技推广,构筑面向基层和农户 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切实提高农技推广的活力和效率。加快完善基层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抓好省市农技推广中心建设
23、,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办地方科技服务中心,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第三是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科技大户对农民的示范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有效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 (五)牢牢把握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加快建立产销对接的流通机制。市场是联系商品和消费者的媒介,是引领高效生态农业的 “纽带”。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推进产销双方的信息对称。市场不完善将导致信息不对称、产销难对接。加强重要农产品供求信息收集、分析与研究,建立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预警机制。积极组建省市县农业信息中心,以农民信箱这一信息
24、平台为核心,推进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并结合平面媒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整合,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组织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既是产品交易的场所,也是价格形成的场所,更是品牌展示威力、形成价值的场所。要重视农产品营销,科学规划市场建设,改善流通服 务设施,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营销服务能力。 (六)牢牢把握发展持续化的方向,加快建立农业基础加强和资源有序开发的机制。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还是与环境、资源紧密关联的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客观上需要把当前的发展与长远的发展统一起来,把政府扶持与市场主体的开发结合起
25、来,把产业自身发展与防灾救灾能力增强配套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多元化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对优质农产 品开发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扩大对土地质量改善、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后续产业等投入,尽快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为载体,从整体区域范围,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子,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评价、预警、监测和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多管齐下,从控制、监测、治理、保护、合理利用和改善等多层次建设农业生态。加强农村金融和保险,规避各类风险。鼓励发展壮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鼓励发展农村信用担保,探索土地、 山林等承包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授信贷款机制。加大政府对保险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 (作者:冯一鹤 系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