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年 全国 招教 (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理论教育法规) 考试试题 及答案 大集锦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是教育的 ( )。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 2.“ 洪堡式大学 ” 的传统源于 (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_是主导。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主张环境决定论的是
2、 ( )。 A.高尔登 B.洛克 C.华生 D.康德 5.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 )。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 (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8.“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是_年的教育方针。 ( )A.1957B.1958C.1985D.19
3、95 9.孔子将 “ 礼、乐、射、御、书、数 ” 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 _的雏形。 (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10.“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 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11.教师的任务是教书 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_的特点。 (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2.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
4、泛运用,是在 ( )。 A.20 世纪 20 年代 B.20 世纪 40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每空 1分,共 10 分 )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 _、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2.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 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 “ 庠 ” 、 “ 序 ” 、 “ 瞽宗 ” 、 “ 辟雍 ” 、 “ 泮宫 ” 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_的矛盾。 4.自然环境能通过对社会的经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
5、约达到对教育的影响,这表现了自然环境对教育的_影响。 5.1987 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 “ 百年大计, 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_规律。 7.制定发展教 育事业的 “ 三个结合 ” 、 “ 六个并举 ” 原则的是 _年的学制改革。 8.只有确定了 _,教育活动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着预定的方向进行。 9.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 _。 10.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_。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 ) 1.教育学 2.教育的劳动起源
6、论 3.受教育者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分,共 24分 ) 1.简述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2.简述德育的意 义。 3.简述社会实践的功能。 4.简述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3分,共 26分 ) 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009年 河南 省某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3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
7、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 2.提出 “泛智教育思想 “,探讨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家是 (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8、D. 培养目标 5.( )是教师 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 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三维目标 “是 (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
9、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 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
10、主观判断称为 ( )。 A. 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 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20. 奥苏贝尔指出
11、,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 (本大题共 3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 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 人类学习和学生 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道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 25. 教学 26. 学校课程 27. 有意注意 28. 社会抑制 29. 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 5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12、分 ) 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六、论述题 (11 分 )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 (16 分 ) 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美 德即知识 “,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道德可教吗 “。请以 “道德是否可教 “为话题进行写作。 2009 年河北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
13、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 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14、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 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 “三维目标 “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
15、.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 素。 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 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 答 案要点 这种说
16、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 “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 ;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 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
17、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 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 学校课程即各
18、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 有意注 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
19、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 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 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
20、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 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 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 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
21、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 (如能力 )和易变的因素 (如努力程度 )。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 ;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 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 (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 断纠正自己的
22、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 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3、。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 “初步 “基础,是小
24、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 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 “知识 “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 “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 过 “美德不可教 “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 ?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 “教 “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 ;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 ;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
25、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 (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 )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 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 -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
26、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 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 (非德育知识 )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 “教 “而非 “育 “,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
27、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 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 1 分,共 17 分 )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
28、是 ( )。 3、我国 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 (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 )。 5、 (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 1862 年我国在 ( )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 1903 年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 )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 ( )以及相互传递信息 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
29、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 )、作业批改 (成绩考核 )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二、选择题 (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 2分,共 26分 ) 16、 “ 长善救失 ” 、 “ 教学相长 ” 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论语 孟子 学记 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 大教学论 论演说家的教育 普通教育学 我的教育信条
30、 18、 “ 教学过程最优化 ” 的教学思想是由 ( )提出的: 赞科夫 巴班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 ): 和谐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 ): 痒 序 校 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讲述、讲解、讲 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 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效益 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 做人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 “ 双基 ” 教学是指
31、 (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 ): 积极作用 影响作用 制约作用 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 主导作用 主动作用 领导作用 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 标志是 ( ):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主体价值 创造价值 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 (共 32 分 )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6分 )30、简
32、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 分 )33、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6 分 ) 论述题 (34、 36 两题任选一题, 35 题必做,共 25 分 )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11 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4 分 )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1 分 )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 15 小题, 17 个空,每空 1分,共 17 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 1分,
33、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大教学论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 5、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 13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6 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 2分,选择相近 (或相似
34、 )答案或者选错不记 标准答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 (1)共 5小题,共 24 分 ;(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 ;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29.答: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分 );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2 分 );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 分 )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
35、能的 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 分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分 ) 31、答: (以下各点各 2 分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 (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教学内容正确 ;教育方法恰当 ;教学结构紧凑 ;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 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2分 )
36、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以下各点各 1分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 “ 双基 ” 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论述题: 评分说明 (1)共 3 小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 ;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 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 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字
37、数在 200 字以下 ,150 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 1分 ;150 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 2 分。 参考答案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 (2 分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38、的争论 (3 分 ):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 “ 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 (3 分 )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 的一种体现。 (6分 )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 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
39、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09 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
40、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 )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通知,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 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A.1999 B.2001 C.2002 D.2003 2.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 )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3.学记中提出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 ( )的原则。 A
41、.启发性 B.巩固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 “ 三好学生 ” 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观察能
42、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 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0.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折中主义 D.人本主义 1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严谨治学 12.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 13.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内容型策
43、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表面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1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18.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
44、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这里发生了 ( )的学习。 A.言语学习 B.智慧学习 C.动作学习 D.态度 19.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个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特点。 A.复杂性和创造性 B.主体性和示范性 C.长期性和间接性 D.连续性和广延性 20.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初等教育的 ( )几大主题展开的。 A.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 B.强制性,免费性,提高性 C.免费性,公共性,自愿性 D.强制性,提高性,自愿 性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下列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45、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机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2.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一定的组织机构 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图像记忆 B.声像记忆 C.按语义类别 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 E.主观组织 4.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
46、影响 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包括 ( ) A.本法自 2006 年 9 月 1 日施行 B.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按时上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适龄儿童少年如果不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D.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老师的学校任教 E.国家培 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6.成败归因理论的稳定因素包括 ( )A.个人的能力 B.工作任务的难度 C.个人的努力程度 D.运气 E.个人的心境 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 )A.每天跑步 B.记住
47、英语单词了 C.男孩长出喉结 D.能背诵唐诗了 E.蜘蛛织网 8.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 )A.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B.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学习 9.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 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10.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 (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有 10 个空,每空 1分,共 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 1.1993 年,我国颁布的 中把教师界定为 “ 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 。 2.联结说认为学习中正确反应逐步稳固取决于 、 和 三个条件。 3.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 的创造。 4.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 5.青年期, 内驱力和 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6.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7.在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