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题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 20 世纪 6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B ) A帕森斯 B伊里奇 C杜威 D布鲁纳 第 2 题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 C ) A论语 B礼记 C学记 D孟子 第 3 题 在现代社会发展 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 C ) A 性质 B结构的变化 C内容和手段 D教育者的观念 第 4 题 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其关键因素是 ( D ) A 知 B情 C意 D行 第 5 题 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
2、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社会交往模式 第 6 题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 C ) A 前提 B基础 C条件 D目标 第 7 题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 ( C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第 8 题 中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 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 ( D ) A“私塾” B“太学” C“私学” D“乡学” 第 9 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始于 ( A ) A普通教育学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爱弥儿 D大教学论 第 10 题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 A
3、 ) A授受关系 B平等关系 C促进关系 D交往关系 第 11 题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 ) A埃拉斯莫斯 B维多里诺 C拉伯雷 D蒙田 第 12 题 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有一个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 要求。这个要求指的是 ( B ) A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B教师的学科专业素 养 C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D教师的人格修养 第 13 题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第 14 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过,教育这种文化现象
4、具有 ( C ) A普遍性 B渗透性 C特殊性 D不可替代性 第 15 题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B ) A根本途径 B唯一方法 C主要方法 D最佳途径 第 16 题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规定出自 (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 17 题 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首先是确认他们是 ( B ) A学生 B国家公民 C受教育者 D独立的社会个体 第 18 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材就是 ( A) A教学活动的材料 B教科书 C参考书 D讲义 第 1
5、9 题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 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这一教育目的观属于 ( B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伦 理本位论 D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第 20 题 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 ) A社会、儿童、学校 B社会、儿童、知识 C儿童、知识、学校 D社会、学校、知识 第 21 题 在以下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B德育过程就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C学生的思 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 第 22
6、题 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B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B教育目的是客观的 C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D教育目的是抽象的 第 23 题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 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应具有的规定性是 ( D ) A时限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B灵活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C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灵活性 D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第 24 题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 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D ) A客观性、综合性
7、、可操作性 B外显性、整体性、灵活性 C简约性、客观性、整体性 D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第 25 题 班级目标是指 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 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 ( D ) A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B学生的发展特点 C教师的个性 D班级的现实发展水平 第 26 题 品德是个 ( C )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 D社会现象 第 27 题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 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B )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拓展课程 第 28 题 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这
8、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C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第 29 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B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 关系 第 30 题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德的威严通过教师 、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哪一特征 ? ( D ) A阶级性 B道德性 C刻板性 D专制性 第 31 题 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 ( 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际 第 32 题 德育过程
9、的基本矛盾是 ( A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第 33 题 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分类的 ( C ) A课程的功能 B课程的组织核心 C课程任务 D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第 34 题 教育史上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埃拉斯莫斯 D洛克 第 35 题 班级管理的本质在于 ( D ) A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B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10、D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第 36 题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这是德育中的 ( B ) A政治教育 B思想 教育 C道德教育 D伦理教育 第 37 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B ) A到电影院看电影 B幼蜂学筑巢 C师傅带徒弟 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 第 38 题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志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有 ( C ) A 约束、感染、同化作用 B约束、激励、同化作用 C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 D约束、感染、激励、协同作用 第 39 题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 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D
11、 )。 第 40 题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 ( A)。 第 41 题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B)为中心的管理。 ( B ) 第 42 题 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B ( B)。 第 43 题 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 ( A )。 第 44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 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C ( C)。 第 45 题 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 C ( C)。 第 46 题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 C ( C)。 47 题 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 ( B)。 48
12、 题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C ( C )。 49 题 课程论研究的是( C)的问 题。 ( C ) 50 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A)实现的。 ( A ) 51 题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 D ( D)。 52 题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 备 B ( B )。 53 题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 ( A)。 54 题 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 A ( A )。 55 题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D ( D)。 56 题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13、 D ( D)。 57 题 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B ( B)。 58 题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A ( A )。 59 题 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 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C ( C )。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60 题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 B)。 61 题 课程的组织 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B ( B)。 62 题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 C ( C)。 63 题 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 C ( C )。 64 题 在当前班级 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
14、运用得比较多, ( D ) 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D)的领导方式。 65 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B ( B )。 66 题 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C 67 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B )。 68 题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B ( B)。 69 题 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C ( C )。 70 题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D ( D )。 71 题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C ( C )。 72.罗杰斯的 “
15、以学生为本 ”、 “让学生自发学习 ”、 “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的教学原则属于 A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73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 (A)。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74我国于 1986 年第一次将 ( D)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 D )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75.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 ( 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76.“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
16、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C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7.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 D ( D)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 D.视轴辐合 7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A ( A)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7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A ( 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8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C (C )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81.
17、 构建 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C ( C)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82.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C ( 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 心健康权 D陷私权 83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C (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84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B ( B ) A. 岁 B. 岁 C. 岁 D. 岁 85.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18、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 ,才能 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D ( D ) A. 50% 60% B. 60% 70% C. 70% 80% D. 80% 90% 86.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C ( C)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8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D ( D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8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89 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19、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90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 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91 “ 教学与发展 ” 理论的倡导者是 ( 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92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B) A 1911 年 B 1912年 C 1957 年 D 1958 年 93.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 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 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 ) A、目标评 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94.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C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