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50KB ,
资源ID:157314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73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doc

1、1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摘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 70%左右,2010 年 4 月 23 日,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泉子沟煤矿瓦斯爆炸死亡 9 人,7 月 8 日,河南平顶山煤矿瓦斯爆炸 40 人死亡,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首。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煤矿瓦斯爆炸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

2、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 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多为火花引爆;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1.2 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2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 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2000 年全国国

3、有重点煤矿共有 580 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 160 处,低瓦斯矿井 298 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22 处;有自然发火矿井 372 处,占 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 427 处,占 73.6% 。 1.2.2 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1.2.3 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

4、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历年来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爆的。 1.2.4 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 “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近年来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3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

5、有效发挥作用。 1.2.5 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 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 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

6、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1 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2. 1 .1 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 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4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瓦斯进行发电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和效益。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

7、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 MK 型长钻孔钻机和 ZSM 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以提高抽采率。 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2.1.2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 KJ

8、90. KJ92.KJ94. KJ95. KJ73. KJ66 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巷道火灾实时监测;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 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瓦斯5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矿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 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爆炸安全性、电器防

9、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防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1.4 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 2 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1)被动式隔爆棚。隔爆岩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因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 2)自动式抑爆装置。使用压力或温度传感器,在爆炸发生时探测爆炸波,及时将预先放置的水、岩粉、N2 . CO2 等喷洒到巷道中,从而达到抑制爆炸火焰传播的目的。 结束语 6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和“十六字”工作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瓦斯爆炸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