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合收益列报与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摘要】随着资本全球化的深入,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代替了受托责任观,资产负债表重新受到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而传统利润表无法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与经营决策有关的全面信息,收益报告的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引入正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综合收益方面的研究文献,回顾了综合收益列报的必要性,以及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等问题,以期为实务工作中综合收益的列报和其他综合收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综合收益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 - 一、引言 在企业对外披露的各种信息中,财务报告使用者最青睐的莫过于能够衡
2、量企业业绩的信息,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业绩信息的主要报表,一直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然而,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多样,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非传统交易的比例逐步增大,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收付实现制及稳健性原则编制的传统利润表只能反映企业已经实现的收益,很难涵盖资产负债表的全部价值变动,因此综合收益观应运而生。新的呈报方式下把未实现损益与已实现损益全部整合在利润表中,因而对损益类信息的披露比原来更加清晰和透明,这应当有助于降低投2资者的估值成本。 二、综合收益列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传统列报方式的缺陷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计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利润表由于采用历史
3、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及稳健原则,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 程春晖(2001)通过详细分析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列举传统利润表存在的问题,指出传统收益报告的信息相关性较低,必须向综合收益报告转变。葛家澍和杜兴强(2004)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拒绝确认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与正常交易无关的价值变化,亦难以体现商誉、人力资源等资产的价值。 (二)综合收益列报方式的可行性 传统利润表的缺陷逐渐暴露,会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报告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也更符合新市场的要求,综合收益报告应运而生,诸多学者针对综合收益报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张晓红
4、(2007)认为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在财务表表中引入综合收益的条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综合利润表纳入财务报告。谢获宝等(2011)系统阐述了财务报表收益确认模式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经济收益、传统收益和综合收益,指出经济收益难以准确计量、传统收益缺乏相关性,而综合收益能够突破历史成本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的局限,因此将综合收益纳入财务报告是必然的趋势。 3三、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 我国是在 2007 年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才开始产生“绕过损益表直接计入权益”的“脏盈余”项目的,且在第 3 号准则解释之后,才正式出现综合收益的概念,并在利润表中进行单独列示。笔者梳理文献发现,在研究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文
5、献中,多数从净利润和股票收益两个方面研究与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 1.综合收益与净利润价值相关性 程小可、龚秀丽(2008)以 2007 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使用报酬模型对净利润与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综合收益组成项目是否具有增量信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综合收益与净利润均与股票报酬显著相关,但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低于净利润。汤小娟、王蕾(2009)同样以 2007 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得出综合收益和净利润均与超额累积报酬率显著相关,但综合收益的影响程度要弱于挣利润,说明相投资者更为关注传统的净利润信息,会计准则中的综合收益概念有待强化。 欧阳爱平、刘
6、仑(2010)以 2007 年、2008 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采用报酬模型,比较综合收益和传统的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低于净利润,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关注高于股东权益变动表,进而作者认为我闻的综合收益列报方式有待改进。 2.综合收益与股票回报价值相关性 谢获宝(2010)基于 2007 年、2008 沪深两地 A 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4据,同时采用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从“增量”和“相对”两个角度,对综合收益及其构成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项目以外,其他综合收益总额及其各项目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在不同的年份
7、里表现并不稳定;相对于净利润,综合收益总额信息并不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 唐国平、欧理平(2011)利用价格模型,以 2009 年沪市 A 股公司为对象,以相对关联研究和增量关联研究的方法,检验了综合收益相对于净利润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均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净利润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且其他综合收益并不能提供增量价值相关性。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我国关于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普遍表明,传统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高于综合收益,且其他综合收益不具有增量价值信息。 四、总结 综合收益被引入财务报告,能够在一
8、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把更真实、客观的业绩信息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综上所述,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同时作为业绩评价的有效指标,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程小可,龚秀丽: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 A 股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04):53639 2谢获宝,陈玲,尹欣.财务报表收益确认模式的历史演进和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2011, (5):910 3张晓红.综合收益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北方经济,2007, (21):8889 4陈昌娟,唐俐.“其他综合收益”实务应用及披露J.企业经济,2013, (1):7475 5李尚荣.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评述J.财会通讯,2012, (4 上):9799 6刘永泽,任月君.综合收益理论以我国收益呈报改革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5, (2)2123 7欧阳爱平,刘仑.我国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分析基于沪市A 股的数据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539 8唐国平,欧理平.他综合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吗?来自沪市A 股的经验证据J.会计论坛,2011(1):1722 作者简介: 陆紫菡(1991.11-) ,女,汉族,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