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目标摘要:安徽是坐落在中国中部的富含自然资源的农业大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煤炭、天然气、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技术和人们意识的缺陷又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根据安徽省的经济特点,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经济增长 近些年来,安徽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环境和资源的问题日益加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安徽省的工业结构中,主要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行业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还有一些管理部门目光短浅,只看
2、重眼前利益,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引发了大量的自然灾害,这样的实例枚不胜举。 一、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安徽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安徽省“十一五”的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资源的供需矛盾越加明显;另一方面,安徽省的钢铁、化工、建2材、电力等工业结构比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依然很明显。在这种情形下要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要求
3、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取得的经济效益好,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二)发展循环经济能够缓解资源约束与提高资源利用率 安徽省的资源储存量较为丰富,矿产资源品种达 130 多种,铁、煤、铜等资源较为丰富,但一些重要的资源却非常稀缺,其中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油类资源极其贫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0.067hm 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70%。人均水资源量也仅为全国的一半左右。而安徽省的高耗能产业的较快增长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2007 年,安徽省加大了节能降耗的工作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耗能产业工业增
4、加值依然在上升,比 2006年高出了 4.1%,对高耗能产业的投资也在增加,比 2006 年高出了17.8%。因此,如果安徽省继续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存在着资源的供给问题,而且会浪费很多资源,影响了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本世纪前 20 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是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安徽省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构建循环性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需的资源只能依赖于外部的市场,这不利3于经济
5、的良性增长。因此,安徽省走发展循环经济道路是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 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目标 (一)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能源产出率比 2010 年提高 20%,水资源产出率提高 60%,开发区资源资源产出率提高 44%;万元 GDP 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到0.813 吨标煤/万元和 1.31 吨标煤/万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 6%;万元 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到 150 立方米和 118立方米,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 (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到 2015 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58.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 3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0%。 (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5 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 2010 年减少 7.2%、9.9%、6.1%、9.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95%以上,省辖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到 350 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9%,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达到 5.6%。 (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按照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7、“百千万”示范工程,即五年建设 500 个循4环经济示范单位、实施 1000 个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创建 10000 个低碳生活家庭,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十二五”期间,按照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即五年建设 500 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实施 1000 个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创建 10000 个低碳生活家庭,突出抓好一批示范工程与重点项目建设,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与路径选择EB/OL.http:/ 2安徽统计局.2007 年安徽工业生产效益同步增长EB/OL.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