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摘要:人类社会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转变,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使人类开始思索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入手,转变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还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选择节能路径,推广节能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等,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路径和方法;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0802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转变。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上升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常规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与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带来的危害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 、2“低碳技术” 、 “低碳社会” 、 “低碳城市”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能逐
3、渐成为走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径,即摈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运用新技术和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的模式或低碳生活,促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么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呢,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把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化;还要从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生产和消费中选择节能方法;此外大力开发可再生性能源也是重中之重,将低碳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像工业、农业、产业结构、城市,我们都要建成低碳的,逐步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1 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 CO2 排放当过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逐渐影
4、响和威胁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时,人类也开始对当前的化石能源为主的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为什么要发展低碳工业?首先,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环境,其次,因为现代工业文明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而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性的能源,它的储量已经非常有限,所以由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转变已是刻不容缓。但是,由于高碳工业的体系的庞大而稳固,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个过程势必是个步履艰难的过程。众所周知,要想发展低碳工业,必须发展低碳能源,建设新能源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此外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把提高能源的效率与调整能源的结构相结合也是很关键的,我们可以运用低碳减排技3术,逐渐降
5、低传统的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多依赖;提高现有的能源的整体效率,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还能推出低碳产品,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一些高能耗的产业加大税收征收,出台一些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新政策,让低碳工业成为企业家有利可图的新兴工业,这样有利于大力发展低碳工业。 2 低碳农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径 化石能源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尤其是化肥和农药,它们曾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上做出贡献。尽管如此,化肥农药这一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也不能被忽视,现在我们大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影响食品安全、化肥影响土壤的
6、有机构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产生大量 CO2 的排放。因此,现代农业对于这个“高碳农业”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要发展“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 。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第一,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比如多用有机肥,或者作物残茬替代有机肥;采用农作物轮作,中耕轮作与深根作物,提高作物根系营养力。第二,将农作物的剩余能量充分利用,做好能量价值最大化。如运用先进技术(秸秆气化) ,把秸秆气化,让它在特殊条件下(高温、高压、厌氧)变成可燃性气体,或者化成乙醇燃料。第三,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尤其是在农村,这是一个有效路径。可以将畜牧养殖业中产生的畜牧粪便
7、开发沼气,获得此类生物质能。 43 低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调整产业结构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现代服务业的能源消耗非常小,它属于低碳产业,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这一点欧美发达国家做的非常好,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 GDP 所占比重高达 60%-70%,研究显示,英国在近 30 年中经济规模增加 1 倍,但能量消耗只增加了 10%,这一现象很大一方面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知道现在好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 ,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如何出现更多的“中国创造” ,先进制造业这一完整的体系,包括
8、“设计-制造-品牌”这三个环节。4 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从低碳建筑入手,从设计和运行两方面建成我们的低碳城市。首先,在低碳建筑的设计阶段引入低碳理念,如选用保暖隔热的建材,运用技术建立起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还有要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因为它无污染、可再生。另外,建材的选择上也要引入绿色环保的概念,提倡简约装修,使用节能家用电器和节能灯。力保每个环节上都做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众所周知,城市中温室气体源自交通工具的排放,所以建成低碳城市发展低碳交通是必不可少的。 5 碳汇减碳:生物固碳,植树造林,扩大碳汇 “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即来
9、自自然界和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 “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等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遏制“碳源” ,减少“碳源”5的排放,更重要是应该在“碳汇”方面下功夫。研究表明: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每年森林植被的净碳吸收量约 10-15 亿吨,它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储存库和缓冲器。因此,植树造林的功能除了是简单的绿化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会成为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从循环经济到低碳经济,人类在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逐渐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
1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需要各国都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模式,共同改善人类的生态、生存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生态更和谐。 6 节能减排:中国率先揭开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序幕目前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正在逐渐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发展,因此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中国的高碳特征特别明显,从一方面来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承接着发达国家的转移的产业;另一方面,承接的这些产业都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避免的带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这些矛盾使得中国的经济高碳特征十分明显。同时,中国的煤炭消费量非常大,占全球
11、的 30%左右,而国内的能源消耗中,煤炭占 70%,电力部门 90%的燃料是煤炭。这一状况带来的结果是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占全球的 18%,目前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在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刻不容缓,这也是我们的战略选择。我们知道,2006 年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到 2010 年单位国6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资源环境的约束性指标的提出推动了全社会各个层面的节能减排工作,而节能的实质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中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已经揭开了发展低碳经济的
12、序幕。尽管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条款,使我国暂时还没有承担碳减排的责任,但是中国的 CO2 排放已经排名全球第二,正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同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颁布,正是彰显出我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决心。 除此之外,值得我国关注的是,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后,他们将一些高碳产业的项目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这些项目包括钢铁产业、化石产业、建材产业、造纸业等。因为这些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所以短期内将很难淘汰或搬走。而且搬走也会对中国的就业问题产生不小的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说:“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我们在京
13、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 ,但在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我们却可能被投资锁住 。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 。由此看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市场的门槛,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开低碳经济的帷幕,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深远意义,处理好经济利益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正确认识经济利益与节能减排的辩证发展7关系,坚定不移的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将维护中华名族的长远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鲍建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 (4). 2诸大建.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革命J.文汇报,2009, (11).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 (1). 4李阳丹,邢佰英.低碳经济:不可逆转的转型J.中国证券报,2009, (10). 5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3). 6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济时报,2009, (1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