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方法技术,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勘查、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中心小学新校园地基下古采金洞探测实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关健词】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灾害勘查 方法技术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P631.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存在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地段进行工程勘查,准确地确定地下空洞、滑动面(带)的分布及埋深等情况,为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依据。进行工程勘查的传统手段主要为钻探,但这种方
2、法费时、费力和不经济。常规物探方法,如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勘查中是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下面浅述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二、方法技术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WDJD-3)为测控主机,配以多路电极转换器(WDZJ-3)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见插图 1) 。 2插图 1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示意图 1、装置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纯属直流电阻率法,其基本原理与直流电阻率法相同。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支持 18种测量装置,其中, 排列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A-MN-B 等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这两种
3、为最常用的测量装置。 排列(温纳装置 AMNB): 该装置采用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插图 2固定断面扫描测量测点分布示意图 测量时,AM=MN=NB 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 AM、MN、NB 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A-MN-B 四极测深排列: 该装置采用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插图 3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测点分布示意图 测量断面为矩形,测量时,M、N 不动,A 逐点向左移动,同时 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 A、M
4、、N、B 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 不动,A 逐点向左移动,同时 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3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 2、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及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野外数据经过数据整理、格式转换、数据编辑、施加地形信息、设置反演参数、断面数据反演,最终绘制含有地形信息的反演断面图,并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进行解释(见插图 4) 。 插图 4高密度数据处理流程 三 应用实例 (一) 、高密度电法在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该区位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区内黄土沟壑纵横,沟深坡陡,地形坡度一般为 1030,部分地段达 40
5、50。调查区出露第四系黄土及第三系泥岩,地表为厚约530m 第四系黄土覆盖,呈不整合覆于第三系泥岩之上。滑坡为区内主要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滑坡体滑动面(带)的埋深、形态等情况,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调查区钻探(G6zk02) 、槽探工程调查表明:滑坡体一般存在两个滑动面,第一个滑动面为粘土层内部滑动面,埋深约 5m,滑动面是由一系列的羽状裂隙组成滑动带,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这样的滑动带含水量增大,相对滑动带上下地层电阻率降低,第二个滑动面为泥岩与粘土层滑动面,深约 12m,这种滑动面由于形成时间上较长,滑动面一般比较破碎、连续,富含地下水,在滑动带内电阻率通常
6、小于上部滑坡体4及下部地层,是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的理论依据。根据调查区场地地形条件等情况采用 A-MN-B四极测深排列装置,下面以两个典型断面作分析说明。 (二)高密度电法在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小学地基勘查中的应用 甘肃省舟曲县巴藏乡中心小学新校园地基东、西侧为耕地,北侧为山坡,南侧紧邻 S313公路,白龙江由西向东从 S313公路南侧流过。工作区地貌单元属山前坡积区与白龙江北岸 II级阶地交汇地带。学校地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相对高差约 5m,出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冲洪积物,自上而下为耕土(厚 0.300.50 米) 、含砾砂土(厚为0.203.80m) 、角砾(厚 5.206.10
7、m) 、卵石层(1011m) 、基岩。 工作区位于古河道,附近发现古采金洞多处,古采金洞一般位于河床阶地底部,卵砾石底部与基岩接触面部位,深度 1820m,该层厚约1.5m,宽约 1m。古采金洞一般垂直河岸由河漫滩向河岸侧掘进,大小仅能容一个人低头通过。从电性上分析:这些采金洞如果充水,其相对围岩表现为低阻,采金洞如果未充水,其相对围岩表现为高阻特征;根据采金洞以上特点,采用采用 A-MN-B四极测深排列装置来探测古采金洞。下面以两个典型断面作分析说明。 (1)L4 剖面(见插图 5) 该剖面为剖面长 107.5m,实测拟断面视电阻率最大值 646.25.M,最小值 98.4.M,平均 191
8、.3.M,拟断面存在 2处视电阻率异常: 高阻异常:水平 6575m,深度 914m,等值线为全闭合圈,推测该处异常地表浅部角砾含水量相对较小引起。 5低阻异常:水平 7888m,深度 2035m,等值线为向下半闭合圈,推测该处基岩面较低凹,可能是北部山区流水冲刷形成近南北向古冲沟,异常是由含砾粉土、砂卵石层下部及基岩风化层相对含水量较大引起。 由反演视电阻率拟断面推测基岩面深度为 2619m,该剖面未发现古采金洞引起的异常。 插图 5 L4剖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拟断面图 2、L11 剖面(见插图 6) 该剖面为剖面长 107.5m,实测拟断面视电阻率最大值 334.M,最小值 49.7.M,平均
9、 173.6.M,实测拟断面存在 3处视电阻率异常: 高阻异常 1:水平 46m、深度 1735m,等值线为向下半闭合圈,推测该处异常是基岩面上凸,基岩风化层及砂卵石层含水量相对较小引起。 高阻异常 2:水平 6070m,深度 1022m,等值线为全闭合圈,推测该处异常是地表浅部角砾含水量相对较小引起。 高阻异常 3:水平 102107.5m,深度 813m,等值线为全闭合圈,推测该处异常是地表浅部角砾含水量相对较小引起。 由反演视电阻率拟断面推测基岩面深度为 2318m,该剖面未发现古采金洞引起的异常。 6插图 6 L11剖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拟断面图 综上所述:高密度电法测量的剖面下未发现古采
10、金洞引起的异常。影响视电阻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含水量大小,表层耕土、地表浅部角砾、砂卵石层上部一般含水量较小,所观测到视电阻率值较高,一般可达 250650.M;含砾粉土、深部角砾、砂卵石层下部及基岩面较低凹部位含水量较大,所观测到视电阻率值较小,一般 100250.M;从反演视电阻率拟断面来分析,不含水卵石层上部为高阻层,卵石层下部与基岩面较低凹部位含水量较大,视电阻率相对较低。 同时,地层密实度是影响含水量大小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地层密实度越大,含水量越小,地层密实度越小,含水量越大。工作区场地内视电阻率差异主要是含水量大小差异,说明场地内地层密实度也有较大变化,即场地地基可能存在不均
11、匀性。 四 结束语 (l)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测量过程中无须更换电极,因而可以防止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出现的误差和错误。 (2)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多电极排列方式的电阻率测量方法,电极数至少可达到 60个以上,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使解释工作更加方便直观。 (3)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时,由于影响地层电阻率高低的因素较多,7如不同年代及充填水情况等,其电性特征均有差异。资料解释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点
12、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区的原则。在解释过程中充分收集测区地质、钻探等资料,充分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依据探测对象电阻率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高密度电测资料作出合理的、正确的解释。 (4)高密度电阻率法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阻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等优点,在地质灾害勘查中适当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勘探,查明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深度等,再结合钻探工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汉地质学院物探教研室编,电法勘探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冯兵主编,工程及水文物探教程。长安大学,2007。 (3)傅良魁主编,电法勘探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