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ECFA框架下浙江民营企业引进台湾直接投资的策略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一个发展中经济的科技发展及企业的技术学习、技术跨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大都积极引进外资以弥补国内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浙江省在继续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吸收外资,通过其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来提升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优势。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译名简称ECFA)的签署、生效和货物贸易早期收获的实施,两岸经济关系真正进入了双向合作、互利共赢的新阶段。过去几十年,几乎都是太晚单向投资大陆,而一旦ECFA签订,大陆资本终于也可以进入台湾
2、了。对大陆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1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1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前,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学术界开始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来解释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这些主要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研究的,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行为缺乏针对性研究。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增加,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诠释。111小规模技术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是THETHEORYOFSMALLTECHNOLOGY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LOUISTWELLS,1977)在题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
3、际化一文中提出,并在其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1983)中,对其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沿用比较优势原理,阐明发展中国家展开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路径。112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LALL)在1983年出版的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文中,提出用技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2外直接投资行为。拉奥通过研究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能够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能够通过局部的技术变动和广泛扩散的标准化技术,促进非差异产品的营销、管理、技术的调整与改善,形成发展中国家的特定优势。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企业以一定的
4、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进行说明,但是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只是发达国家创新活动的延续和补充,忽视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13技术累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坎特韦尔(JOHNACANTWELL)和托兰惕诺(PAZESTRELLATOLENTION)提出技术累积理论(注陈建南“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2期)。两位学者从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两个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阶段性动态演进过程。其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进步与提高是与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紧密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地理分布和产业分布是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并且这种趋势是
5、可以预测的。两位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顺序是由投资以自然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到投资以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的生产活动。对外投资的地理分布顺序从周边国家开始进行投资,继而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产业结构的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地区投资,在获得先进技术后,进而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研发活动。在暗含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不可逆的假定条件下,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活动,但仍旧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行为。114技术发展阶段理论1981年,著名学者邓宁引入宏观经济变量和时
6、间因素,把折衷范式动态化,提出以企业国际化为线索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THETHEORYOFINVESTMENTDEVELOPMENTCYCLE。邓宁提出,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且将一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经济实力雄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最为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的事实,如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中国台湾等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相对活跃。3除去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外,西方很多学者就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进行了研究,如交易成本理论、组织能力理论以及演进理论等。J
7、ANHANSON应用企业行为理论对欧美一些企业的国际化经历做出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带有渐进化的特征,这个过程中会发生经营空间的扩大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两个方面的演进。瑞典学者FORSGREN的研究则对渐进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国际化的渐进论对于大型跨国公司的解释力是很有限的,因为人们很难预测它的发展速度和结构。KEITHDBROUTHERS,LANCEELIOTBROUTHERS2000建立并检验了把制度、文化和交易成本作为影响并购与新建投资之间选择的变量模型。SHIHFENS和CHENMINGZENG2004研究了日本制造业进入美国时并购与绿地的选择,它表明企业如
8、果面临更高的品牌障碍时,倾向于并购策略,如果有更高的先期广告投入,更倾向于绿地策略。THEOEICHER和JONGWOOKANG2005将市场规模、FDI的固定成本、关税及运输成本作为企业选择进入国外市场最佳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国家更有可能吸引并购进入,中等规模国家即使存在高关税也较可能吸引出口方式进入,规模较小的国家则比较容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或者不进入。同时研究也表明,东道国的竞争强度、FDI的固定成本、关税及运输成本不仅影响着FDI和贸易方式的选择,还同样影响着并购的价格。NITINPANGARKAR(2008)通过分析研究新加坡94家中小型企业,发现企业的国际化
9、程度确实影响企业的效率。HORSTRAFF,MICHAELRYAN和FRANKSTHLER2009通过研究跨国企业如何选择绿地投资、并购、建立合资企业或出口方式进行对外投资,表明如果绿地投资存在可能性,并且其他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固定成本足够低,当地企业同意建立合资企业时,与并购相比,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建立合资企业。另外,如果绿地投资的固定成本很高时,跨国企业会选择并购的方式进入;如果绿地投资的收益低于直接出口的收益,当地企业又不想建立合资企业时,跨国公司只能在并购和直接出口之间做出选择。12国内研究现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10、,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考察FDI对东道国的影响,中国要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就要对发展外资进行考虑,在制定吸引外资的总体战略时,要充分考虑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用。121技术FDI与经济增长谢建国2003研究了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与FDI的关系,认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FDI是打破这种特征的重要原因。冼国明等(2003)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朱东平(2004)认为即使发达国家企业所进行的产品创新型RD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也只有在发达国家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福利的改善。陈涛涛、白晓晴通过回顾
11、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和作用的认识演进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机制探索的分析,指出获取溢出效应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动产生的。这就意味着,要想进一步更有效地促使溢出效应的产生,只有在深入了解溢出效应微观机制的情况下才能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合理的引导。殷华方、鲁明泓(2005)研究了19792003年的中国外商投资政策演变过程并发现这一过程具有“渐进螺旋”的特点。高敏雪和李颖俊(2004)利用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并检验了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122FDI与技术进步王春法(2004)认为,技术外溢可以从FDI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技术联系中获得。
12、它在本质上是企业之间技术联系的市场反映,具体到FDI方面而言,后向联系主要是指外国企业从本地供应商那里采购货物和服务的现象。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位于东道国的子公司之间,构成了一种垂直联系;跨国公司位于各东道国的子公司之间,构成了一种网络联系;而跨国公司位于东道国的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则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联系,这种技术联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提高企业的本地采购率和销售率、在本地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人员流动等而实现的,而所有这些活动,都会促成或者说养成某种技术联系,从而使跨国公司的技术知识转变为东道国的内生技术能力。包群、赖明勇(2003)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
13、我国国内部门的产出增长外资,企业技术外溢因子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内部门的产出相应5郑家0199个百分点。许罗丹等(2004)通过对广东省华资、欧资、日资、美资4组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4组企业在产品水平、研究与开发投入、上游产品来源、员工素质、培训方面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结果发现,华资、欧资、日资、美资4组企业在对我国技术外溢途径上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来源不同的外资重视的侧重点不同,技术外溢效果不尽一致。不过总体上看,还是积极作用较为明显。张建刚2006通过分析数据并建立模型,指出在不同的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我国的作用是不同的。从19911994年的4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
14、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是不明显的。从19962003年的8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但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技术外溢是有限的,因而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效应是不明显的。外商投资参与度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严兵(2005)将外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纳人到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中,通过建立一个能测度外资影响的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来评价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证明了外资正面溢出效应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对溢出效应有较大影响。在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
15、度较低的行业中,外资产生了更显著的溢出效应。江小娟(2002,2004)认为,利用外资与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联系在一起,能吸引外资在多方面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江小娟在20002001年主持的研究项目对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的调研结论是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提供了母公司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提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123FDI与产业结构调整姚君(2006)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体现1、模仿,国内可以学习并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技能,通过逆向工程来研发新产品;2、竞争,通过非效率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的降低,提高研发和采用新技术
16、的速度;3、联系,跨国公司对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帮助,而且其更高的技术标准促使当地合作企业提高技术6水平;4、人力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可以促使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使得技能知识随着人力资本的流动而转移。孙军(2006),利用198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了分析。经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正在逐步上升,对第一产业影响最少。王树恩、左大鹏(2005)对在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利用外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存在正负两方面效应,正面效应体现在技术转移、技术外溢、技术扩散三
17、个方面;负面效应表现在投资领域、投资地域两个方面。李文(2006)通过对上海利用外资有关数据的研究,就利用外资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证分析,指出外商投资对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有必要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动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一致,努力改变外商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倾向。从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2关于ECFA的研究近年来,两岸关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岸就洽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展
18、开了对话与共同研究。ECFA(全称ECONOMICCOOPERATIONFRAMEWORKAGREEMENT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是两岸正在协商的一项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也是保障两岸经贸关系正常交流和发展的制度安排。唐永红(2010)认为,两岸通过ECFA相互开放各自的商品市场并实现零关税进口,从消费者利益角度看,将使消费者获益;从生产者的角度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看,可促使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及时关停并转,促使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从劣势项目的生产中尽快退出,并转移到优势项目的生产,从而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魏澄荣(2010)指出ECFA的实施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两岸产业合作的成本,更可以
19、促进两岸相关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7为有利的位置。关税的降低甚至取消,有利于台商深化对大陆市场的布局和开发,加快两岸产业对接与融合,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由目前的台湾产业梯次向大陆转移、以大陆作为加工出口基地为主的方式,向共同提高两岸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方向升级,提升两岸产业链的关联度与融合度。谢邦昌2011从纺织业、金融业、信息产业、农业、工业产业几方面,讨论ECFA后海峡两岸的合作情况说明签署ECFA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为了更全面地参与全球化和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金灏峰(2010)指出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双边贸易发展快速,利益共同点广泛,签署ECFA有利于双边经济社会发
20、展。签署ECFA之后,中国内地企业进入中国台湾地区的壁垒会大为降低。并根据相关背景分析,指出中国内地企业应该从企业家素质提升、培养和引进主要人才和有计划的兼并合营等措施,培养企业在台湾市场经营能力。辜胜阻、杨威、李洪斌、易善策(2010)指出新ECFA时代两岸要抓住合作的新机遇,在产业选择上将物流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合作的先行产业,在载体建设上将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先行区域,逐步推进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两岸竞争力。3相关研究总结从上述国内外文献综述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和探讨是比较丰富的。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全面地诠释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国外的研
21、究中除了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如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来解释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还有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的理论如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累计理论和技术发展阶段理论;国内的研究则偏向于从经济进步、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研究国外直接投资。众多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参考的源泉。ECFA的实施,海峡两岸学者也对台湾FDI在合作方式、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台企本地化等方面呈现的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他们关于引进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以及最近几年学者对于ECFA时代台湾与大陆
22、经济合作的评析与预测,为我国企业对台直接投资战略的选择,推动浙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重要的台湾FDI流入地的浙江,应8抓住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立足现实,扫除障碍,提高浙江利用台资的质量。参考文献1高敏雪,李颖俊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422许罗丹,谭卫红,刘民权四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63朱东平外商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J经济研究,200414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个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75包群,赖明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
23、南大学学报,200346冼国明等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7殷华方,鲁明泓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58王春法FDI与内生技术能力培育J国际经济评论,200439江小娟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研发能力提高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4310姚君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效应分析J利用外资,2006111孙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李文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发展问题对上海市案例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713王树恩,左大鹏在华外商直接
24、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双重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614张建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215陈涛涛,白晓晴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4916严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317金灏峰ECFA与中国内地企业对台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0918辜胜阻,杨威,李洪斌,易善策综合竞争力J2010519魏澄荣ECFA对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作用J亚太经济,2010520LOUISTWELLS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DEVELOPINGCOUNT
25、RIESMINTAMIRANDCHARLESKINDLEBEGEREDS,MULTINATIONALFROMSMALLCOUNTRIES,CAMBRIDGEMITPRESS,197721SANJAYALALLTHENEWMULTINATIONALSTHESPREADOFTHIRDWORLDENTERPRISESMNEW9YORKJOHNWILEYSONS,198322JOHNACANTWELLPAZESTRELLATOLENTIONTECHNOLOGCALACCUMULATIONANDTHIRDWORLDMULTINATIONALSDISCUSSIONPAPERI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BUSINESSSTUDIESMNO139,UNIVERSITYOFREADING23王会容FDI流入对浙江省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524陈荣富,通讯员,蒋锦仕,王旺旺ECFA的重要意义在于两岸产业整合效应N广西中国税务报,2010725谢邦昌两岸经济N北京财经界,2011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