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共性分析与启示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身处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文化侵袭与渗透下更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与相融合的挑战。为此,找寻、继承与挖掘亚洲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内涵,开放吸收近现代文明的成果,使之二者共融相通,是以上三国的共同选择。对比研究以上三国的学校德育确实对增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色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圈;德育共性;启示 0 引言 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 佛、道思想为社会基本道德理念的国家而形成的具有同根同源性的文化、生活圈。日本、韩国、新
2、加坡三国作为亚洲地区各具特色的后发展型国家代表,具有儒家文化特点的德育工作在推动三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比较研究的多元视角来看,对比研究儒家文化圈三国的道德教育,对于我国当前文化激荡与多元文化冲突发展时期的德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共性分析 1.1 强力性与政治性是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的前提 任何国家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2德育具有明显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各国政府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强力推行符合本国特色的德育工作。 在日本,政府对公民道德教育进行
3、全面性干预,日本政府亲自参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由此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形成了一套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的政府干预体系。可以看出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一直都有着明确的政治内涵要求,日本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全面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在日本得以延续。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性的,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政治倾向性的。在韩国虽已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课程改革,但道德教育在韩国课程体系中的的地位和作用是始终不变的。从其政府主导上看,政府主要是发挥导向与决定作用, 韩国政府不断的调整其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从其教育目标上看,无非就是为了维护其现行的
4、资本主义制度;从内容上看,最主要的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不动摇,弘扬与宣传其资产阶级民主。从以上这三个表述与具体实施情况完全可以窥见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挂帅与政府主导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继承东方儒家伦理文化基础上,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同时从本国实际出发把含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实行统一指导、全面干预,从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在里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指导角色。 31.2 兼容性与结合性是亚洲儒
5、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特色 从某种程度上说,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社会发展模式是儒家思想主导型文化结构和现代文化结构和现代西方技术成功的结合体。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学校德育同样具有兼容并包与中西合璧的特点: 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日本更加注重适用性和政治性。考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本土思想和理论)神道教理论、武士道精神,又善于吸收外来的思想和理论如儒家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民主主义教育、国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德育教育在内容上开始不完全照搬东、西方教育的内
6、容,而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东、西方德育教育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采用东、西方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并逐步使日本德育教育更加符合本民族的特色,从而达到兼容并包的德育效果。 韩国一直处于东亚儒家文化次中心的地位,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韩国儒家理论。韩国儒家理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为根本,全面推行自成体系的儒家理论教育有效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显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新型的自成体系韩国式国民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矛盾冲突加剧,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价值观侵袭下,韩国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日渐受到影响,不言而喻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等西方意识形
7、态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韩国政府适时主导与强化了本4国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教育,试图形成一种融汇东方传统与现代西方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观念。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种族和多文化的国家, 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近年来,新加坡在国民道德教育施行过程中积极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积极推行内外兼修、东西合壁的教育思想,就是不仅崇尚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同时又注重对东方价值观念与道德传统的传承,力求走出一条务实上进的的国民道德教育之路。1.3 民族性与国民性是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德育基础 日本德育重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1947 年,日本修正了教育基本法,抛弃了推
8、崇了 50 年的武士道军国主义德育路线,以培养国民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爱好和平为宗旨。尤其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如忠孝、家族和皇道等观念巧妙在与”建设家乡, “为大和民族利益”等口号结合起来,体现了日本德育的民族性与国民性。 在韩国,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国民精神教育,在积极推行国民精神教育过程中,始终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之本。通过对全体国民进行的“国民精神”教育,弘扬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正是以这种团结一致的力量冲破了美国的统治和日本的奴化教育,特点鲜明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2 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德育对我们的启示 2.1 明确导向:坚持“意
9、识形态化” ,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第一位 5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亚洲儒家文化圈国家学校德育对比研究,从中我们会发现,三国公民道德教育自始自终坚持资本主义这个政治方向不变,始终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本国的积极推行来推行意识形态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中也始终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倾向和对共产主义抵制与批判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积极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体现其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第一位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 2.2 及时调整:有效激发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10、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政府应该对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类社会思潮、思想动态、风气风尚、国民精神及行为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体察、归纳、总结并及时对道德教育进行改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竞争与合作的局面,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与自由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悄然渗透,我们务必要学会善于抓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既要解决现实存在的与面临着的道德困境,又兼顾道德内容的有效施行、推广与教育内化。所以,我们要全面认识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与时俱进积极坚守好思想政
11、治教育这块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2.3 古为今用:发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时代价值 6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都非常重视儒家文化思想在本国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作为东方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们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既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地继承,也不能一无是处地摒弃,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确实加强对传统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再研究、再开发和再利用,确实把握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改革创新的时代内容。与此同时,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还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在不断继承和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12、思想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充分展现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2.4 中西融合:综合吸取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充实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我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同样面临东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与碰撞,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做到保存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要做到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兼容并收为我所用,进一步体现了时代性与融合性,很好地解决与调节东西方文化交互、冲突、对抗过程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批判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将外来文化传统与精髓与本国文化传统与精髓进行有效的再整合与再创新,综合运用东西方的文化精髓来充实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
13、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 结束句 综合利用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来充实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的7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以上三个国家的根本办法,三国既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文化,敌视西方文化,也不是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文化,而是能够以本国国情为根本出发点,对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精髓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并创造性地发展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达到了既保持了自有的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又吸收兼容并包了外来的优秀文化,使传统儒家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在三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共同叠加,发挥促进作用。同样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也务必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融合,方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索丰.儒家文化对现在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O2(9). 2 李幼斌,黎齐英.民族特性与德育-德、日德育共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O2(3). 3 张云飞.韩国民族精神教育隋况简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4:56. 4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OO9. 5 颂文.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文化特点J.中小学管理,1996, (4):1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