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标准化为契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环保、新材料等问题日益凸现,面对当前形势,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在这一进程中,标准化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了适应我国资源和环境的要求,也为了满足国际贸易对环保、节能的要求,需要以标准化为动力,时不我待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资源 节约 标准化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我国发展理念和治国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逐步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的13.6%。我国不
2、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资源的稀缺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不是权宜之计,2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2004 年与 1990 年相比,全国每万元 G
3、DP 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7 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不仅仅是资源节约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1、资源的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 53 位,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的不足与资源需求的巨大并存、资源使用的不科学与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并存、资源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并存等都使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与资源的稀缺随之而来的是“水荒” 、 “电荒” 、 “油荒”等等,如不厉行节约,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就难忍重负,将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和经济发展受阻,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
4、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三高(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两低(低质量、低效益) ”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5%。以美元计算,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 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 3 倍,德国的 5 倍,日本的近 6 倍。如果经济增长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这不仅使资源紧缺状况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而且也会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节约资源的潜力巨大 3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例如,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
5、均高 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 23 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等等。如果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率,预计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约潜力可达 3 亿吨标准煤。节约的任务虽然艰巨,但是高能耗和低能将现状说明,我国资源利用有着巨大的节约空间。 4、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节约的内容广泛,重点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仍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覆盖范围狭窄,许多方面存在空白;标准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标准制
6、定的随意性强,仍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三、标准化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中的作用 1、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活动。标准化的产生实质是工业社会的一次节约革命,它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来促进节约。泰勒把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这也说明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损耗,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节约管理模式,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4术支撑。 2、标准化在转变经济
7、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标准化的保证。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而且还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3、标准化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
8、要特征。1962 年颁布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到 198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都强调“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近年来,我国也将制定节约资源标准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制定 63 项能源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淘汰高能耗落后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起着重要作用。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052007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将制修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 926 项,这是从标准方面配合加快资源节约建设的重要工作,将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这八个重要领域建立标准体系框架。由此可
9、见,在5节约资源的实践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人类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标准化是跨越国外“绿色壁垒”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出产率的主要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减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标准也是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标准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约束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标准化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资源节
10、约型社会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另一方面是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两者都可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实现,逐步通过各项标准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已有资源节约标准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为节约资源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共有 120 多项,涵盖了基本概念、统计和计量、合理用能、能源平衡与测试、节能检测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 21 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则涉及了家电产品、工业设备和商业设备中的各种高能耗产品。严格有效地执行这此标准后,将会有效地节约资源。 2、积极利用正在审定标准的潜在作
11、用 6标准是政府进行市场引导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标准的制定来限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在制定标准的工作中,将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作为主要原则,把节约和综合利用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已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总结。 3、正确引导无形标准的导向作用 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我们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执行、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战略宣传效果和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种类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金霞,女,大学本科,工程师,现就职于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