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刍议电梯轿厢空间心理环境设计摘要:随着各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轿厢电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它是确保人、设备以及建筑本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其空间心理环境的设计也对人造成不小的一部分影响。本文就电梯的轿厢空间心理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出了简单设计。 关键词:电梯 轿厢空间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设计中,电梯空间设计往往被忽视,成为一个较差的心理空间。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梯轿厢空间的心理现象,提出了改善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措施,以期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空间场所。 一、电梯轿厢空间研究内容及意义 人口的增长、建筑空间需求的扩大,导致建筑有必要朝竖向发
2、展,逐渐超出了人们步行的合理高度,以及无障碍设计要求的提出,这些都使得电梯在现代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内成为必备的设施之一。电梯的运用如此之广,使用人数如此之多,使用频率又相当高,但遗憾的是,它往往作为消极的交通空间存在,成为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死角” ,人们交往活动的“停滞点” 。那么,能否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善这一现象,提高电梯空间的心理舒适度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由于电梯使用的广泛性,因而对其环境改善的研究具有较大范围的积极意义:将电梯空间纳入设计范畴,使建筑的人性化范围取得重要突破;重塑人2们的行为模式,改变人们进入电梯时沉默、板着脸孔的习惯行为,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将电梯作为新的设
3、计元素,成为建筑的一个亮点,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充分挖掘电梯特色,与其他功能或空间结合,为使用者带来新颖独特的体验。 二、电梯轿厢环境现状 长久以来,电梯作为建筑物楼层间垂直交通运输的快速运载设备,设计师、工程师在生产设计中往往只关注它的承载力、运行速度等因素,很少考虑甚至完全忽略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电梯仅仅是“电梯”而已,更确切地说只是一台机器,一部装人的、可运行的“机械” ,使用电梯的人们在使用期间就成了“物品”被它装载、运送。本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电梯环境。 1、 空间尺度电梯心理环境质量差的主要根源是人均面积过小。若按人均 75 kg 计算,各类电梯提供给使用者
4、的人均面积仅为 0.16 m20.22 m2,而实际上,在高峰时期,电梯内容纳的人数往往会超过计算数值,心理环境更为不适。 2、 空间特征首先,从空间序列上看,人们进入电梯之前总是先在候梯厅内停留,再进入较小的电梯内。一般来说,候梯厅的空间尺寸明显较电梯内部尺寸大,与走廊等空间相通,是一个开敞、流动的场所,装修考究,甚至还安装了液晶电视,大大改善了人们候梯期间的心情。相比之下,之后进入的轿厢空间就越发显得狭窄和封闭,促使不适感的产生。其次,从电梯内部空间看:一是封闭,现在的轿厢五面封闭,仅留一面可开启,作为出入口;二是无趣,电梯里徒有光滑。在其中无所3事是。 3、 使用功能单一且使用者混杂从使
5、用功能上看,一般的电梯仅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者只是借助它代替步行,并不想在其中多作停留,更不适合在其中交谈;从使用者看,同一个电梯内可能容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性格、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心情、思绪都大相径庭,每个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然而如此复杂的群体却不得不共存于同一个窄小的方盒子内。 4、 电梯内不同位置给人的感受不同虽然电梯只是一个不过 4 m25 m2 的小空间,但不同位置给人们的感受是有所差别的,不同人也会对某一位置有所偏好,造成供求之间的矛盾。当第一个人首先进入空的电梯时,他可以自由选择所处的位置,但随着进入人数的增多,后来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
6、小,甚至不得不贴着电梯门站立。处于不适合站立的位置或个人不喜欢的位置会使人感到别扭,加剧人们不适的感受。 5、 人们接近的方向现在的电梯几乎都是“口袋型”的,一般情况下,进入电梯后人们不会面壁站立,出于安全防卫和及时下梯需要,人们会转身朝向电梯门和楼层指示灯方向。由于现在指示灯位置和电梯门处于同一面,电梯内的人是面向门站立,所以,后进者就是从人们的正面方向接近,这会造成陌生人间视线上的触碰,产生尴尬,并且被接近者会无意识地向后退缩。 综上可见,现在的电梯空间使人们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场所,不适宜人们停留和交流,成为建筑空间设计的“死角” 。但是,以上分析同时也证明了这一现象也
7、是有理可循的,表明了进行改4善的可能性。 三、改善电梯空间心理环境的理论依据和措施 要改善电梯的环境状况,最直接有效的是扩大内部空间尺寸,或者使电梯专属化,例如住宅电梯里各户的专用电梯,但考虑实际情况,这两种做法将带来建筑成本的大幅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寻求更为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1)入梯前空间环境调整 人们的行走路线总是:候梯厅电梯,候梯厅的空间环境会直接影响人们进入电梯的心理感受。目前来看,两种空间反差过大,强烈的对比加剧了电梯空间给人的压抑感。因此,在不调整电梯内部环境的情况下,通过改造候梯厅环境,也可以达到削弱两者空间反差的效果。候梯厅环境转变:通过灯
8、光、设施、分隔处理等措施,适当削弱候梯厅的开敞感,弱化与电梯内部对比带来的心理反差。引导想象:入电梯前,通过画面或音乐引发人们的愉悦心情,降低进入电梯后使用者的焦虑情绪,达到放松、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的目的。 (2)电梯内部空间环境调整 打破完全封闭的状态:在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新的方式组合电梯构件,生成全新的电梯装置。这时电梯构件成为了一种景观,新的电梯装置可以从物理上或仅从感官上打破现在这种封闭盒子的限制,与梯外空间适当结合,产生全新的动态空间,使人们的视线可以在梯外停留,减少视线干扰带来的尴尬。适当分隔:分隔可以使部分空间领域化,以减少电梯内人们相互之间对个人空间的侵犯。例如在不影响人们出入5
9、的前提下,在电梯内布置某种悬挂式的、可伸缩移动的小型隔断。电梯内的设施设计:为使用者创造注意中心和兴趣中心,例如设置广告、壁画、背景音乐等,以此来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消除尴尬、目光无处落脚的局面。改变人们相互靠近的方向:因为人进入电梯后一般是面向指示灯方向站立,所以可以将指示灯位置与电梯门分布在轿厢相邻两面上,这样进入电梯的方向与在电梯内的人的朝向成垂直关系,后来者便从侧向接近,减少了对他人的侵犯性。功能复合化:改变电梯功能的单一性,将电梯功能从纯粹的交通功能拓展到与其他简单功能相结合的复合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转变电梯内的氛围,使电梯空间产生质的变化,人们可以在内部进行不同行为,不会不知所措。
10、不过,这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实现。如库哈斯设计的位于法国波尔多的住宅。 (3) 电梯空间多样化、特色化 电梯空间的设计目前还显得较为单调,无论从内部平面形式上,还是造型特点上,都未引起重视,只是作为建筑物的附属物来处理,并且大都千篇一律。这时,人们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电梯空间。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应该精心地设计电梯,将它与建筑的其余空间融为一体,使其多样化、特色化。并且,在配备多部电梯的大型建筑物里,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电梯,其一可以给人新颖感,其二可以适应不同人的心理求。 (4)实施特殊管理 电梯中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个体混杂造成的。对此的解决方法是在必要时实施适度的管理。引导乘客分类、分批乘坐电梯。 6结语 从心理学角度看,电梯里的心理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种现象存在已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了找到这一已广为接受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运用逆向思维,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原因,目的是找到改善的措施,这不仅能给现在的建筑空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能为使用者营造多元化的、良好的交通空间,带来广泛的、积极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正凡. 空间使用方式初探. 建筑师,1985(24):45-65. 2 2 0 0 6 年 “ 环 境 心 理 学 ” 笔 记 ( 北 大 版 )(2006-8-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