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填空题 1、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 稳定性) 、 ( 快速性) 、 ( 准确性) 。 2、 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零初始条件下, ( 输出变量) 与 ( 输入变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 3、 一个稳定的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取决于 ( 系统型别) 、 ( 开环增益) 与 ( 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幅值) 。 4、 常用的校正方式有 ( 串联校正) 、 ( 反馈校正) 、 (前馈校正 )( 复合校正) 。 5、反馈控制原理 是 ( 利用偏差消除偏差 ) 。 6、 线性系统的 基本特性 是 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即具有( 齐次性 ) 与 ( 可叠加性 ) 。 7、 一个线性 定常控制 系统 稳定的
2、充分必要条件是( 闭环极点均严格 位于 s 左半平面 ) 。 8、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包括( 幅频特性 ) 与 ( 相频特性 ) 。 9、 若 负反馈 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G( s) ,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H( s),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 )()( sHsG ), 闭环传递函数为 ()()(1 )( sHsG sG) 。 10、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0)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 11、 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 12、 一阶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11Ts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2211 T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 Tarctan )
3、 。 13、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3( 33)( 2 sss ssG,称之为 ( ) 型系统,系统的开环极点为 ( -1), ( -2), ( 0), 零点为 ( -1)。 14、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11Ts )。 15、 一阶微分 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1Ts )。 16、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s1 ) 。 17、 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0)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 18、 函数 tetf 63)( 的拉氏变换式是 ( 63s )。 19、 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s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4、( 221 )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 arctan ) 。 20、控制系统常用的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 、( 并联校正) 、( 前馈校正) 、( 复合校正)。 2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 ) 、(根轨迹分析法 ) 、(频域分析法 ) 。 22、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1( 22)( sssG, 求阻尼比 ( 334 ),n ( 3 ), 系统的阶跃响 应 ( 无 ) ( 填“ 有 ” 或 “ 无 ” )超调。 23、 若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K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 )(L 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 ( K ) 。 24、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
5、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信号称为 ( 反馈信号 ) 。 25、 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 ( 零输入响应 ) ,另一个是 ( 零状态响应 ) 分量。 26、自动控制,是指在 ( 没有人直接参与 ) 的情况下, 利用 ( 外加的设备或装置 ) , 使 ( 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 ) 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27、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有: ( 反馈控制方式 ) 、 ( 开环控制方式 ) 和 ( 复合控制方式 ) 。 28、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 分析法 ) 和 ( 实验法 ) 。 29、在改善二阶系统性
6、能的方法中, ( 比例 微分控制 ) 和 ( 测速反馈控制 ) 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30、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三种: (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 、 (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 和 ( 对数幅相曲线 ) 。 31、开环传递函数含有非最小相位环节的系统为 ( 非最小相位系统 ) ;而开 环传递函数全部由最小相位环节构成的系统称为 ( 最小相位系统 ) 。 32、频域的相对稳定性即稳定裕度包括 ( 相角裕度 ) 和 ( 幅值裕度 ) 两个方面。 33、 反馈控制系统中的测量元件的职能是 ( 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 ) 。 34、复合控制是一种 ( 按偏差控制 ) 和 ( 按扰动 ) 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7、 35、按输入量变化规律来看,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 ( 恒值控制系统 ) 、( 随动系统 ) 和 ( 程序控制系统 ) 。 36、控制系统的性能的评价分为 ( 动态性能指标 ) 和 ( 稳态性能指标 ) 。 37、在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评价系统响应速度的是 ( 上升时间 ) 和 ( 峰值时间 ) 。 38、所谓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 。 39、幅值裕度的含义是 ( 对于闭环稳定系统,如果系统开环幅频特性再增大 h倍 , 则系统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 。 40、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可分为 ( 开环控制 ) 、 ( 反馈控制 ) 、
8、和 ( 复合控制 ) 。 41、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和过程涉及 ( 系统建模 ) 、 ( 系统分析 ) 、和 ( 系统设计 ) 。 42、假设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tetg 5.235.0)(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235.0s ) 。 43、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方法主要有 ( 比例 微分控制 ) 和 ( 测速反馈控制 ) 。 44、在欠阻尼( 10 )二阶系统中,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 ( 大 ) (填“大”或“小”) ;上升时间越 ( 短 ) (填“长”或“短”) 。 45、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0( 50)( sssG,则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pK
9、=( 50)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vK =( 0) 、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aK =( 0) 。 46、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 4)( sssG,试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 )(31)(34)( 4 tuetuetu tt ) , 单位脉冲响应为( )(34 4tt ee ) 。 47、组成控制系统结构图的四种基本单元主要包括 ( 信号线 ) 、 ( 引出点 ) 、 ( 比较点 ) 和 ( 方框 ) 。 48、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包括 ( 延迟时间 ) 、 ( 上升时间 ) 、 ( 峰值时间 ) 、 ( 调节时间 ) 和 ( 超调量 ) 。 4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ssG
10、10)( ,当频率为 2rad/s时,则传递函数的幅值为 ( 905 ) ,相角为 ( 905.0 ) 。 50、 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不同,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可分为 ( 恒值控制系统 ) 、 ( 随 动系统 ) 和 ( 程序控制系统 ) 。 51、 tetf 2)( 的拉氏变换式是 (21s) 。 52、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有: ( 系统型别 ) 、 ( 开环增益 ) 和 ( 输入信号的形式和幅值 ) 。 53、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1Ts,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2211 T ) ,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 Tarctan ) 。 5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5( 13)( 2
11、2 sss ssG,称之为 ( II) 型系统,系统的开环极点为 ( 0) ,( 0) ,( -2) ,( -3) ,零点为 ( 31 ) 。 55、传递函数互为倒数的典型环节,对数幅频曲线关于 ( 0dB) 线对称,对数相频曲 线关于 ( 0 ) 线对称。 56、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 1)()( sassHsG ,要使相位裕度 为 045 ,则 a=(4 21a) 。 二: 选择 题 1、 在斜坡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A)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无穷大 。 A、 0 B、 C、 D、 2、对于 型系统而言,在加速度 2)( ttr 时,其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 k ,则其稳态误
12、差为 ( C) 。 A、 0 B、 C、 k2 D、 k1 3、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B)。 A、 1Ts B、 11TsC、 s1 D、 s 4、已知某线性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3)(1()()( sss KsHsG,则该系统不含有的典型环节为 ( D) 。 A、 惯性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比例环节 D、振荡环节 5、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1Ts的相频特性为 ( B) 。 A、 )arctan( T B、 )arctan( T C、 )arctan(1 TD、)arctan(1 T6、 在 阶跃 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A)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不 为 零 。
13、 A、 0 B、 C、 D、 7、对于 型系统而言,在斜坡输入 ttr )( 时,其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 k ,则 其稳态误差为 ( D) 。 A、 0 B、 C、 k2 D、 k1 8、 积分 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C)。 A、 1Ts B、 11Ts C、 s1 D、 s 9、 已知某线性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2)(1()()( 2 sss KsHsG,则该系统不含有的典型环节为 ( B) 。 A、 惯性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比例环节 D、振荡环节 10、 一阶微分 环节的传递函数 1Ts 的相频特性为 ( A) 。 A、 )arctan( T B、 )arct
14、an( T C、)arctan(1 TD、)arctan(1 T11、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的影响 ( B) 。 A、 开环有 B、 闭环有 C、 都没有 D、 都有 12、 积分 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C) 。 A、 1Ts B、 11Ts C、 s1 D、 s 13、已知某线性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3)(1()()( sss KsHsG,则该系统不含有的典型环节为 ( C) 。 A、 惯性环节 B、 积分环节 C、 一阶微分环节 D、非最小相位环节 14、若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均低于需求指标,应采用 ( A) 。 A、串联超前校正 B、串联滞后校正 C、串联滞后
15、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5、 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 ( B) 。 A、 开环高 B、 闭环高 C、 相差不多 D、 一样高 16、 在 加速度 函数的输入作用下, ( D)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A、 0 B、 C、 D、 III型及以上 1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1.0()( sss KsG,则其静态位置误差系数pK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vK 、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aK 分别为 ( A) 。 A、 , K , 0 B、 0, , K C、 K , 0, D、 , 0, K 18、已知系统的零点数为 m,极点数为 n,且 nm ,则系统根轨迹
16、分支数为 ( B) 。 A、 m B、 n C、 nm D、 nm 19、 惯性环节 的传递函数 11Ts , 它 的相频特性为 ( C) 。 A、 )arctan( T B、)arctan(1 TC、 )arctan( T D、)arctan(1 T20、 对于系统抗干扰能力 ( B) 。 A、 开环强 B、 闭环强 C、 都强 D、 都不强 21、对于 0 型系统而言, ( A) 输入 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为常数值。 A、 阶跃输入 B、 斜坡输入 C、 加速度输入 D、 正弦输入 22、 非最小相位惯性 环节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 s) =( C) 。( T0) A、 1Ts B、 1
17、1Ts C、 11Ts D、 1Ts 23、积分环节 s1 的幅频特性为 ( D) 。 A、 1 B、 0 C、 D、 1 三:简答题 1、 何谓自动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 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开环控制特点: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发生影响;闭环控制特点:无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 2、 什么叫传递函数?它有什么性质? 答: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
18、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式变换之比。性质: ( a)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 s 的有理分式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 b)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 参数。( c)、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 d)、 传递函数的拉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 3、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元部件按职能分类有几种?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和校正元件。 4、 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随时间变化状况的指标,称为动态性能指标。它具体包括哪些? 答: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 5、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有哪些? 答: 比例(
19、 P)控制规律、比例 微分( PD)控制规律、积分( I)控制规律、 比例 积分( PI)控制规律、比例 微分 积分( PID)控制规律。 6、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反馈控制原理、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 7、 线性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具体包括哪些类型? 答: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8、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式有哪些? 答: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9、 人在平时生活中做的许多事情,比如走路、取物、吃食物、阅读、清扫等都带有反馈控制作用,试举例,并用框图说明其反馈工作原理。 答: ( 1)人用手拿桌子上的书。
20、 取书时,首先人要用眼睛连续目测手相对于书的位置, 并将这个信息送入大脑(称为位置反馈信息);然后由大脑判断手与书之间的距离,产生偏差信号,并根据其大小发出控制手臂移动的命令(称为控制作用或操纵量),逐渐使手与书之间的距离(即偏差)减小。显然,只要这个偏差存在,上述过程就要反复进行,直到偏差减小为零,手便取到了书。人取书的系统方框图如下所示。 ( 2) 车司机操纵方向盘驾驶汽车沿公路平稳行驶 时,首 先 通过视觉和触觉(身体运动 )反馈实际行车路线,驾车人将预期的行车路线与实际测量的行车路线相比较,便能得到行驶偏差,驾车人通过液压放大器将操纵力放大以便控制驱 动轮,使行驶偏差减小。其示意图如图
21、下。 驾车人利用实际行驶方向与预期方向之间的差异,调整方向盘 汽车司机驾驶汽车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眼 睛 大 脑 手 臂 、 手眼 睛输 入 信 号 输 出 量( 书 位 置 ) ( 手 位 置 )驾 车 人 驾 驶 机 构 汽 车视 觉 和 触 觉 测量预 期 行 驶 路 线 实 际 行 驶 路 线10、 请查找有关给控制系统分类的资料,看看都有那些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总结。 答: 自动控制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等;按元件类型可分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生物系统等;按系统功用可分为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位置
22、控制系统等;按系统性能可谓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 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等;按输入量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等。一般,为了全面反映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常常将上述各种分类方法组合应用。 四:计算分析题 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用结构图化简的方法求 )(/)()( sRsCsG 。 G1( s ) G2( s ) G3( s )H2( s )H1( s )R ( s )C ( s )_解: G1( s ) G2( s ) G3( s )H2( s )H1( s ) / G3( s )R ( s )C ( s )_G1( s
23、)G2( s ) G3( s )1 + G2( s ) G3( s ) H2( s )H1( s ) / G3( s )R ( s )C ( s )_G1( s ) G2( s ) G3( s )1 + G2( s ) G3( s ) H2( s )H1( s ) / G3( s )R ( s )C ( s )_G1( s ) G2( s ) G3( s )1 + G1( s ) G2( s ) H1( s ) + G2( s ) G3( s ) H2( s )R ( s )C ( s )2、 系统结构图如图 1所示,试用结构图化简的方法求 )(/)()( sRsCsG 。 G1( s ) G
24、2( s ) G3( s )H2( s )H1( s )R ( s )C ( s )_解: G1( s ) G2( s ) G3( s )H2( s )H1( s )R ( s )C ( s )_G1( s ) G2( s )1 G1( s ) G2( s ) H1( s )G3( s )H2( s )R ( s )C ( s )_G1( s ) G2( s ) G3( s )1 G1( s ) G2( s ) H1( s )H2( s )R ( s )C ( s )_G1( s ) G2( s ) G3( s )1 G1( s ) G2( s ) H1( s ) G1( s ) G2( s ) G3( s ) H2( s )R ( s )C ( s )3、系统结构图如图 1所示,试用结构图化简的方法求 )(/)()( sRsCsG 。 )(1 sG)(2 sH)(3 sH)(1 sH)(4 sG)(3 sG)(2 sG)( sR )( sC_解: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