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5KB ,
资源ID:158924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892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延迟退休制度实施的阻碍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延迟退休制度实施的阻碍分析.doc

1、1延迟退休制度实施的阻碍分析摘 要 近年来,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对劳动力的需要不断增加,再加上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延迟退休制度是大势所趋。然而,退休制度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想顺利地推行延迟退休制度,还需多方面的考虑,克服种种阻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退休年龄 制度 阻碍 作者简介:刘一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33-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退休年龄延迟这一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关于“延退”这一话题又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同于其他宏观政策,延迟退休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公众对此定会颇加关注,考虑到种种,这一政策的提出必然不是一时的起意,其中定是经过了反复的斟酌考量。对此官方表示,从 2012 开始,中国劳动力的总量已经进入到净减少,2012 年劳动力总量、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 345 万。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强化,而且中国的人口状况从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老龄人口比例增长较快,在这种大势的条件下,延迟退休是必2然的。然而相对于官方的说辞,不少学者、民众仍然对延迟

3、退休一事持反对态度。一项政策的实施除了官方的大力推行,还必须有民众的支持,延迟退休在现在看来,之所以被一部分民众反对有其原因所在。 一、延迟退休将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就业压力可以说是实施延长退休制度所面临的最大阻碍。虽然我国的经济仍然在不断上升阶段,但是就业问题确是日益严重。据统计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 2400 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 100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 1400 万人找不到工作。这还是在经济增速高达 10%左右的支撑下。然而,我国经济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速,目前已经回落到 7%左右,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回落的可能。如果再延迟退休年龄,那么,必将出现老年

4、人占领年轻人工作岗位,加剧年轻人就业压力,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火上浇油的情况。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 600 万至 700 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 600 万至 700 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经济下滑加上延迟退休可能吃掉目前的全部就业岗位。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影响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当代的中国,就业难不仅是对知识水平较低的人以就业门槛,甚至是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也成了就业难的庞大组成,高素质人就业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人才的流失。考虑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大多数年轻人对延迟退休制度都呈消极态度。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即是为了弥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缺口,然而

5、,就当前的社会实情而言,就业市场并不完善,劳动力质量方面供需不对应,延迟退休可能不但不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现状,反而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与待业人3口增加的双重困境。 二、在业劳动者对退休的既有期望被打破 对于国家来说,当某个政策或是制度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时,应当对其给予相当的稳定性从而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什么年龄退休,什么时候能拿到养老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国家对国民的一种承诺和约定,不能轻易打破这样的契约。虽然对于一些公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来说,继续工作除了得到更优厚的待遇与地位,另一方面是自己个人社会价值的展现,其不愿意过早走入退休的行列,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普通劳动者来说,其对于退休

6、以后安养晚年这种闲适的生活是有着一定的期望的。延迟退休的实施必然会使一些本应当马上迈入“养老”生活的人“被迫”再在劳动岗位上停留几年。这不仅仅会导致劳动者的消极工作的态度,而且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普遍不满。 三、延迟退休难合中国国情 ,缺配套制度保障 延迟退休一方面是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国际上退休制度发展的普遍趋势。普遍来说,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延迟退休都有着相当的法律制度来保障。譬如日本最近颁布了修订后的高龄者就业安定法 ,规定企业有义务让员工工作到 65 岁。在一些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还有强大的工会组织进行监督,即使一个企业不景气要裁人,但顺序是先裁新进来的人,要尽量保

7、证老员工的权利。所以,对员工来讲,在一个公司干得越长,就越有保障。如果中国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也没有人会反对延退。但是,目前在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并没有如此完善的规定,相关的制度的男的到 50 岁,女的到 40 岁,单位4就不想继续聘用了,加上利益攸关的地方政府共同合谋,所以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只有 51 岁。但是,对于占劳动者总数 70%的蓝领工人,到这样的年龄段更有可能面临失业,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 “就业困难期” 。一旦失业,或者仅仅是靠非正规就业勉强维持生活,但养老保险费还得继续缴纳。如果延迟到 65 岁,那么这个“就 业困难期”可能延长到 15-20 年。这就势必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人在退休之

8、前面临着“失业”的困境,社会上的无业人士增多,无论是对于社会稳定还是经济良性发展无疑都是不利的。 四、隔代教育的传统面临冲击 在中国,有着将孩子交给父母来教养的传统。据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约有 8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 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全国则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根据一般而言的生育年龄推算现行的退休制度完全满足对于隔代教育的需要,但是若是将老年人的退休年龄推迟,那么就将导致孩子无人管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职场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全职主妇比例的减少,这就会使其对于新生儿的照养不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在美国等一些国家,有专门的婴儿托管中心,3 个月后的婴

9、儿就可以托管了。但是在中国,这种制度还尚未普及,这也是延迟退休具体实施时不得不考虑的一项问题。 五、企业成本负担加重 不仅是对于普通的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延迟退休也有不利之处。首先,在目前的五项社保费方面,给企业和职工个人带来的负担都较大。其中以养老、医保最高。以陕西为例,养老保险缴纳比例企业5需要负担 20%,职工负担 8%;医保企业 7%,个人 2%。再加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费率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近 30%。延迟退休将会增加企业相关的社保支出,家中企业负担。其次,职工年龄过大则出现工伤的的可能性将加大,对于企业而言,稳定的劳动力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大龄职工在身体

10、方面等都不如中青年职工,在从事一些工作时,容易受到伤害这不仅对与员工个人上来说是一种损害,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也是不利的。另外,对于一些较新兴的企业来说,员工的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虽然不能说大龄职工缺乏创造力,但是相对于青年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根据现行制度的有关规定,职工工作满一定年限就不能任意性的辞退,这就会使得企业冗员、效率低下。 延迟退休制度不是凭空而谈,正如官方所表明的,绝大多数中国社会学者也都认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目前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 50 年代制定的,如今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比当时多了 20 多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不足,以及全国 19 岁到 59 岁劳动力已经面临绝对减少的所谓“刘易斯拐点” ,这些现实在倒逼退休制度改革,中国别无选择。然而,在就业压力激增、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我国,推行退休延迟制度仍然面临着重重阻碍,一刀切的即刻的实施退休延迟必然不是明智之举,当下应当做的是充分分析当前现状,综合利弊,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得失,循序渐进的将改制逐步推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