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立武汉 1+8 区域性金融中心条件分析武汉 1+8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以武汉(1+8)城市经济圈为依托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城市经济圈是以武汉为圆心,周边 100 公里范围的鄂州(63 公里) 、黄石(84 公里) 、黄冈(61 公里) 、孝感(52 公里) 、咸宁(85 公里) 、仙桃(82 公里) 、天门(105 公里)和潜江市(135 公里)(注:以上均为直线距离)等 8 市构成的城市圈。武汉城市经济圈以占全省 33%的土地面积(61347 平方公里) ,集聚了全省 50.4%的总人口、60%的国内生产总值、53%的地方财政收入、57.2%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综合实力较强。 “十一五”至 2020 年期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和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重点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 一、构建武汉 1+8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金融中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国际上知名的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看,金融中心建立的条件首先应当是处于当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基础;其次,政府
3、的引导和扶持也很重要,这是金融中心得以发展的宏观基础和战略基石。20 世2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活动迅猛发展,除伦敦、纽约等原有国际金融中心外,欧、美、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努力和政策扶持陆续催生出一批大大小小的金融中心。国际上地区和国家之间争相发展金融中心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资本推动阶段,各地为了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纷纷争建金融中心的现象已达白热化。而普遍滞后的金融体系和差距甚远的金融实力,又决定了建立金融中心不是哪个城市只要力争就能实现目标的。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各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以及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讲,国内建立和发展
4、金融中心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层次已有眉目。 除香港已是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外,上海、广州(深圳) 、北京分别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应是国家建立和发展金融中心的第一层次,而西安、成都、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城市地位,都属于国内建立和发展金融中心的第二层次(伦波,2003) 。 从上述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展来看,上海、广州(深圳) 、北京同处在东部发达地区,其特有的区位、政策和观念优势使金融中心的建设远远走在国内的前列;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借西部大开发的良机紧锣密鼓、大造声势地进行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陈元生,2000;周林,2001, ) ;南京作为长
5、江流域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也在趁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之际加快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范从来,2002)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无论是从外在压力还是内在动力来说,构建一个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市场功能齐备、资金融通能力强、金融业务3辐射宽、金融机构和人才密集,在“十一五”期间能带动中部地区实现振兴和崛起的区域金融中心实为时局所需、大势所向。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与更快发展的东部相比,绝对差距在扩大。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
6、益突出。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要完成这一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强大的金融支撑是核心。然而,现实中中部发展的最大瓶颈正是“金融约束” 。主要表现在:一是中部地区金融资源聚集功能弱,导致金融资源总量满足不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中部地区市场基础薄弱,金融市场不完善,资产货币化、证券化程度低,金融尚不能充分发挥通过资金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流动的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生产要素的集中主要是靠地方行政手段在省内集中,利用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跨省集中的案例很少;三是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
7、创新能力不强,既影响中部地区资金的聚集能力,又缺少促使资本流动的金融手段;四是风险投资业务发展过慢,与该地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相称,导致大量的科学技术发明没有在本地区转化为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靠本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比较困难(周鸿卫,2002) 。要解决中部发展的“金融约束” ,需要进一步的“金融深化” ,客观上要求以某一个中心城市为依托构建区域金融中心,肩负资金的集聚和扩散职4能,从而突破金融瓶颈带动区域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中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个中心城市非武汉莫属。 武汉历史上曾以独特的区位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经济金融基础发展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金
8、融中心。据史料记载,1948 年在武汉市江汉路南段一带,在不到 2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矗立着 100 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被誉为“汉口华尔街” (李光等,2003)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金融事业发展迅速,许多金融改革与创新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金融市场建设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创办于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1984 年 9 月 15 日) 。此后,一大批城市信用合作社很快发展起来。武汉融资中心(其前身是 1986 年成立的武汉资金市场)是全国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融资量较大的资金市场,其业务一度辐射到全国的 23 个省、市、自治区的 500 余家金融机构。武汉国际信托
9、投资公司和武汉市信托投资公司(分别于 1987 年元月和 2 月份组建)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专业性信托投资公司。武汉证券公司(1988 年 3 月正式开业)是国内设立较早的股份制证券公司。武汉证券投资基金(设立于 1991 年)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地方性投资基金。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成立于 1992 年)是继深、沪证券交易所后,较早获得国务院证监会认可的证券集中交易场所,其国债业务一度在全国颇具影响。武汉企业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也都起步较早。武汉作为国家央行九大分行的所在城市之一,以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所在地,这都是长沙、南昌、合肥、郑州等省会城市所不能企及的战略资源。以金融市场上最具活力的证
10、券业发展为例,经过十多年来的规范和发展,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区域性证券市5场在市场规模、融资能力及水平、发挥市场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为武汉建成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进而成为金融中心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总之,武汉在中部金融中心的创建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发挥的功能都是中部其他省会中心城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加强武汉的中部金融中心地位,对于中部金融市场的建立和中部融资环境的改善,都将是中部崛起战略举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武汉在金融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其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其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同时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1、需要精心筹划、缜密安排。因此,通过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考察、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条件与运作模式的分析、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借鉴、武汉金融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武汉金融发展的 SWOT 分析,提出武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最后从定量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既可直接解决中部区域金融约束的实际问题,促进中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可为全国树立示范作用。毫无疑问,该课题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前瞻性,而且在实践中对中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微观主体的具体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二、建立武汉 1+8 区域性金融中心条件分析 金融中心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一系列的
12、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并且要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各种因素的聚合,才可以形成。通过对当今几个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轨迹和形成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大量聚集的金融机构 在历史上,金融中心很多是以大的都会城市为依托的,而大的都市是从港口演变而来的。因为最初的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贸易融资,为贸易融资是金融中心功能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金融服务。第三个层次就是为大企业、大财团和大机构的金融服务,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并购、上市、投融资安排,这是最高端的金融服务。从“金融中心”的名称上即可看出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和发展条件就是金融机构大
13、量聚集。各个国际金融中心都聚集了众多的本国和外国金融机构。早在 1994 年 2 月,伦敦就拥有 520 家外国银行和 173 家外国证券公司,全世界最大的 200 家银行就有 190 多家在伦敦设有分支机构。香港在 2003 年 4 月时,就拥有本地银行 53 家、外国银行 126 家、保险公司 191 家、证券机构 639 家。新加坡在 2001 年 12 月时就拥有本国银行 8 家、外国银行 125 家、保险公司 151 家、证券机构 81 家。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 2003 年 5 月时,也拥有国内银行 22 家、外资银行54 家、保险公司 22 家、证券机构 19 家。 金融机
14、构聚集在一起有成本和信息共享等许多的优势。第一,金融机构的聚集,有利于共享辅助性设施,实现规模经济。机场、通讯设施等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摊固定成本,同时为金融机构服务的辅助性产业和中介服务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信用评估等人员和机构得以成长壮大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二,金融机构集中在一起,有利于进行交流和沟通,便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客户关系,以及获得最新的资讯。虽然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7越来越多的活动可以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但是一些重大的活动,仍需面对面进行沟通和确认。当大量的金融机构集中在一起的时候,银行业内部可以发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如进行银团贷款
15、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之间也可以发展更多的合作关系。同时,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资讯的获得。第三,金融机构的聚集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风险。伴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通常会有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提高,这有利于选择不同的投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2、发达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在拉动储蓄、促进投资转换、加速信息传递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中心必须有很发达的金融市场。从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看,除了记账式的国际金融中心外,其余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第一,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
16、一应俱全。第二,交易品种繁多,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要。第三,有很大的交易量。在 2003 年初,伦敦的股票市场总市值有 17000 多亿美元,纽约股票市场总市值更是超过了 85400 多亿美元,东京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 20000 亿美元,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也超过4500 亿美元,新加坡股票市场总市值也在 970 亿美元以上。2000 年债券市值占 GDP 的比重,伦敦为 62.6%,纽约为 46.4%,东京为 39.9%,香港为 5.8%,新加坡为 18.1%。1998 年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额,伦敦为 63708亿美元,
17、纽约为 3510 亿美元,东京为 1487 亿美元,香港为 785 亿美元,新加坡为 1390 亿美元。第四,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流动资金参与金融中心的资金储备,以应付庞大的资金流动和支撑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3、强大的经济基础 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中心的成长。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贸易和投资的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产生对资金的需求,同时经济的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和储蓄的增长,进而产生对资金的供给。巨大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以及便利的资金融通渠道促使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伦敦、纽约、东京
18、等金融中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反映出经济基础对金融中心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第一大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作为宗主国,它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并从殖民地廉价收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这种不平等贸易促进了其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尽管当时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支付手段,但为了方便,很多贸易结算也通过英镑进行,伦敦凭借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英国和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开始受到削弱。一战以后,英国的出口贸易减少了近一半,传统的国际市场被他国占领,同时战争又使英国欠下了巨额债务
19、,在 1920 年的经济危机当中,英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到 1929 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战前的 14%下9降到 9%。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也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开始崛起,在工业生产、贸易和殖民地等领域同英国展开竞争。到 1929 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 1913 年的 38%上升到 48%。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英国的许多海外殖民地宣布独立,英国的经济在二战中受到重创,虚弱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撑英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反而要依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才能走上经济复苏的道路。与此相反,美国在二战中受的损失较小,经济实
20、力跃居世界第一。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大约 200亿美元。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至此,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大量的国际借贷和资本筹措集中于纽约,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八十年代迅猛发展的势头甚至让美国感到强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东京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只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和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暴露,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之中。与此相对应,
21、股票市值的大幅缩水和银行呆账坏账的大量集结,也使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受影响。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了欧洲货币市场,它是国际资本为逃避一系列的管制而产生的。在冷战初期,前苏联害怕它在美国的美元存款被美国冻结,于是将这些存款转入伦敦和巴黎的一些银行,美元离开10了美国政府的管制。1956 年,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部分英镑持有人开始抛售英镑,其结果是英格兰银行禁止英镑对外贷款,部分依靠英镑国际信贷业务的英国商人银行开拓了新的市场,它们通过有竞争力的存款利息获得美元以进行美元贷款,欧洲美元市场在伦敦出现。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美国市场利率高于 Q 条款的存款利息最高限额
22、,出现了脱媒现象:钱从定期存款中提出,转到一些不受 Q 条款限制的资产项目,银行的资金来源面临威胁。许多银行想通过建立欧洲分行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与在伦敦等地建立分行需要较高的资本要求相比,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的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建立“空壳分行”更容易。这些地方对欧洲货币业务没有贷款额、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方面的限制。因此,这些地方虽然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却因为特殊的条件在特定的时期发展成为欧洲货币中心。但是,由于金融自由化已成全球趋势,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纯粹“空壳欧洲货币中心”优势不在,而这些地方本身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因此开始受到冷落。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4、良好的政治和法制环境 一个地区政治是否稳定,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也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是决定该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瑞士的苏黎世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政治长期稳定。瑞士凭其“永久中立国”的特殊地位,成为资金避风港。二战期间,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瑞士乘机扩展黄金市场,使苏黎世成为重要的黄金交易中心。如果一个地区政局不稳,长期处于战争中或存在战争威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