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前环境下建筑节能技术选择及其政策摘要: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重大比例,应用节能技术、推行建筑节能政策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当今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的途径,对制定和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和政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节能;节能技术;节能政策 Abstract: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ccupies a major propor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h
2、e construction of energy-efficient policies related to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urr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ts policy analysis and research,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way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nd its polic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C
3、hinas building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has a strong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nergy-saving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policy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很重要的战略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2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2 建筑节能的涵义及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地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 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 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 45%。我国
5、现有的建筑面积为 400 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 20 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实行建筑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业耗能量巨大,建筑节能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生活的需要。建造节能环保是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33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3.1 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
6、面: (1)建筑节能技术含量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慢。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 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 且呈不平衡发展状态, 南方慢于北方。从整体上说, 我国现有建筑能耗水平与传统建筑相比变化不大, 有的甚至还不如传统建筑。二是建筑物使用寿命过短。建国以来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 30a , 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是资源和能源浪费大。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总能耗是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 3-4 倍, 外墙为 4-5 倍, 屋顶为 2.5-5.5 倍, 外窗为 1.5-2.2 倍, 门窗透气性为3-6 倍。特别是“毛坯房”大行其道,二
7、次装修造成大量浪费。 (2)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弱。一是开发商缺乏建造节能建筑的政策激励。要达到国家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 每平方米至少要增加 40 元以上的建设成本, 由于执行无奖励、违规成本低, 开发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 自然不会主动执行节能建筑技术标准。二是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尚未完善。在节能法颁布后亟待建立新的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与规定等。三是政策执行透乏力。我国明确了实行分户计量收费的改革方向, 由于供热企业无力承担供热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改造大量的初始投资费用, 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3.2 建筑节能技术现状 4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
8、,主要采取了先新建后改造的策略,但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耗能建筑比例大,我国每年新建房屋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中,仅 4%采取了节能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 3 倍以上。(2)建筑节能状况落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未予以重视,造成我国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 35 倍,外窗传热系数为 23 倍,屋面传热系数为 36 倍。 拥有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是推行建筑节能的必要前提
9、。由于国家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套不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国家及地方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支持不够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发展缓慢。然而,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技术,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支持。 (1)墙体节能技术包括: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2)加气混凝土墙体;3)外墙抹保温砂浆;4)保温复合外墙。在建筑施工中,为达到墙体节能效果,采用了保温复合墙的做法,目前所建造的保温复合外墙从构造形式上分为 3 种:内保温复合墙;夹心复合墙;外保温墙。 (2)屋面节能技术屋面节能问题不仅与外界气候环境有关,还与建5筑物的主体结构、
10、构造有关。顶层房间耗热量较大,热环境条件差,从节能和改善热环境来看,都有必要加强屋顶的热工性能。目前采用以下几种屋面技术:高效保温材料;保温隔热通风屋顶;屋面铺 PIB 型预制板;岩棉复合屋顶隔热保温板。 (3)门窗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和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要差得多,门窗还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因而改善窗户和门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约能源、提高热舒适性的一个重点。 (4)太阳能节能应用技术目前许多地区都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进行住宅建筑节能。在居住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作用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发电。 4 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的途径 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是
11、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的效用检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及其政策的基本策略是,既要注重政策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又要紧扣建筑节能技术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避免均衡用力而乏力。 4.1 强化建筑节能的技术规划与设计 建筑节能首先要从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做起,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从规划和设计入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4.2 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与监管体系 在节约能源法中增加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具体规定,6研究制定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专门法规,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建筑
12、节能技术政策制定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规定,完善和修订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节能检查监测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控制其建筑能耗。 4.3 加大太阳能等可再生新型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 建立中央财政预算支持的节能基金,用于重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收费制度改革及相关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对位于建筑气候区为日照时间长的地区,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力度,比如:城市的公共照明使用太阳能路灯,包括街道、公园和住宅小区等;居民生活热水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4.4 加强采暖系统的节能 对位于建筑气候区为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做好建筑物室内采暖保温工作尤为重要,同时采暖耗能也是建筑物使用能耗的“大
13、户” ,是建筑节能的工作重点。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采暖管网,尽量缩短室外管道的长度,加强管道的保温,提高室外管道的输送效率。 (2)优选采暖设备,改善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3)优化采暖供热方式,优先考虑集中供热,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消耗。 (4)改革现有采暖供热收费制度,逐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 4.5 提高公众建筑节能意识 7经常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提高参与建设活动各方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 4.6 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发展建筑节能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引
14、进国外先进适宜的技术和产品,加速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5 结论 随着当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能耗的相对值和绝对值都将持续增长。建筑节能可缓解能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只要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培养城市市民的节能意识。才能改变建筑能耗大的现状,达到节能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珠,张泽平,刘元珍,穆启华.建筑节能的一项新技术J.工程力学,2006,23(增刊 II). 2 涂逢样.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郑娟尔,吴次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 中国软科学,2005(5):7175. 4 陈超等,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J.暖通空调,2002.32(6):4043.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研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