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摘 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进行了重新思考,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与创新,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总结和自主探索,取得的理论与实践硕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及至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质;再认识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区别于其它社会的根本属性,是对“社会主义”做出的最高最深层次的概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必然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曲折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亦是如此。
2、 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再认识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源。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 哥达纲领批判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其特征可总结为:1.生产力高度发达;2.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3.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4.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5.消灭了阶级差别;6.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恩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大致设想,该设想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前提,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人类解放,使每个人得到2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特征被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形态的根本
3、区别。 (二)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特征 列宁对社会主义产生新认识的根本是在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果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没有顾及到俄国生产力落后的实际,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威胁苏维埃政权的生存,被迫终止。俄国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一切从现有比较落后的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在坚持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掌握基本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本标准,把生产力关系调整到与现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程度” 。1随着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为丰富,可概括为:1.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3.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4.利用资本主义,包括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5.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列宁还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普鲁士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等。遗憾的是,列宁过早去世,这些探索未能继续深入下去。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毛泽东并未从本质上来认识社会主义,但对其认识的领域比较全面,抓住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一些重要方面。1956 年后,毛泽东开始从中3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进
5、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状况必然要求解放和提高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等;也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 。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解” ,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2这些思想都抓住了社会主义带本质性的问题,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尤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全面而深入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为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直接理论。 二、改革开放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对
6、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不仅纠正了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僵化或片面地理解,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是从中国实践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出发的。1980 年,邓小平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解译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4现社会主义本质
7、的途径和手段。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是在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生产力最重要。因此,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生产力联系起来,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 。3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在改革原有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它体制存在的弊病,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
8、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发展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基础,还得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归部分人所有,这样才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当然,达到共同富裕是有阶段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逐步完善而充分体现出来。(二)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到 20 世纪末,中国已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之初,在建党 80 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
9、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5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4这是我们党首次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写入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再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本质与共产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融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再认识 十六大以来,随着党对社会主义与人的关系认识的地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
10、展观的核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且有阶段性的和谐,它既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社会和谐,也不同于过去或未来社会的和谐,而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社会和谐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权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均衡发发展,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相处。 另外,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八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
11、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对此,习近平指出,八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 。之后,在河北省考察时,又强6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再次为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拓宽了思路。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不仅纠正了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僵化或片面地理解,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一)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12、会前中国误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当成社会主义本质,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结果导致越来越穷。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继承并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实际,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走自己的路,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解释并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和生产力的关系,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
13、)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重大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取得的成果以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博得了世界的关注,这种模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7是一种试验,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经验,给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不太发达的国家带来了重大启示,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甚至总结出中国成功的公式: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完善,科学地回应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难题。中国各民族将坚持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 5 卷)M.人民出版社,1977.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裴晋坪(1961-) ,男,河南南阳人,大学本科,中共南阳市宛城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