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2.50KB ,
资源ID:1595243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952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消失的古滇国.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消失的古滇国.doc

1、1消失的古滇国雷电交加 古墓惊现 1966 年的雨季,玉溪市江川县暴雨不断,闪电和滚雷像是长了眼睛,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频频袭击抚仙湖西南面的李家山,李家山脚下的村子叫早街村,由于出门随时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早街村的村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上山了。雷电通常袭击的是最高最突出的物体,然而在片群山之中,李家山是最矮的一座,为什么雷电如此偏爱李家山呢? 终于有一天雨过天晴,村民李元华和几个胆大的老乡,拿着工具,爬上了李家山开地,被暴雨连续冲刷后的山体十分松软,乡亲们挖着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露了出来,锅盖,剑,小杠子,有铁,有铜,这些看似破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出于好奇,他们把东西带下了山,李家山上挖出奇

2、怪东西的消息在早街村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上山去找,几乎没有人空手而归。原来,是地下的金属把闪电引到了这里。然而当地人认为,从土里出来的东西晦气,加上破烂不堪,大伙很快对此失去兴趣,老李觉得,与其把这些晦气的东西扔掉,不如拿到供销社去碰碰运气。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对此,似乎却没有多大兴趣,因为这些从地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大伙从来没有见过的古怪东西,稍微一敲,碎渣子就掉了下来,他觉得,这就是值不了几个钱的破铜烂铁。然而,在县里却又有个规定,凡是村民送到供销社的东西,必须上交到县里。无奈之下,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只能把这些东西移交到县里,2然而县里的同志却表示,这些东西叫做生铜,如果有他

3、们就收。于是,供销社勉强按照破铜烂铁的价格,每公斤两块九毛九买下了老李拿来的东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的有农民拿着这些东西来卖,很快在整个江川县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消息传到了江川县文化馆馆长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文化馆馆长急忙向县委反映,并打电话给省博物馆的同事,让他们来鉴别,就这样,一行专家一起配合来到了李家山,亲自查看。经过鉴定后,专家们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这些看似破烂的铜器都是殉葬品,而李家山就隐藏着个墓葬群。 滇王金印乍现 两干七百多年前,楚国有一个叫庄?的将领,他在云南地区建立了一个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古老王国,叫做古滇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 。当时,那里的人制造了无数价值连城的青铜

4、器和金器,然而就在古滇国最辉煌的时候,它却从历史中神秘地消失了,自从公元前 86 年之后,我们在史书中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古滇国的记载,它那传说中宏伟的都城也不知去向。当地一直盛传,抚仙湖底的古城就是消失了的古滇国国都。 我们提到的古滇国,它的中心区域就在抚仙湖这一带,公元前 109年的时候,汉武大帝赐给了古滇国国君一枚金印,这枚金印就代表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权的一种承认和肯定,但是古滇国却神秘的消失了,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这枚印章也下落不明了,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间到了千年之后的 1956 年,这枚印章却出现在玉溪市晋宁县石寨山的一座墓葬当中。 31953 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

5、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 3 年的努力,1956 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 200 米,南北长 500 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 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开始崭露头角。

6、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 号墓中出土了枚金印“滇王之印” , 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这么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4现在李家山也出现些墓葬,同时出土的还有众多的青铜器,从空间距离上看,石寨山和李家

7、山之间只有 30 多公里,那是不是也预示着李家山和石寨山本身就同属于个文明呢?那么李家山墓葬当中得人到底又是谁呢? 价值连城青铜器 李家山能不能像石寨山一样也找到滇王印呢?云南省派出一支考古队,对李家山墓葬群进行了发掘,考古队员共清理出 27 座墓葬,出现在他们眼前的陪葬品,让他们目瞪口呆。最大的特点就是铜器特别多,单是一般的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就有十几件,更别说大型墓已经达到了几百件上千件,这一次考古发掘更出土了两干多件青铜器,接近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数量的一半,这些器物都极其精美,很多在中原地区从未见过,比如贮贝器。 古滇国时期,人们大量使用贝币来作交易。由于贝币数量多、不易携带,因此

8、一种专门用来盛装贝币的器物就诞生了,这就是贮贝器。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大致把贮贝器分为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铜鼓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等五种不同类型。一件古滇国时期的祭祀场面贮贝器,高 30 厘米,该贮贝器由一铜鼓改装而成,有底,有盖,盖径 32 厘米,属于铜鼓形贮贝器的范畴,时代为西汉时期。盖上雕铸各种人物 34 名,马 3 匹,牛 1 头,犬 1 只。器物的中心处是三面铜鼓叠摞在一起,呈柱状;其左正在进行祭祀活动,有坐者,有跪者,有被捆绑于木牌之上者,还有头颅被斩落只剩下身躯者;其右的中心人物是一名女子,身体鎏金,由两人抬着,前后皆有骑马开道者,周围跟着5头顶种子筐者、肩扛

9、铜锄者、手持点种棒者等,这名女子显然是祭祀活动中类似于主祭人之类的角色。滇国青铜文化研究专家张增祺先生研究后证实,上述的这件贮贝器器盖所反映的是滇族内部一次与农业有关的祭祀活动,而器盖中心位置上的叠摞铜鼓,则是农业之神的象征物。这也彰显了云南的民族特色。 又如战国古滇国立牛铜芦笙通高 28.2厘米,1972 年云南江川李家山 24 号墓出土,断代为战国时期。该件葫芦笙的音斗部分仿葫芦形状制作,器体正面开有 5 个孔,背面开有个孔。孔内原应插有竹管,出土时已腐朽无存。上部为曲管,曲管上开一个小孔,并于顶部焊接一头小牛形象。牛呈站立状,角长而内翘,长尾拖于地,显得恬静而可爱。好像小牛是从器底一直攀

10、爬上来,至顶部时由于重量的作用而使得器管自然弯曲。造型之奇特,构思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古滇国青铜乐器中,吹奏类乐器以葫芦笙为主。笙是中国古乐器之一,属“八音”中的“匏音” 。云南许多民族皆以葫芦笙作为乐器。令人最为拍案叫绝的自然是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青铜舞蹈图像,尊尊舞姿优美生动的青铜舞俑,将两干多年前古滇人的舞蹈形态真实直观地、可触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古滇国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繁复多样,民族地域特征鲜明,部分舞蹈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和表演技艺。这些舞蹈图像充分说明,古滇国舞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劳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古滇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古滇国的人们为什么对舞蹈情有独钟呢?在

11、古滇国时期,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万物神灵,相信祭祀活动能取悦神灵以得到神灵庇护,因此祭祀活动受到古滇国统治政权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6和财力,频繁地举行祭祀活动,青铜器物上可见多种不同内容、形式的祭祀活动场景。古滇国祭祀必有舞蹈,歌舞敬神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舞蹈图像中的舞蹈大多与祭祀神灵紧密相关。古滇国出现的歌舞者主要由五种表演身份组成:巫师、祭师、歌舞奴、歌舞艺人、普通歌舞者。专用祭祀舞场与娱乐场所出现。古滇国祭祀舞蹈,因不同的祭祀对象会使用不同的祭祀场所:专用祭祀舞蹈广场、专用祭祀房屋、专用舞台雏形、专用祭祀船、专用娱乐场所。古滇国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奇美的舞姿造型、独

12、特的舞蹈服饰,均源自滇人对美的认知和他们的舞蹈审美意识。滇人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等综合因素紧密相关。 一是农耕稻作文化审美观念。农耕生产中人与土地形成紧密联系,这种关系自然形成了古滇国舞蹈中出现的跪坐式舞姿形态,跪坐式舞蹈以低度空间形式感流露出人们对土地的眷恋与依赖。二是游牧狩猎文化审美理念。人兽博弈的力量审美体验。狩猎生产方式中,人与猎物博弈使人在生存实践中感知到力量的美,产生对力量的崇敬以及审美理念。因此在滇人的舞蹈中同样具有豪放、阳刚、节奏感强烈的舞蹈风格,这正是滇人游牧狩猎文化的特征。群体圈舞的审美认知。古滇国盛行集体围圈舞蹈形式,这

13、源自他们白天集体围猎、集体围火而食,夜晚集体围火而舞、围火而宿的游牧狩猎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原始宗教观念下的舞蹈审美意识。滇人信仰原始宗教,他们用有形的肢体去靠近无形的神灵,使舞蹈审美意识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威严与魅惑并行的审美显现和崇拜自然物的审美感悟。滇人将许多自然界物体视为崇拜图腾,因此7古滇国舞蹈中出现许多模仿图腾物的形态和舞姿。有用鸟羽装饰人体,模仿鸟的姿态跳舞,形成双展臂、立腕翘掌的鹭鸟姿态;有以蛙的形态跳舞,形成古滇国巫舞的典型动作符号。各类图腾舞姿一方面满足了滇人与神相通的心愿,另一方面又创新了舞蹈的形式与内容,使滇人有了更多的舞蹈审美体验和感悟。 自然环境影响舞蹈审美。不同

14、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的舞蹈审美情趣。古滇国位于云贵高原滇池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了滇人的审美心态。一是高原舞蹈动律的审美意境:屈膝与颤膝动律。古滇国舞姿中腿部多为屈膝姿态,即是高原人民在生产生活进程中,因氧不足易疲劳而放松腿部的休整动态,由此形成高原民族舞蹈屈膝、颤膝的动律特征。摆胯与一顺边动律。古滇国舞蹈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的一顺边动律,在青铜舞蹈图像里,有许多左手左脚同在一侧的舞姿,俗称“顺拐” ,这是高原人民劳动生活中为减轻肩扛、背驮的重量顺势而为的动态。优美的“四人铜铃舞”摆胯动律,特征突出,这种动态与今天傣族舞姿中的“三道弯”极其相似,可能形成于古百越人对蛇的

15、崇拜与对流水的喜爱。二是生活习俗中的审美意象:人们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会形成一些特定的生活习俗,并反映在舞蹈文化中,形成独具民族地域风俗的审美意象。跣足、裸体、文身的审美观和衣无袖与衣饰尾的舞蹈服饰审美观。这些特征一方面源自民族古老的生活习俗,一方面也与古滇国区域气候温暖、水域丰富相关,由此还产生出滇人喜爱在水中行船上载歌载舞的审美习俗。这些习俗对舞蹈的影响表现为:无袖与短袖衣可让舞者手臂、手腕载上臂环、手镯等装饰物,在舞动时8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成为舞蹈的伴奏。 古滇青铜器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支夺目的奇葩,以其造型精美奇特、纹饰细腻丰富闻名于世,其写实性之强,构思巧妙,独树一

16、帜。滇国的先民们把当时耕作、畜牧、纺织、狩猎、战争等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凝聚在青铜器上,十分精美。 经过数以干计的青铜器的出现,使李家山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金山,这巨大财富的主人到底是谁?究竟谁能富可敌国?难道是滇王吗?然而能证明滇王身份的金印,并没有在李家山发现,这一度使考占工作陷入僵局。就在这个时候,个转折出现了,24 号出土了举世闻名的牛虎铜案,牛虎铜案高 43 厘米,长 76 厘米,是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它的意义一直被人们议论纷纷,牛虎铜案使李家山震惊全国,因为祭祀品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核心就在附近李家山的墓葬里会不会埋葬着滇王呢?他会不会是传说中抚仙湖底古城的主人呢?由于直没有发现

17、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李家山又陷入了沉寂。 抚仙湖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1991 年,一支硅矿开采队来到李家山探矿,然而,他们的到来使已经平静了 20 年的李家山风云再起。在探取硅矿的时候,有一条探沟一直延伸到李家山西南坡的山顶,刚刚达到山顶的顶部,一个中型墓葬突然出现在眼前,刘学义连忙请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张新宁到实地勘察,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又有 60 座古墓葬重见天日。随之又发现两干余件青铜器,经过考证,李家山墓葬的年代,一直延续到东汉,这中间历经了四五百年,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要选择李家山作为安葬地呢?这到底9意味着什么,随着清理工作进入尾声,考古人员突

18、然发现,先后两次在李家山发掘的 87 座墓葬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从山顶向下看,星云湖好像就一直在山脚下,然而李家山所有墓葬的方向无一例外的朝着远处两座山的狭小豁口,从这个豁口可隐约看到抚仙湖的水面,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墓葬放弃朝向近在咫尺的星云湖而朝向了遥远的抚仙湖呢?说明这些墓葬和抚仙湖必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人们总认为逝者下葬后一定要面朝自己的家乡。而李家山的这块墓地虽然不是滇王墓,但这是滇王族非常重要的一块墓地,李家山这一带应该是滇王行宫,而滇王也经常到此处举行祭祀活动,而且在李家山出土的贮贝器上铸造的船只和人,无疑都说明着滇王经常划船到此处。而李家山的墓地应该就是滇王兄弟的墓葬。到目前为止

19、,李家山已经出土了四千多件青铜器,而据专家说,李家山恐怕现在还有等待挖掘的墓葬有两百多座,而这些墓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朝向都是指向了抚仙湖,难道说,李家山的这些墓主人都是从抚仙湖这儿出来的吗? 水下秘密 1992 年,潜水探险家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无意中发现了无数堆积如山的巨大石块,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石块的形状非常规则,很像一座不知什么原因坍塌的古老建筑,如果这些石块原来就是座城市,那么它会不会就是云南曾经神秘消失的古滇国?水下是否还留存有古滇国辉煌_时的证据?在随后的几次探险中,耿卫发现,这样的大石头开始越来越多,规模之大令人震撼,从石料上附着的厚厚的青苔来看,这些拓头的年代已经

20、非常乡远,但是,这些石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满腹狐疑向耿卫不由得想到了个关于抚仙湖的神秘传说,就是抚仙湖里的神秘10古城。 耿卫通过对水底的探测,发现了很多可疑的地方,在抚仙湖的东北方向,扫描到了很多奇怪的图像,这些图像很可能就说明水下存在巨型建筑,这些建筑在水下的面积达到了 2.4 平方公里,而其中看起来最完整的是在距离湖边 100 米的 F16 区。F16 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那里是否存在还没有被发现的古代遗迹,如果这里是一座建筑,从它的里面是否可以找到古代滇国遗留下来的证据?揭开水底古城真正身份的关键很可能就藏在这里。随着潜水员越潜越深,水下巨大的石块也越来越规则,可是却没有找到任何有

21、价值的东西,如果 F16 区是建筑,至少应该有些残存下来的痕迹,难道是猜测并不正确,这里根本不是建筑?尽管没有任何发现,但是没有探测完整的区域,谁也无法肯定这里到底是不是建筑。终于,在 F16 区域的最高点,潜水员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石头上呈现出三个又一样的符号,像是古滇国的一种文字,在任何一项考古当中,符号一旦出现,就透露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巨石上奇怪的符号是不是就能起到文字的作用呢?人们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不过就这么孤零零的几个符号似乎也不能够让我们完完全全的去了解它。神秘的符号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正在大伙一筹募展之际,突然一个复杂的图形出现了,是一张牙齿呈三角状的人面,这和李家山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的所雕刻的祭祀颇为相像,青铜器上的祭祀同样是张着嘴,露出尖牙,而水下石头上的这张扁形脸面是否就是那时对祭祀形象的描绘。紧接着,潜水员就在水下找到了一个高台式的建筑,这个建筑是由石块石条构建而成,高度达到 19 米,底边达到了 90 米,在第一和第二层台阶的最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