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述【摘要】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恰到好处,翻译和传播效果明显。本文将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的实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分析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表明翻译生态学理论对纪录片翻译具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三维转换 翻译策略 舌尖上的中国 一、引言 21 世纪初,媒体频频曝光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一些中国企业的诚信和中国食品的形象均遭到质疑,民众需要找回对日常食品的信心,需要对中国传统美食正面的报导。在此形势下, 舌尖上的中国于 2012年不胫而走,横扫银屏。这部里程碑式的国产纪
2、录片以传统中国美食为拍摄题材,展示了中华灿烂的的饮食文化。帮人们重新找回久违的食物之中蕴含的人情味和信任感。当然,此片的成功离不开对其文本的翻译。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角度出发,探讨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的可取之处,从而试图为其他纪录片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二、翻译生态学 在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清华教授胡庚申于2001 年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个崭新的翻译理论。这是一个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胡庚申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在他看来,翻译活动是人类交际活动的一部分,又和生物界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翻译活动。只有主动
3、地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并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译文才会在“汰弱留强”的适应性选择中存活并具有“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翻译的核心是“译者中心” 。翻译过程是译者的适应选择性和选择性适应。翻译方法主要表现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三、三维转换理论指导下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策略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出发,对翻译的本质、原则、方法等做了一定的阐述。笔者试图从 s 三维转换的层面,双向探讨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尽量真实地再现原文的意图,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
4、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受其影响,其构句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译者需不断适应两种语言生态环境并做出灵活转换。 例 1:浙江的老包找笋,先找到竹子,顺着竹鞭挖,找到笋之后轻刨轻取,不伤根,笋取出来后,盖好土。 译文:Bao always looks for four years old bamboo plant before locating bamboo shoots. Digging along the bamboo rhizome, and takes out the shoots gently to prevent the sh
5、oots from being harmed. Finally covers them with earth. 分析: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句子的逻辑关系是隐性的。英语句法结构严谨,其逻辑关系是显性的,多用连接词。文中使用了动名词 “digging”、连接词“before”和“and”等, 将各个松散的短句链接在一起,从而使目标读者能清晰理解原文的意思。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避免从译语文化出发曲解原文。字幕翻译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文化维的考虑。 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了大量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词汇
6、,翻译这些词时,就要选择适当的策略。既要将我们文化内涵丰富的饮食词汇准确地地传达给西方读者,同时又要具有中国特色,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影响世界。 例 2:时间越久,酒越醇香。黄酒绵长而厚重,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 译文:The longer the time, the more fragrant the wine will become. Huangjius flavor is thick and strong, and it stays for long.The Chinese can taste both the “tenderness” and the
7、 “toughness” in the wine. 分析:酒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句翻译的难点是对“绵长” 、 “厚重”和“刚柔”的处理。为了准确传递酒文化的内涵,译者没有采用直译法,而是在适应原文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分别将其译为“thick and strong”, “stays for long”, “tenderness” 和“toughness” ,恰当的作出了文化层面的转换。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把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要实现交际的目的,就要注意吸引读者
8、的眼球。在纽马克看来,交际翻译着力于强调译文目标读者的反馈,关注信息产生的效果。如果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不好,那就会在外国受中产生误解,自然达不到交流的意图。 四、结论 舌尖上的中国的英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文字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交流等方面。鉴于此,翻译时译者应当从多维的角度进行选择和转换。生态翻译学恰好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颇强的翻译理论。实践证明,坚持三维转换的同时兼顾交际的意图,综合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要素,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中华饮食文化准确地展现给西方观众和读者。传播到海外文明和使得报告的意图全面准确地展现给西方读者。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