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对经济增长、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就业乃民生之本,贸易政策也要把追求就业增长和就业质量提高作为核心目标。加工贸易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外经贸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国内外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已经存在比较多的文献和成果,本文正是在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的研究文献。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
2、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加工贸易的定义,有关专业市场趣味的相关理论以及有关建立专业市场的国内理论研究。1有关“加工贸易”的概念按照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简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曲建(1999)认为,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罗丹(2008)认为,从经济学新古典理论
3、的视角来看,加工贸易的出现是以两种经济理论为支撑的,一是比较优势理论,二是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是相对于绝对优势而言的。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分工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就可以从中得到利益。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之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2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以
4、比较优势理论为框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证明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以制造业为例,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相对稀缺度和价格不同,让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在例如中国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内完成,就能通过节省成本而获得比较优势。2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21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张华初和李永杰(2004)凯恩斯认为,新增的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的增加。生产资料部门由于需求增加,就业人数以及人们的收入也随着增加。随着收入提高,生产资料部门的消费也增加。消费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国民收入也随着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的增加
5、会数倍于原先投资的若干倍。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国内乘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就像国内新增投资一样,也能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当商品和服务对国外出口时,本国相应部门的就业量就能够增加。由于关联效应,该部门能带动其他部门就业的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就业也会成倍地增加。加工贸易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其出口带动就业增加的效果比较显著。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来带动我国就业的增长。蒋荷新(2007)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吸引外资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刚刚起步,以来自港台的中小企业为主在广
6、东省投资设厂,承接香港企业转手而来的订单,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新加坡也开始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这时,进料加工开始成为主要的加工贸易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加工贸易的发展走上新台阶,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劳动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中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也由1990年时的288,上升到2000和2001年的72和373。根据钱纳里和斯特劳特著名的“两缺
7、口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储蓄”、“外汇”两缺口难题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以及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进口,而引进和利用外国资源,是发展中国家解决两缺口,推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的积极对策。但是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没有对外部资源如何对本国就业产生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坎普贝尔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道国具有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双重影响,并可将其再细分为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创造和转移效应。就业创造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新建生产企业的方式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带动关联企业的生产和
8、服务如当地企业为外资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品分销、维修代理等间接创造就业机会。就业转移效应则表现为当外商投资企业大量采用并购当地企业等形式进行生产则可能会导致直接的就业减少效应,而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导致了对进口的依赖或者对现有国内企业产生挤出,则会间接地减少东道国总体的就业水平。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区位三个方面。从就业数量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东2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际分析关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盛斌和牛蕊(2009)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
9、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许统生和涂远芬(2009)比较不同时段进出口贸易开放度总体与区域的就业贡献率,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各地区应坚持发挥其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就业。曾国平、刘娟和曹跃群2008认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在短期上有促进作用,长期上有冲击作用;而进口对就业在短期上有滞后的促进作用,长期上有稳定的促进作
10、用。张华初和李永杰2004利用第二产业中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来估算加工贸4易从业人员的变动,认为加工贸易带动了就业,并且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曾卫锋(2006)依据制造业就业数量的变化来推测加工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认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制造业劳动就业数量的增加。朱启荣和孟凡艳2007、林霓裳2009、阎国庆等2009基于时间序列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改善我国就业状况有积极作用。乔晶和刘星(2011)认为,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加工贸易出口为中国基于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就业增长提
11、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通道。并且加工贸易出口扩张也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了关联产业的就业。但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加工贸易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正在削弱。另外,从加工贸易进口来看,加工贸易进口会冲击国内相关产业、抑制相关部门的发展进而负面影响就业。并且,通过加工贸易进口,我国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可能引致劳动节省型的技术进步,也会引起我国大量低素质劳动力与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化的适配问题,从而对我国就业产生负向冲击。但由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这种负面影响随着时间变化在减弱。3相关对策朱启荣和孟凡艳(2007)认
12、为,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资本和技术要素相对短缺的国家。以外商为主体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采取“两头在外”经营方式,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资本要素,利用其技术优势和我国廉价劳动资源优势,加工制成品后,将之出口到国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和技术要素短缺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还改善了我国的就业状况,因此,国家应该继续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其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出更大贡献。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85以上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
13、东、福建、浙江沿海发达地区2005年,仅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值就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5212。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被削弱,另外,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较少,其廉价的劳动力资5源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国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由西向东梯次推进的地区分工新格局。一方面,可以减少发达地区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对其加工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提供较多的就
14、业机会。乔晶和刘星(2011)认为,第一,继续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中国基于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切入产品内分工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理选择。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的缓解了国内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就业增加。但注意到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有所削弱。因此,结合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域差异事实,为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推进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尤为必要。为避免原有竞争优势丧失及自身结构升级的需要,东部地区应不失时机地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开放的
15、步伐,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国际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中争夺更多的资本、技术、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合理引导加工贸易进口发展,正确认识加工贸易进口的作用。尽管总体上说加工贸易进口对中国就业有负面影响,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加工贸易进口也能带来技术溢出,会扩大产出从而促进就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面作用正在扩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加工贸易进口暂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而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而应该妥善应对那些可能会给产业和就业带来较大冲击的短期大量进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控制进口规模适当的同时,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消化吸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眼点,注重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
16、平。中国在控制进口规模适当的同时,应加大对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我国整体的技术水平。蒋荷新(2007)认为,我国应该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发挥加工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加工环节、提升国内加工度,提高加工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以加工贸易带动本土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降低加工贸易的就业转移效应;拓展制造业领域以外的加工贸易,增加就业机会。4总体评述6中国的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是很多公众和政策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统计资料的局限,缺乏对加工贸易相关的就业人数统计,因而国内对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的研究相当匮乏,已有分析也大多
17、建立在估算的基础上,并且由于不同学者进行估算时的依据和方法有很大不同,结论也大相径庭。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假说层面,仅有的个别实证研究,也大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以全国总体样本检验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没有从事加工贸易行业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所以国内学者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作用看法不一。参考文献1曲建从经济战略发展高度正确认识我国加工贸易J特区经济,1999082罗丹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压力及转型方向J山东经济,2008113张华初,李永杰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464蒋荷新不同时期我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7035盛斌,
18、牛蕊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9126许统生,涂远芬贸易开放度的就业贡献率比较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957曾国平,刘娟,曹跃群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水平影响的VAR动态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08128朱启荣,孟凡艳中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9闫国庆,孙琪,仲鸿生,赵娜,荆娴我国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J经济研究,20095710林霓裳加工贸易出口对我国工业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家,2009311乔晶,刘星中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0212大卫李嘉图
19、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513赫克歇尔俄林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M上海人名出版社,200314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5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M上海人海人民出版社,20061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加工贸易的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031117裴长洪,彭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宏观经济研究,2006118曾卫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319WOODADRIANNORTHSOUTHTRADE,EMPLOYMENTANDINEQUALITYCHANGINGFORTUNESINASKILLDRIVENWORLDMOXFORDCLARENDONPRESS,199420MARTINJ,JEVANSNOTESONMEASURINGTHEEMPLOYMENTDISPLACEMENTEFFECTSOFTRADEBYTHEACCOUNTINGPROCEDUREJOXFORDECONOMICPAPERS,1981,33115416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