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5.50KB ,
资源ID:159651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96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AED及中国公众急救的尴尬.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AED及中国公众急救的尴尬.doc

1、AED 及中国公众急救的尴尬美国的“公众可获取的除颤器”计划不仅规定在公共场所安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鼓励普通大众、非专业人员接受培训从而能随时使用 AED,而且还有好撒玛利亚人法来保护每一位施救者。而中国目前在应急救护方面,比起“不会救” ,更大的问题在于“不敢救” “我爷爷今年已经第二次突发心脏病住院了,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所以报名了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吴女士说。在培训的课堂上,她第一次知道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存在。 AED 是一种急救设备,操作简便,可以为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帮助发生心室颤动的病人恢复心律。全球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病率达900 万例

2、,我国每年约 16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 AED 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我当时就想,这种救命的东西,以前怎么从来没见到过呢?”吴女士觉得非常不解。其实,AED 在国外已经覆盖率非常高,国内在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有所配备。只不过,它们并不为民众所熟知,因此也没什么人会注意到。 救命用的“摆设” 从 2006 年开始,北京首都机场开始配备 AED,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三个航站楼共配有 76 台。 中国新闻周刊实地调查发现,在 2 号航站楼的出发大厅内,两个问询处的旁边,各有一台

3、AED 设备。每一台都装在一个与消火栓差不多大的金属箱里,金属箱上有着醒目的“AED”字样和带急救图案的心形标识。金属箱内的除颤器完好,但箱子却上了锁。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钥匙在问询处人员的手中。在金属箱外的墙面上,还贴着一张“AED 操作指南” ,用 8 幅图示和中英文双语,写明了使用方法。操作指南上着重标出, “本套设备仅供医务人员以及在心肺复苏和AED 使用方面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使用” 。 1 号航站楼内,在出发大厅内安装的除颤器同样被上了锁。而 3 号航站楼的到达大厅内的 3 台除颤器都没有上锁,旅客可以自行打开使用。除颤器旁边除了操作指南,还有一本说明书。 三座航站楼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从

4、没见过有人使用心脏除颤器。而在设备附近值班的机场工作人员虽然知道这是抢救用的 AED 设备,但对于具体的使用方法都不清楚。其中一人说,虽然允许旅客使用除颤器,但是他们更建议直接通知机场医院的急诊医生。而即使有乘客突发心脏病需要抢救,通常也不会用到这种除颤器。 “急救医生都会携带抢救设备,比这种除颤器还先进。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首都机场管理人员说,实际上,对于机场来说,AED 已经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有人认为我们装上了却没有人用,是一种浪费。但是目前的状况是,虽然我们有负责维护的人,真正需要用到它的突发状况极少,而且也确实没有人敢用。 ” 实际上,一台 AED 设备的有效使用范围只有直径

5、 100 米的区域。在这个范围外,获取 AED 所需的时间就可能延误最佳抢救时间。而且 AED设备每 23 年就需要更换粘贴式电极和电池。因此,那些被锁起来常年不用的 AED 设备可以说真的就是摆设。 不过,有 76 台 AED 设备的首都机场已经算是有据可查的场所中配备较多的地点之一。根据公开资料,中国目前已配备的 AED 设备数目不超过 1000 台。除了首都机场之外,海口美兰机场配有 15 台,杭州在机场、车站、市民中心配备的 AED 共有 15 台,上海从 2015 年起在公共场所陆续配置了 315 台。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政府每年提供 3000 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公共除颤

6、计划,急救车 5 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部依法设置 AED,目前社会保有量超过 100 万台,平均每 10 万人 317 台。在日本,每 10 万人配备 AED 的数字为 235 台。即使在香港地区,这一数字也达到每 10 万人 10 台。中国大陆在配备数量极其不足的情况下,让 AED 设备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空谈。 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中心讲师、北京急救中心原副主任冯庚说:“AED 设备在中国的普及还很不够,一是数量少,二是很多人不会用。这其中除了经济的问题,也有别的原因。在很多地方,一台几万、几十万的设备,你今天放在那儿,明天可能就没了。相对而言,相关技能的培训和普及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

7、 “傻瓜式”急救法 使用 AED 设备究竟需要什么技能?这其实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难。冯庚介绍说,AED 使用的场景首先必须是发生心跳骤停。 “对于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来说,确认这个是很快的。先拍打、呼唤患者,确定他还有没有意识,然后看胸廓判断呼吸,在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的状况下就可以确认是发生心跳骤停了,需要使用 AED 除颤的同时配合心肺复苏术。”而因为 AED 自带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室颤情况的功能,所以不存在病人不是室颤却被电了的可能性。不过 AED 只对心脏本身病变引起的室颤有作用,如果是外伤、大出血引起的,就没有帮助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丽说:“AED 设备其实就像傻瓜式

8、照相机一样,它会给你语音提示,跟着做就行了。在发达国家,一般中小学都有相关的急救知识的培训,所以应用得很普遍,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会用。 ” 30 岁的刘群英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时的兴趣是跑马拉松。参加了三年马拉松赛之后,常常听说比赛出现猝死的案例,加上正好参加过公司组织的 120 急救培训,让他开始关注马拉松赛程中的急救问题。“IT 行业也是一个猝死发生得比较多的行业吧,马拉松也是一个比较高危的领域。经常听说这些事之后,自己就觉得除了完赛之外,也需要关注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而且我也有帮助别人的意愿。 ” 2015 年,刘群英成为一名马拉松赛道上的急救志愿者,也就是俗称的“急救兔” 。在上

9、海马拉松赛事的急救小组中,AED 已是标配。 “我们的志愿者都是持有急救证书的。目前上海有三种渠道能获得相关的证书,就是红十字会、上海市急救中心和 AHA(美国心脏协会)授权的培训机构。”他说,大部分人在培训中已经掌握了 AED 的使用,有一部分在红十字会接受培训的人,因为 AED 设备本身比较少,这部分一般跳过不讲,经过赛前简单的演练和培训也能够掌握。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数据,从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国接受红十字会系统救护培训的人员达到 1900 万人。按照这个数字,我国群众性救护培训的普及率达到 1.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红十字救护员证”的有效期是三年,而目前

10、情况下三年期满能够复训的人数统计并不确切,所以实际的普及率可能还要低。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说:“应急救护培训为什么重要?很多情况下,人的一命关键就在于第一目击者,他身边的这个人有没有足够的应急救护知识。如果他能马上提供帮助,那命可能就保住了;如果他要是束手无策,只能打 120,在等待的过程中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间,获救几率就太小了。 ” 吴女士对此的体会是, “拿到证书以后,感觉爷爷就算再次发病,我心里也有底了。但是要说在大街上救人,我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不太敢的。 ” 刘群英表示,赛场之外,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到底要不要救人自己也还是要掂量一下的。 “我现在也在做应急救护的公益讲座。我们经常

11、强调的就是,救别人之前也要看当时的场景对自己是不是安全。目前状况来说,没有一个法律保障我们急救人员去施救之后是免责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目前在做的急救知识普及,也是鼓励大家在熟人之间互救。 ”他还透露,在宣传急救知识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人非常纠结:我学会了这个急救技能,遇到别人出事我是不是就必须救?那我救了他,他讹我怎么办?那我到底要不要学? 可以看出,中国的应急救护,比起“不会救” ,更大的问题在于“不敢救” 。 呼唤“好人法”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急救法,来规定应急救护中造成的后果责任由谁来负。甚至仅仅从 AED 设备的配备与使用遇到的困境中,就能看出法律在这一领域的

12、缺失。 王海京说:“目前,国家对 AED 设备是作为医疗器械来备案的,根据医师法 ,这个医疗器械就只有具有医师资质的人才能使用。即使拿到了急救证,从法律上来讲也没有一个说法认定普通人可以使用。 ” 而关于 AED 设备的设置,到目前为止, “明确提出相关说法的,只有在世博会期间卫计委规定,允许在世博会的范围内悬挂 AED 设备,其他就没有了。 ”可以说,在中国,用 AED 救人目前处于一个无法可依的状况。“我们红十字会目前也在跟卫计委争取获得这个授权,允许我们去悬挂AED,允许我们培训的人员使用 AED。不然在目前的状况下,即使企业想要捐赠 AED 设备,我们也不好接收。 ” 对于一般人要不要

13、使用 AED,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李立东说:“在没有相关法律保护的地方,我们也确实不鼓励一般人去用这个 AED。像首都机场那些,医生敢用,老百姓谁敢用啊!只有相关法律出台之后,AED 的使用才有可能大面积铺开。 ” 美国在 1995 年就立法展开了“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计划,它是一项在公共场所安置 AED,并鼓励普通大众等非专业人员接受培训从而能随时使用 AED 的普及计划。 此外,美国还有好撒玛利亚人法 (Good Samaritan laws,俗称“好人法” )来保护每一位施救者。它包含了两个原则:一是义务救助原则,即人人有义务协助处于危险中的人,除非这样做会伤害到自身;二是免责

14、原则,对于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责任上的赦免,对于造成的伤害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美国联邦和各州的法律中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有的称无偿施救者保护法 。 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加拿大的法律中都有与好撒玛利亚人法相关的条款。比如,德国的法律要求每个司机当遇到事故或事件时,在基于安全的情况下须停车并提供援助。而且,学会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是申请驾照的前提条件之一。 而在中国,目前只有深圳、杭州、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在探索这方面的立法。杭州在 2014 年 9 月 26 日审议通过了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 ,并从 2015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该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公民发

15、现急、危、重伤病员时可以拨打 120 电话呼救。鼓励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全国首个明确急救免责的法律法规。不过条例也规定,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才能够享有该权利。 2016 年 1 月, 深圳经济特区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征求意见稿) 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也规定现场施救者对伤病员实施善意、无偿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造成被救护者民事损害的,其责任可予以免除。 刘群英最近关注的是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的审议。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该条例草案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规定“

16、因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 。多数意见认为,由于补偿资金没有落实,认定主体、程序等不明确,这一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条例草案第三十九条修改为:“市民发现需要急救的患者,应当立即拨打120专线电话进行急救呼叫。 ”“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 刘群英最关心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持有急救证书的人,在急救中出现状况时, “我的急救措施到底符不符合正规程序,我要如何证明呢?有时候 CPR(心肺复苏术)是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的,我觉得病人家属可能不会理解。 ”而他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 “一旦发生需要赔偿的情况,这个钱是由谁来付?既然没有政府补偿,那有没有可能靠社会捐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