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81.50KB ,
资源ID:1599946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999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7章课程.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7章课程.doc

1、课程试题 1一、单选题1 “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C)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B)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D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

2、程;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C)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D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C)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9 第 44 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为中心内容:(C)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D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二、多选题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BCD)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2要探讨课程的本

3、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BCD)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ABCDEF)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 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 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 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ABCE)A认知类 B技能类 C情感类 D价值类 E应用类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ACDE )A目的 B教材 C教与学的方法 D教学评估 E内容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BCDE)A多元文

4、化教育课程 B生态政治课程观 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 E后现代课程观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ACDE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BCDE)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CD)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ABC)A启动 B实施 C合并 D评价三、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2美国 20 世纪 80

5、 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

6、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

7、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3)

8、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五、论述题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A 、突出伦理政

9、治的课程价值取向。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 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课程试题 2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 。

10、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性课程 D.知识型课程 5.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B)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6.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A.教师 B.学生 C.教学 D.课程7.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B)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8.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真

11、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C)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12.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13.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14.课程实施计划展开过程是(D )A.安排课程表 B.分

12、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5.在 1988 年改革之前, (B)既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B)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1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

13、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9.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0.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 )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BCD)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2.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ABCD) 。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14、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3.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BCE)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4.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5.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ACD)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材的研究 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 。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15、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7.以课程任务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成(ADE)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性课程8.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ABE)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各门学科 D.课外活动 E.教学计划9.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ACDE)A.教科书 B.教学计划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 1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BDE)

16、。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1.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2.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BCE) 。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13.课程安排的原则是(ACD) 。 A.整体性原则 B.研究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生理适宜性原则 14.下列

17、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BCD)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15.课的类型是根据(AB)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_,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 2.“课程”是指课业及其_。 3.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_和_基本部分构成。 5.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

18、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6.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_的形式出现。 7.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8.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 9.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 10.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_为依据。 1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类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等。12.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指_、_、_为中心的基础教育。13._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14.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任务或环节。15._既是课程计划与实施的终

19、点,又是课程计划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1教什么 2进程 3课程实施 4教学大纲、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5教科书 6特色课 7教学目标 8基础性 9布卢姆 10学科的分类 11周学时 12读、写、算 13教学单元 14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5课程评价四名词解释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 2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3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

20、改进课程的决策。 4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我国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5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最狭义的理解是指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而最广义的理解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五、简答题1.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 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2.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 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

21、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基础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第二,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

22、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第三,外部因素。主要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着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4.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 (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3)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第三,根据教学计划

23、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六、论述题1.论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

24、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2.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

25、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

26、既有共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程试题 3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C)。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5布鲁纳

27、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D)。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28、D课程是项目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 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 教学与一般发展12 (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D)。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14在课程

29、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B)。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C)。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B)。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B)。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30、。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21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 ,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B) 。A学

31、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

32、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3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

33、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37、课程论研究的是(C)问题。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3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39、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 。A 克伯屈 B 杜威 C 卢梭 D 福禄培尔4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4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4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

34、者是(C) 。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4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44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D) 。A 读、写、画 B 读、画、算 C 画、写、算 D 读、写、算45、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 分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4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

35、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4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 。A 讲授题纲和讲义 B 教科书和参考书 C 教科书和讲义 D 讲议和参考书48、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4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51、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C) 。A 社会中心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 拓展型

36、课程 D 地方课程5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 。A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 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53、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5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是(A)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5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 。A 教学大纲 B 课程计划 C 教科学 D 课本5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 教学目的 D 教学目标57、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 。A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B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5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 开设哪些科目 B 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 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5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