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1.50KB ,
资源ID:160115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01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耕作学总复习题.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耕作学总复习题.doc

1、名词解释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宜耕期 :宜耕性是指适宜于土壤耕作状态的时间长短、土壤犁耕阻力大小(耕作难易) 、耕作质量好坏(土壤易散碎成为较多的团粒结构、小块或大块等)三方面。土壤的耕性:耕性是指在耕作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等)的综合反应,耕性的好坏影响耕作的阻力(难易) 、宜耕期的长短和耕作质量的好坏。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

2、,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在地域上(农田上)的分布。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个农业年度内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是一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土地的种植方式。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表示) 。净作:一个完整的生育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套作: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或带间播种或移栽后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它是一种积温节约的技术(表示) 。混作:没有明显行的排列,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以认为是间作的一种初级形式。( 表示)轮作: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轮换

3、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的复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即年内轮换种植不同作物)连作障碍: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化感作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克生抑制、相互促进以及自毒等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自然化学调控现象和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态机制。气候产量或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栽培条件最佳,即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营养能充分供应、病虫草有效控制,种和种植密度适宜,仅仅是气候条件为限制因素时作物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耕作制度:通过农用机具的机械力量作

4、用于土壤,调整耕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措施。绝对优势: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个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表现为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最小。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LER:(土地当量比是 Will

5、y 和 Osira 首先提出的,其原始定义为“The total land area of sole crop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same yield as the intercrops”,即获取与间作同等产量,作物单作要求耕地面积的总和。土地当量比针对间作作物群体,以单作为对照,以产量为指标,评价(同类田块上)间作及单作作物群体土地利用效率间的差异; P119)思考题1 .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1)我国土地、人口、耕地特点:中国人均只有 1.21.5 亩耕地,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 1/3,

6、而每年人口增加 1700 万,耕地下降 700 万亩(667).人均水资源:2300/人,只有世界人均的 1/4,到 2030 年人口达到 16 亿时,只有 1760,已达到国际公认的 1760 的警戒线。经济发展, 人口增加, 土地减少。每年人口增加 1700 万, 土地减少 700 万亩。用 7%的土地,9% 的可更新的水资源 ,养活世界 22%的人口。(2)能量金字塔:营养级、食物链、能量流。十分之一定律:能量级愈高,保持的能量愈少,能够维持的生物量愈少。(3)植物性食品与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的衡量:蛋白质的含量和 8 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动物性食品:牛、羊肉可达 40%, 猪肉 25%

7、( 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高),8 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高且平衡。植物性食品: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油菜(4)农业生产结构:概念: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广义: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系统内农(种植业) 、林、牧(养殖) 、副及渔五业的比例关系。狭义:种植业结构( 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指种植业内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饲料作物的比例关系。(5)膳食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物性食物为辅。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发展趋势:膳食结构: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

8、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种植业中牧草和饲料作物均占较大的比重。种植业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者共同组成的一种种植模式,种植业内部的各种作物也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我国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将出现出品质优质、专用性的品种的区域化种植的趋势.2 .农业与工业的区别?为什么农业具有“ 弱质性”特点?“传统”的现代农业 4 大投入是什么?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1)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特别显著。工业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时间几乎

9、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农业生产投入的非均衡性使生产者生产活动具有兼业的性质、农业生产成本的相对高昂、农业劳动力供求的周期性失衡。(2)农业的弱质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植物和动物生产) 存在着“双重风险性”- 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农业的“弱质性”体现在:生产的周期长、双重风险性、投资的回报率低,即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回收期长。(3) “传统”的现代农业 4 大投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和耕地质量变劣、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涉及到社会的公正性和农村社区的生存危机(发展中国家) 。3 .20 世纪四种全球性农业思潮的特点?为什么封闭式循环下(无生物固氮、N 化肥,仅利用

10、有机肥) ,N 循环不能保持平衡?从 N 循环角度说明为什么有机农业(不施化肥,仅利用生物固氮和有机肥)是低效的,在中国当前不能成为食物生产的主体?(1)20 世纪四种全球性农业思潮的特点:农业现代化思潮20 世纪的主旋律。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任或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9世纪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机械、化学、电器、水利化等、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农艺科学、以现代经济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自然农业思潮一次超凡脱俗的尝试。作为一种对农业现代化的

11、逆反,年代西方出现了企图替代现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其派别与口号多种多样,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潮。较有名气的是英国真菌学家霍华德提的“有机农业” 。自然农业思潮有其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它强调崇尚自然,对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纠正了现代农业只强调产品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不足;它所强调的某些传统农业技术仍有其积极的作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作为一种农业的特殊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少量应用(如旅游景点、安全食品 )也是不足为怪的。另一方面,这股思潮又极端地强调自然而走向否定人的能动作用,反对投

12、入,反对人工合成品,企图返回古代或传统技术而否定现代科学。在理论上,违反最基本的热力学第一定率 (能量守衡和能量转换)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传递方向和转化效率)企图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物质循环模式,而滑向科学上的倒退。 因此,作为一种农业的整体战略是不足取的。在实际生产上,由于它只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而忽视生产与经济,因而不能广泛地被农民与政府接受。在欧美试行的各种自然农业模式,比重极少(占耕地的千分之几) 。80 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下去而被可持续农业思潮所代替。可持续农业思潮当前的热点。可持续农业是“在不损害后代人使用自然资源和享有良好环境的权益前提下,争取和保持当代人较高的生产率水平和生活

13、质量。这种农业在经济上具有活力,在生态上是环境友好的,在社会上是公正和可接受的 ”。绿色革命思潮发展中国家振兴农业之依托。本世纪 60 年代,在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绿色革命。这一思潮与行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秆小麦、矮秆水稻、杂交稻)带动农业的全面发展。但只改变品种而不改变生产条件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形成了种子+化肥+ 灌溉三驾马车一起上的局面,故有人又称之为“肥水农业” ,其实质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衍生与前奏曲。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弱、劳力多、规模小,因而与发达国家不同,其强调的重点不是机械化,而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品种与化

14、肥、农药等,水利对多数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2)封闭式循环下 N 循环不能保持平衡的原因:(3)4 为什么欧洲近代 N o r f o l k 轮作式在现在有机食品生产中重新受到到关注?但是它为什么不能为食物生产的主要形式?( N o r f o l k 轮作式是英国 18 世纪末期 N o r f o l k 地区采用的冬谷根菜类(多汁饲料)夏谷三叶草(豆科植物)四圃定区轮作,后来在德国也得到普及。它是谷类与谷类以外的作物每隔一年相互轮换,以禾谷类、根菜类(饲料)及豆科植物组成的轮作,并与圈饲养家畜(取代在休闲耕地的散养家畜,有利收集肥料)结合起来;土壤的氮素平衡依靠豆科作物

15、的固氮(取代短期耕地休闲,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和家畜厩肥还原给农田;病虫依靠作物轮作的生态防治;根菜类根系入土较深,收获时起到深翻的作用;生产、生活资料都来至于农业经营内部的物质循环。而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所以 N o r f o l k 轮作式提供了一种 “理想”种植方式。).5 从种植业的区划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劳动分工作物(家畜)区域化生产地区间、不同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增加社会总供应量和价格便宜的双赢(不等式区间) ,用“蒙牛牛奶”说明此种发达国家的生产布局和加工方式的好处和弊端,并说明“小而全”生产布局的好处和弊端?(1)(2) “

16、小而全”生产布局的好处和弊端:结构多样性,即种植业结构中作物种类较多或种植方式较多,各种作物或种植方式都有一定的面积,也称为“小而全”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表现如下:一是有利于合理利用多样化的自然条件;二是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三是有利于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尤其是自给性需要;四是有利于均衡使用全年的劳力和其他资源(畜力、机械等) 。但是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农产品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难以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不利于生产迅速发展等,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小而全”仍然占有较大比例。10. 说明复种对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从生态吻合度和社会经济吻合度,说明产生 “三三见九,不

17、如二五得十” 现象?说明复种增产的主要原因 (通过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全年总光合势)?节约积温的技术有哪些?我国复种的 2 个特点?(1)意义:复种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包括:扩大耕地面积,多种多收;提高单产,高产多收;多种、合理种植多茬作物,提高单位面积年产。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茶等作物的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有利于稳产。(2)一般在低水肥条件下,主要矛盾是叶面积系数较小,增加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以增加叶面提高单产为主。在水肥差、叶面积少的情况下,过分强调复种,就会出现“三三见九,不如二五得十”的现象。(3)节约积温的技术:采用短生育期的早熟品种和促进

18、早熟的技术(乙稀利、地膜覆盖技术) ;减少前后季间农耗时间,如机械化、少免耕等; 套种;改前作收获后直播,为前作收获前育苗,在前作收获后的移栽,减少本田期,如水稻育苗移栽。 作物晚播技术:培育耐晚播的品种、增加播种密度等。(4)我国复种的 2 个特点:套作复种和接(平、换)茬复种;耐寒作物(小麦为主)与喜温作物的搭配。11.北京、郑州都用 2200 度(0 )积温的冬小麦,前、后季都是农耗时间 100(10 ) ,你用教科书的积温表,安排与玉米复种?计算四川盆地旱三熟的积温利用?12 .动物的生态位为什么容易分化,植物则较困难?间、混、套作中为什么作物在大气资源(光、气、热)利用方面很少能够互

19、补,在土壤资源(水、肥)利用方面有互补的机会,但水肥条件好或培育 C 根系品种后互补的机会没有了?(如肯尼亚供氮充分的玉米单作可轻易地产出籽粒 510thm 2,菜豆的单作产量可望达到 23 t hm2 以 上,而在缺乏养分和土壤障碍问题时玉米菜豆间作总产 2.8 thm 2,所以,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部分学者认为,不能对间、混、套作寄予过高的希望.而改变生产条件,如发展灌溉、增加肥料投入等是主要的) 。发达国家认为复合种植优于单作是基于哪几点?(1) 生态位分异 :不同动物之间的竞争,如果食物互不相同,又不以彼此为猎取对象,种间几乎没有竞争。 。这群动物可以视为在群落中称为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如:

20、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的分化。植物利用不同空间或不同资源 (生态位分异, Niche differentivation)的机会比动物小得多,动物可以利用多种形态的食物(虽然元素的构成相同) ;所有绿色植物都需要相同的光照、二氧化碳、水分和养分资源。除了豆科植物能像利用土壤中的氮那样利用大气中的氮以外,植物种间在资源需要方面几乎完全重叠。(2) 在大气资源(含二氧化碳)利用方面很少能够互补,因为水、肥资源足够,光照能被任何完全封垄的叶片冠层完全截获,最高 100%,单作达到完全封垄和多作种植(空间集约型)一样容易;另外植物对光的竞争是不对称的竞争,空间集约型的高位作物在光强、光质上(优先截获红、

21、蓝光)优势,和矮位作物并不是按播种面积比例分配太阳辐射。在土壤资源(养分和水资源)有限、作物的根系的生长习性又有显著差异时,有时能够通过利用不同的空间形成互补。在作物 A 和 B 混作时,浅根的 A 得不到的土壤资源可能被深根的B 获得。这样两种作物就有可能互补,混作的产量可以期望超过任何一个作物单作的产量(即 RYT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混作对土地进行空间不均匀处理,提高了对稀缺土壤资源的利用。但是,如果水分和养分供应充足,每个作物都可以由其通常的根区轻易地各取所需(或培育 C 型品) ,则互补作用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再混作 RYT 降低。(3) 在发达国家认为这种复合种植(overlap

22、)优于单作是基于 4 点:在土壤资源有限、作物的根系的生长习性又有显著差异时、其中一个种豆科作物(可看成对不同空间资源 N 的利用,即用空气中的和用土中的) 、利用作物不同种类搭配种植对某些病、虫、草的抑制有利、是在时间上部分共生延长总生育期,时间集约型。而对大气资源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利用方面很少能够互补。13 间(混)与套作的区别?衡量合理间(混)用什么指标计算?(甘肃河西走廊:小麦/ 大豆LER=5583/5759+380/1470=0.9694+0.2585=1.2279, 表明要获得与间作的两种作物相同的产量,在同类田块上两作物单作所需种植面积之和为间作的 1.23 倍,说明此间作形式与

23、单作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 23%) 。间(混) 、套作中高位作物带要窄,矮位作物带要宽的原理?熟悉 P139,图 5-5 的各个名词,并能画出水平结构示意图?(1) 间套作的异同 A 共处期长短不同:间作共处期长,大于整个生育期的 1/2,甚至整个生育期。B 基本效益不同: 间、混作主要是利用空间差:空间集约型(地上:a 高度差;b 株型【紧凑、松散;园叶、尖叶;等】有利于高位作物通风透光)地下 a 根系分布的深浅范围 b 利用营养元素种类,特别是固 N 作物。 c 根际间营养促进。禾谷类与豆科作物的间、混作 , 如,春小麦/ 大豆。套作主要是利用提早播种的时间差,使主作增产(P150 小

24、麦/玉米/ 甘薯)副作 减 或主作平产但附带收获了副作(P149 小麦/棉花) ) ,提高复种指数使全年增产。C 计算复种指数不同:间、混作不计入复种面积,套作计入复种面积。(2)土地当量比 LER (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 yi / yii,式中 yi 代表单位面积内间、套、混作中的 i 个产量;yii 代表该作物在同样单位面积上的单作产量;LER1 代表间套混作有利,幅度越大越有利。同理 LER 亦用于间套混作经济效益、密度等衡量。或用总相对产量 RYT(relative yield total) = yi / yii。(3)为最大限度发挥边行优势,减少边行

25、劣势,一般高位作物(间作的高位作物、套作中的前作)不可多于,而矮位作物(间作的矮位作物、套作中的后作)不可少于边际效应所影响行数的两倍,这是间套作中作物间行比选择的一般原则,即“高位作物要窄,矮位作物要宽”。(4)间套作的水平结构示意图(p139)14. 四川盆地从温、光、水资源分布特点看, “大春作物”常为主作,副作要为主作适当让路,在旱地和稻田的全年作物种植制度安排上有何特点(旱地:麦/玉米;稻田:用油菜、早熟小麦和早熟蔬菜为水稻提供早茬口)?15 以小麦/玉米为例,说明套作中影响矮位作物光照条件的因素(P129130、间距 P132)?用光照和水肥条件说明高位作物边行优势和矮位作物边行劣

26、势同时存在的原理(P133134)?16.对四川盆地 麦/玉/薯 进行积温计算分析、积温利用率?利用你家乡熟悉的作物,各举间作(/ ) 、套作(/) 、接茬复种()三例,写出来并画出作物历?套作复种和接茬复种的比较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17. 连作障碍有什么特点,产生的 4 个原因?各举三例,写出来并画出作物历?轮、连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连作在商品经济(如作物的区域化生产要求连作)中的应用价值? 连作可能性的技术支撑?为什么明知有连作障碍,还要连作?(1)连作障碍的两个特点:作物特异性:对不同种类作物特别是亲缘关系较远的异种作物之间,可以克服这种障碍。不利化感物质浓度积累,连作年限的增加有加剧的趋

27、势。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P161:(1)营养学说:长期连作,导致对某些营养元素的过度吸收或长期大量施肥,营养元素过度积累,引起土壤 PH值改变,元素之间的拮抗加剧等。前者如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阶段的耕地利用;后者如现代农业中的蔬菜、温室。 (2)有害物质学说( 植物化感作用的克生效应 ):生化互作物质是植物代谢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者是由微生物在分解中间接产生的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邻近的植物产生有害或有益的化感或它感作用(偏害或偏利作用)。有益的化感作用在间、套作中加以利用,克服不利的化感作用。如:有害的生化互作是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如西瓜根部分泌产生的水杨酸,陆稻残根分解产生的酚类物质都

28、是产生有害化感作用的物质,随连作年限增加,浓度积累,对本种作物的进一步生长产生不良作用; 再如:大豆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比例失调(孢囊线虫增加,细菌、根瘤菌减少) ,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磷酸酶、脲酶生物活性下降,分别与土壤中速效 P、N 成正相关) ,降低土壤供肥力下降 。 (3 )土壤病虫害学说:通过传播土壤的病原生物,如植物线虫、细菌或真菌。这些病原生物在长期连作时,由于寄主植物的稳定出现,基数逐年加大,危害加重(在轮作时,使寄生性强、寄生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 ,如棉花的枯、黄痿病、大豆、甜菜的线虫病、烟的黑胫病。农药防治地上部的虫害比较有效,但对地下的虫害部效果

29、较差,在地上部出现病征、病状时往往为时已晚; 同时伴生性、寄生性的杂草逐年增加;(4 ) 土壤的物理因素的影响:长期麦(油菜等)早稻 晚稻复种连作物理性质明显变劣。土壤淹水时间长,加上年年水耕、耙,大孔隙减少,容重增加,通气不良,次生潜育化明显,连作水稻受抑制。 (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2)轮、连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远古时代的土地不能连续种植,人类不能定居:A 不翻地、不中耕,杂草丛生(农耕文化特点分析) 。B 不施有机肥,土壤 N、P 的过渡消耗,土壤肥力不能继续维持生长(李比西矿质营养和归还学说)。一般 23 年后必须弃耕,若干年后重新种植;逐渐发展到“刀耕火种”,用

30、火烧掉植被后,用石、骨、木对土表简单处理后播种。到战国时期,铁制犁发明使用,配合有机肥、灌溉,轮作,逐渐土地连续种植。在工业革命后的商品经济时代, 连作的主要物质和技术支撑:A.化肥( P195197):非常方便而高效快速地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循环或上升式循环;同时由于产量增加,可返田的有机质数量也呈现上升式(表 8-36) ,使土壤培肥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物养地发展到化学养地和有机与无机结合的养地方式( P198202) 。 B.农药( 杀虫,杀菌及除草剂 )的大量而廉价供应。 C.良种、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应用。(3)连作的可能性:作物耐连作特性、高物质,能量投入水平、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

31、用。连作的必要性:资源利用决定连作、社会需要决定连作、经济效益决定连作。18 生产上克服连作障碍,水旱轮作、与禾本科轮作为什么是最好的?你认为轮作效果的好坏与什么因素有关?云南烟区生产上克服连作障碍的技术途径?云南和重庆市黔江区烟草生产上克服连作障碍的技术:A 培育抗、耐土传病虫害和有害生化互作物质影响的新品种,并定期更换品种。B 漂浮育苗,培育壮苗,防治苗期感染。C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深耕、培育壮苗,中耕除草、增加施肥量、合理灌溉和病虫害的防治,增强对土传病虫害和有害生化互作物质的抵抗能力。19. 温、光、水气候资源的有效性高,表现出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比较中美玉米带的差异?(温、光、水气候

32、资源的有效性高,表现出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吻合度高)?比较中、美玉米带的气候差异比较资源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降雨的均匀性)?21 土壤耕作的意义?什么是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其中每种措施的特点?熟悉几种农具的特点?为什么粘土是耕性不良的土壤(3 方面)?三种质地土壤耕作的顺序?(1)土壤耕作的意义:1.使土壤疏松,改善空气、水分流通状况。 2.扩大根域。3.使肥料均匀。4.防止杂草。为使土壤物理性质适于作物生育而进行耕翻。1 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2 减少根系生长阻力,增强根系活力;3 节水保墒:通过深耕、浅耕、耙、耱等措施可以减少蒸发、径流等,在旱地农业生产中显得突出。4 利用干湿和冻融交

33、替,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借助于干湿交替晒垡和冻融交替冻垡的自然力,熟化土壤并使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加强。5.防除田间杂草病虫:中耕除草是我国农田杂草防除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壁犁的耕翻,将上下土层交换,使杂草、残花、虫卵孢子等病原菌、肥料等掩埋,在南方多雨条件下尤为有效。6 建造适宜苗床:通过耙、耢、镇压等表土耕作措施可以平整地面,压紧土壤,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2)基本耕作:是影响全耕层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各种性状有较深远的影响。分为三种:(1)耕翻(又称翻耕、犁耕):用犁铧将土层抬起,通过犁壁将土垡扭曲并上下翻转。一般深度 1520cm。最大特点是: A 使土壤疏松空气、水分流通;

34、B 上下土层翻转,调节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C 使杂草、残茬掩埋; D 扩大根域;E 利用晒垡、冻垡作用,疏松土壤,并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提高有效养分含量。 (2)深松耕:用无壁犁、凿形犁、深松铲对土地进行深松土,但不翻转土层。主要是疏松土层,一般深度3050cm。深松不能翻埋肥料、残茬、杂草。一般深松的田间,杂草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雨水多,杂草易滋生繁茂,土质较粘重,复种指数高,残茬量多,因此深松一般不能取代耕翻作业。然而在山区、坡地、北方少雨及多风地区利用深松耕有利于水土保持。 (3)旋耕:具有具有碎土、松土、混拌、平整土地的作用,可将犁、耙、耱(平)3 种作用一次完成。作业深度

35、浅,一般只有 1215cm。 表土耕作措施(又称辅助耕作措施或次级耕作措施):作业深度一般不超过 10cm,往往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多数表土耕作是在耕地后进行,目的是配合翻耕等基本耕作,为作物创造良好的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长条件。其整地措施包括耙地、耢地和镇压等。 (1)耙地(harrowing):常用工具有钉齿耙(310cm) 、园盘耙(815cm) ,其主要作用是 耙碎土块,附带耙碎残茬(清除杂草、混合肥料) 、平整地面作用较小,有一些轻压作用,在紧实土地上亦有破除板结的浅松作用。翻耕后必须进行耙地以进一步碎土、平整土地。耙地一般要进行多次,先以破碎垡片为主,使垡片散开,一般要重耙,以后

36、以平地为主,可轻耙。水耙是稻田达到适宜移栽的状态。旱地农业生产中犁、耙、耱结合,减少土表直接蒸发和毛管水蒸发。 (2)耢地或耱地(dragging):是一种耙地后平整地面的作业,一般 3左右,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附带进一步细碎和压紧地面,达到上虚下实适于播种;干旱地区还有保墒作用,工具简单。 (3)镇压(packing):过于疏松时,压紧耕作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有保墒作用;对播种后镇压有提墒作用;小粒种子减少“掉籽”对发芽出苗尤为重要;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蓄墒(降雨前耕翻) 、保墒(降雨后必须适时耙、耱)和提墒(播种前或后用碾压土的镇压)必须联合作业. (4)作畦(bedding) 、起垄栽培

37、、开沟:北方水浇地作畦便于灌溉、田间管理;北 方垄作可提高土温、防风排水;山区垄作可加厚土层,保持水土;薯类栽培多在平地或坡地起垄,垄上栽种作物,抗旱排涝、增大土壤温差、有利于地下产品的生长。南方降水多,地下水位高,开沟作高畦(厢)是排水防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粘重的土壤) ,常用人工或开沟犁完成。粘重的土壤、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要深沟窄厢,厢沟、腰厢和边厢三结合,深度逐步加深,便于排水。 (5)中耕、培土:作物生育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通常是在行间用锄或中耕器 锄松 疏松表层的表土耕作措施,具有破除表土板结、增加通气性、减少地面蒸发、 铲除杂草,促使土壤养分有效化土壤和促进根系发育作用,一般

38、24 次(农谚:锄头下有“水、火、肥” )(3)含粘粒多的粘重土壤,粘结力、粘着力和可塑性(可塑性:不可逆形变;弹性:可逆形变)较大。湿时耕作易粘农具,产生垡条,工作质量和效能均差;干时耕作土质变硬且阻力大,耕作困难,质量差,效能也低。(4)在生产上安排土壤耕作的先后顺序时,首先保证粘土田地有最合适的宜耕期,然后是壤土,砂土搭配安排。 22 少、免耕法(保护性耕作)优、缺点?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蓄墒(降雨前耕翻) 、保墒(降雨后必须适时耙、耱)和提墒(播种前或后用碾压土的镇压)必须联合作业?(1)保护性耕作优点:常规耕作的缺点往往是少、免耕的优点。-1 由于不耕翻及用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风蚀明显减轻,减少了水分蒸发,起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2 同时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群落繁殖,表土层中有机质增加,可以实现传统翻耕农田由“碳源” 向“碳汇”的转变。-3 少免耕节约机械投资、燃料和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4 减少农耗时间,可以不误农时,适时播种,在南方多熟区尤为重要,有利于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保护性耕作缺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