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 第一篇 ) 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 1 概述 2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岩石组合的工程地质力学分析 4 构造体系的地质力学分析 5 初始地应力场及其地质力学分析 6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7 岩体结构类型及其特性 8 水文地质结构与渗流分析 9 不良的工程地质力学背景 10 工程地质力学的稳定性分析 11 结语概述 工程地质力学是地质科学和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个应用地球科学分支。它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赋存状态、工程力学性能,以及工程地质力学作用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有关的工程
2、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体是一种自然造物,它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其形成是受地质作用支配的。同时 ,它还赋存于地质系统中 ,因而保持着其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对地质体的组成、结构、特性和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要求有深刻的地质研究。概述 地质学家应用力学的理论探讨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年代初,如 Hans Cloos和我国李四光先生(李四光, 1963)等,他们采用 “泥巴试验 ”模拟了褶皱断裂的组构机制。但是,应用力学的理论来研究地质体的结构及其工程特性则应归功到在谷德振先生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学家的数十年的努力成果。 建国之前,严格的工程地质
3、学科尚未建立起来。 建国之初,前苏联的工程地质学理论对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曾有过重要的帮助。 建国十年中,谷德振先生侧重地指出构造的重要性(谷德振, 1963);随后他又将从构造,概括到结构的概念。 1962 1965年谷德振先生和水电部建设总局李杰先生合作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和水电部的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总结工作。得到的共识是要发展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就是说要以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地质构造现象,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和渗漏问题,把地质研究与力学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概述概述 谷德振, 1965;孙玉科与李建国, 1965;王思敬,1965, 1966,但是由于文革的到来, 水
4、利水电工程地质 一书到 1972年才得到出版。 谷德振先生和他的研究集体于 1969-1970及以后几年中在甘肃金川镍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对岩体结构的类型划分,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等都提出了新的成果,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框架才初步构成。概述 结合参加第 24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准备工作,王思敬主笔撰写了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 中国科学 1972年第一期上以集体署名发表,正式提出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命题。随后,经过扩展,并由王思敬、黄鼎成在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作了系统讲学,而后于 1976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岩体工程工程地质力学问题 专刊上发表。不久,于 1979年谷德
5、振先生专著 岩体工程地质基础 (谷德振, 1979)一书问世,系统地论述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概述 1978年向第一届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介绍了有关成果(谷德振、王思敬, 1983;1985); 1981年在 “奥地利萨尔茨堡地质力学第 30届讨论会”作了特邀报告( Gu Dezhen and Wang Sijing,1981;1982); 1980、 1984年在国际地质大会上作了交流(谷德振等, 1980; Wang Sijing et al., 1984)。 有关金川露天矿变形破坏机制和结构控制的研究在第四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上也作了交流,并在Rock Mechanics上发
6、表( Wang Sijing, 1981)。概述 在 80年代和 90年代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成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中心 .在此期间出版了 10集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问题 , 3册 工程地质力学研究 共刊登有关论文 198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自中国科学院以外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岩石力学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渐趋成熟(王思敬,1984; Wang Sijing, 1986)。 研究工作转入到更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应用,撰写了系统的专著,如地下工程稳定分析(王思敬、杨志法等, 1984),边坡岩体稳定分析(孙玉科等,1985),岩体结构力学(孙广忠, 1985),坝基稳定分析(王思敬, 1990),区域稳定性研究(李兴唐、许兵等, 1987)。所有这些成果构成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