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权模式形成与变更的影响因素摘要: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创建与发展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关于民办高校的治理问题的研究也大量出现,但这些研究整体较偏向于将企业治理为参照物,虽然它们在治理机制上有相似之处。可是对比之下,民办高校的外部治理机制略弱,职业校长的市场也不够成熟以及其控制权市场还未完全形成等等方面。所以,民办高校的治理要更倾向于内部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对几所民办高校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在后续发展中引起控制权模式变更的因素及其在这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 下载 关键词: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控制权模式;形成与变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
2、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67-01 引言 民办高校创建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建立契约及权力配置的过程,所以学校内部控制权在形成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核心要素组建模式在内部控制权模式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后续发展中,外部环境与内部战略的变化会引起内部权力的分配的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体现为内部控制权模式的变更。概而言之,控制权模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民办高校的控制权分享力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一、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权模式的形成影响因子 在分析民办高校建成后内部控制权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创办过程、校长选拔与任职及其他治理特征这
3、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授牵头吸资高校 1.创办特征。有的民办高校是由一些著名高校的退休学者举办,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获得社会大众捐赠才得以创建的,在建校之初,有具有专业教育力量的专家学者、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和支持的政府、各资深慈善家三方力量推进学校的发展。这三者在这个特殊时期是缺一不可的。2.校长的选拔与任职。通过案例发现,学校的高级管理层相对稳定,没有任意更替校长的现象,且有些任职校长在退休前都有过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的工作经验,因此有利于为民办高校筹集资源,并能有效治理学校。3.其他内部治理特征。历任校长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专业设置、办学指导以及招聘中占有相对优势。 (
4、二)教授牵头、政府支撑高校 1.创办特征。它有着两股强有力的力量支撑,一是资深的教育人员为学校的组织、管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帮助学校吸引优质的教师资源,甚至是在资金短缺时提供类似政府担保。2.校长的选拔与任期。一是首任校长任职时间较长,强人治理这在国内很少见。二是内部培养人才,继任的校长身兼党委书记等职,体现了典型的集权控制模式。3.其他内部治理特征。首先是行政力量较强,政府的参与使得学校表现出在公办高校常见的“行政”和“学术”的典型的二元权力结构。其次是管理队伍主要体现为内部成长特征。内生型选拔激励了校内青年教师的斗志,但同时也对外部优秀人力资源形成壁垒。 二、民办高校
5、内部控制权模式的变更影响因素 (一)内外共治转内部控制高校 某校是由有显著影响力的海外校友捐资创建的,且学校主要举办者为政府退休官员,因此拥有极广的人脉和影响力,使得某校享受到优惠的办学政策,在民办高校发展形势良好的时期,某校的综合实力方面都位于我国民办高校前列。但在建校 10 周年前后,某校的控制权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是董事会内部控制化,某校在建校初期是海外校友捐资创建的,董事会成员大都是港澳地区董事,但随着外部环境及战略方法的变化,学校开始在董事会引入教职员代表,而原来的董事慢慢淡出董事会议;二是内部决策机制使得集权化,校长的权力逐渐增强;三是校长的任期相对稳定,维护了学校管理风格与办学模式
6、的持续性,也体现了内部控制权的相对稳定性。(二)家族治理转专家治理高校 某校是由企业出资创建的,企业总裁就成为了学校的董事长,且在建成初期一直是董事长或其家属担任校长。某校内部控制权发生变化是在建校第 3 年:一是内部控制权让渡,首任校长为举办者,3 年后开始聘用职业校长来进行内部治理;二是产权结构多元化,即学校还引进了其他投资方,吸纳政府投资和社会资金,引进国际战略投资,优化产权结构;三是改变原来的“家族企业”控制权模式,建立“委托代理制”控制权模式。 三、民办高校控制权模式形成与变更的共性 (一)举办者影响强烈 在创办过程中,举办者类型、投资动机与政府支持力量都是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权形成的重
7、要影响因素。举办者是民办高校治理模式形成的关键力量,也是后续内部制度变迁所依赖的“途径”。经考察得出企业出资办学一般发展为资本控制模式,教育界人士举办的高校,属于人力资本控制模式。政府逐渐成为治理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以指导性政策或强制性政策引导高校规范内部治理、选择公益办学。 (二)内部控制权阶段性表征显著 我国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都会经历创办初期、外延成长期与内涵提升期三个阶段。在建校初期,面临着学校规模较小、资金短缺、知名度低、竞争激烈等问题,影响学校治理模式的主要是举办者背景与办学资金筹集。在外延成长时期,高等教育需求急剧膨胀,民办高校急需扩张招生规模,这时新的影响因素如新的战略目标和外部
8、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学校内部治理。随着外部制度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由追求办学规模向追求办学质量转变,新的参与力量出现使得学校的治理模式得到提升变迁。 (三)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强烈 当民办高校的内部战略、外部环境或权力的分配发生变化时,内部控制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也会变化,当从量变达到质变时,即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权模式的变更。 (四)控制主体多元化、权力均衡化 民办高校治理机制中逐渐引进其他优质师资力量、学生力量和社会力量等资源,使得参与内部控制的利益相关者日益增加,现在控制权模式逐步外向化,某些民办高校中一方集权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控制权配置也逐渐均衡化。 四、结语 内部控制权模式是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本质反映,它决定着学校战略决策时的利益取向,内部控制的类型决定了学校利益目标。民办高校控制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是否是部分团队控制,还影响着学校的未来营利性与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