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1KB ,
资源ID:160535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053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探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探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oc

1、初探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摘 要:信息网络时代对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出现了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心理抗压等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其中既有高校德育工作、艺术专业教育缺失的原因,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原因。本文通过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化、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高校管理者责任制的实行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 一、引言 战国初期的大学提出的“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既是人类社会的优良文化承诺,也是

2、一种社会文明结晶的传承。我校的教育使命是: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事始于做人,做人为了成事。凡不善做人者,必在成事上遇挫;凡不能成事者,必在做人上有失。善于做人者得其道,得道者恒有人助其成事;不善做人者失其道,失道者常有人为其坏事。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每年大一学生在开学前两周就进行军训与人格健康教育。 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目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现象欠缺已普遍存在,具体表现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弱化、伦理道德修养薄弱和文化礼仪修养不足、人生价值不明确、气质精神消极、人格心理不健全。可以说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是随

3、波逐流的,不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下面是导致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主要因素。1.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目前艺术类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可以说他们都是家中的“太子” “公主” ,一直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有的平时追求个性,日常行为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有的喜欢上网玩游戏,缺乏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抗挫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不强;有的喜欢追求“非主流” ,价值取向扭曲,追求另类,理想信仰不明,欠缺人文精神的支持与滋养。 2.艺术教育的要求 艺术类专业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4、。艺术教育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偏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艺术类教师过分追求学生在专业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对艺术理论的深度分析不够,把博大精深的艺术理念简单化为口传身授的技能训练。专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喜欢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在专业技巧实践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顾及不到人文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艺术类学生专业能力强、人文素养低的反常现象。 3.德育弱化 现在我国高校思想工作教育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处和辅导员教师在指导和教化学生方面的正能量、接地气的行为力度不够,德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不统一。德育投入力度不够,德育教育没有广泛宣传,德育使用经

5、费投入低,德育团队管理不够完善。因此高校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因为高校德育忽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导致了艺术类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竞争激烈,许多高校往往把教育当成技术性的工作,从而加大专业教育的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浮躁思潮不断地冲击着社会人群,同为社会一分子的艺术类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大学生渐渐被市场经济的理念同化,他们认为自己的理想与追逐的目标是“金钱至上” ,一切“向钱看” “有钱才是硬道理” 。总之,社会环境自身的各种弊端正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导致其人文素质的缺失。 三

6、、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策 1.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化 高校教育者从教育源头抓起,转变艺术教育的观念是提升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顽强的性格,这是高校艺术教育坚持创新,做出成效的根本保障。艺术是人类社会创造力及生命经验的积累,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专业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7、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师德的提升 师德是以德治教的根本体现,现代大学教师除了教书外,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达到教书目的。所以高校教师不但要掌握精湛的艺术专业知识,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把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教师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得到相应提高。教书与育人是相互作用的,教学本身就是道德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但教书与育人又有区别,教书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8、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教书育人相辅相成,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责任的社会专业人才。 3.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 人文校园就是学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人文校园包括整齐的环境、现代的教育理念、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人文校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加深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健康良好的人文校园能发挥最强的育人效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文校园建设属于精神建设范

9、畴,是师生共同完成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它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使数字技术在校园内发挥最优功能,而不是走向偏离。 4.高校管理者责任制的实行 当今社会形势错综复杂,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面对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和各种人为潜规则,艺术类大学生能否独善其身,是高校艺术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管理者应要求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让学生接受责任心行为的报偿,或承担他们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高校管理者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提升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丰富艺术内涵。 四、总结 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

10、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高校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一伟.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17-19. 2隋海瑞.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64-365. 3陈永明.刍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S3):38-42. 作者简介:冯淑娟(1977- ) ,女,广西天等人,三亚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多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