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美国实践看高等教育权利的平等化美国自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由肯尼迪总统、约翰逊总统倡导了一场反歧视运动,又称为平权政策的政治运动,其目的是帮助在美国历史上长期遭受歧视的少数族裔尽快扭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劣势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在升学、就业、工作晋升时,在资历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让少数族裔有优先权。 美国平权运动的由来及发展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历史原因。众所周知,美国自建国以来,蓄奴一直是合法的。南方各州有明确的白人、黑人分界、歧视,为此还爆发了内战。尽管宪法修正案规定种族平等,但是法律毕竟有滞后性,很多歧视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不易消除。1960 年代前,黑人不能去白人学校读书,就业
2、上也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平权运动是为了弥补过去近 200 年来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导致种族整体一直缺乏平等的竞争机会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平权政策在照顾了少数族裔利益同时,自然白人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因此白人不断地挑战政策的合法性,到了 1978 年终于爆发了轰动美国朝野的巴基案。巴基是个白人,本科主修机械工程,毕业成绩优秀。此后他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了越南战争,四年内升任上尉,1967年巴基退役后来到加州,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当他报考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时,谁知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优秀学生却被拒绝了。在美国,著名医学院和法学院都有极低的录取率和白热化的竞争,考生的淘汰
3、率和竞争的残酷性,不亚于中国大陆的高考。巴基申请的戴维斯医学院每年只有 100 名学生能被录取,录取率不到 4%。但是在医学院当年录取名额中,居然预留出了 16 个名额给了少数族裔学生。这些被录取的少数族裔学生的成绩和资历远不如巴基。原来医学院为了纠正过去由于种族歧视对少数族裔造成的不公正待遇,增加医学院学生的多元性,为少数族裔树立刻苦学习、奋斗成材的榜样,特别设立了照顾少数族裔申请人的录取定额制度。巴基觉得如果硬碰硬地较量,自己技不如人那么无可厚非,但是学校忽视自己的能力,按照政治考量盲目录取次等学生,自己难以接受,于是一纸诉状将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告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从“人人生而平等
4、”的准则来分析,美国提倡的出生平等论要求禁止一切种族歧视,既不能歧视黑人和有色人种,也不能歧视白人。法理学要求的平等可以指起点平等、规则平等和晶终结果平等。而实际社会竞争中,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几乎无法做得到。唯一可以努力追求和完善的,只能是规则平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患寡患不均” 。可是,平权政策却对竞赛场上规则平等的原则进行了修改。从严格的法律角度分析,平权政策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政策。 不过这种学究式的、咬文嚼字的理解并不能达到消除过去社会不公正待遇的终极目的。设置录取定额的目的,是为了使以前受歧视的族裔的后代能重新回到与白人公民一样的起跑线上。现在的歧视是为了防止将来更久的歧
5、视。为了平等侍人,必须待人有别。据此,最高法院对巴基案做出了双重判决。一方面判决加州大学的定额录取制度违反了平等保护原则,因此巴基应被录取;另一方面,判决加州大学有权实行适当的使生源和校园学术环境多元化的优惠政策。具体地说,在录取新生时,可以把族裔背景作为一个附加因素来考虑,这实际上默认了平权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特别强调了宪法保护下的言论自由引申出的学术自由的原则,加州大学有自由裁量权采取使学生来源和校园学术环境多元化的政策。法律判决体现出其永恒不变妥协的原则,这种妥协不是脚踩两条船的懦弱表现,而是适应了社会对平权运动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各个利益阶层对法律包容性的需要,也为平权运动的实
6、施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了解完此案,读者认为原告巴基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也是一个正直捍卫宪法权益的斗士。 社会焦点问题有如潮水,来来去去,一时的解决办法无法一劳永逸。时过境迁,40 年后,平权政策在 21 世纪初重回联邦最高法院。这次的被告变成了密歇根大学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世界上排名始终在前 30 名。2003 年,古拉特一案中,一名法学院的申请者认为该大学法学院招生政策把种族作为一个重要的加分因素是违反了平等保护原则。联邦最高法院以 5 比 4 的微弱票数比例,认可了法学院的招生政策。因为该政策并没有设定一个武断的数量目标,只是希望能够招收足够数量的少数族裔学生从而使法学院的学生群体中有
7、少数族裔的代言人,他们能自由地参与学习研究讨论,使课堂讨论更活泼、多元,更有意义。招生政策中对多元化的定义不仅包括族裔的因素,而且包括了年龄、职业经验、语言特长、艺术特长等。法学院的毕业生往往进人政界、商界,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人才之地的法学院,多元化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来为政府工作和为公民社会做准备,对企业挑选高级主管和政府委派军队指挥官也有好处。 可是,同样在 2003 年,依然是密歇根大学,在另一起格拉茨案中,最高法院却宣判密大对本科生的招生政策违反了宪法的平权保护。因为密大的本科录取政策是给少数族裔的学生自动加 20 分而不论其个人才能如何。有了这 20 分,绝大多数少数族裔的申请学生
8、都能够进入密歇根大学。由于密大的这种盲目自动加分的录取政策,与 1978 年巴基案的预留配额十分相似,这种录取政策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各个考生的具体情况。虽然校方解释单独考察考生具体情况难度太大,但最高法院认为大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密歇根大学是世界教育界的优秀代表,不能因为录取手续上的繁琐,对少数族裔学生不加选择的录取而拒绝了合格的白人考生。 对美国政府而言,为了纠正以前种族歧视的弊端,缓和社会矛盾,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实质平等的原则可以暂时凌驾于规则平等的原则。平权政策的一个主要特点,正是不拘泥于规则平等原则,以一种矫枉过正的特殊形式,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予以了补偿和照顾,以求达到
9、起点平等、公平竞争的最终结果。 可是,由于规则不平等,尽管愿望良好,但实际结果却是对白人的体制性逆向歧视。在适者生存的社会里,白人不得不为祖辈造的孽付出沉重代价。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自由竞争经济,无论申请学校还是工作,申请者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一个学生能否被著名法学院或医学院录取,往往会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兴衰荣辱。然而,平权政策意味着白人不仅在能力和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必输无疑,而且在能力和成绩高于少数族裔时也有可能败下阵来。平权政策的实施不仅会使无辜的白人后代承担补偿性政策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会使一些从未受到过种族歧视伤害的少数族裔后代凭空获益。 在平权政策实行 40 年后,美国最高法院终于承认,平权
10、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社会公平终究会要求无种族成分的政策。也许美国公民能够顾全大局,为了社会长久的利益,各种族的最终和解融合,做出暂时的牺牲,但是不应该让这种倾斜政策占据并蚕食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法院甚至预计,在 25 年内平权政策会逐渐退出美国的历史舞台。 美国平权政策 40 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否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怀柔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实行少数民族政策,这一政策的优劣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要探讨的是这一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产生的影响。一项政策不管它的原本意图如何,只要是种族区分对待,就难免滋生
11、民族矛盾,因为这种政策中的特殊照顾措施,实际上变相暗示了少数民族学生无力与汉族学生进行真枪实刀的竞争,只能靠族裔占尽先机,这实际上是对少数民族的公开贬低,且无意识中宣扬了少数民族的低等性。受照顾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政策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而不去思考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拒绝了无数求学无门、学习优秀的汉族学生。汉族学生很难不以有色眼光看待因加分而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同学,原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而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群数量较少,在高等教育中分布不均不是由于政府和汉族人民的歧视,而是他的绝对人数本来就少。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不能和沿海
12、发达地区相比,为了填补这巨大差距,对基础薄弱的农村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必不可少。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如果是为了鼓励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平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就不是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了。因为建国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已经迁移到城市和发达地区,逐渐与汉族融合、共同生活了,他们在城市接受与汉族相同的教育,在:城市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是否需要额外的优惠政策就值得一议了。如果仍然要对他们给予加分等优惠政策,这对广大的汉族学生是不公平的,这也可看作是对汉族学生的歧视。或者效仿美国,对特殊的考生按个人族裔背景和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判和录取, 种族背景对一个人的观点、看法、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的课堂里有不同族裔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中有不同的角度,学校里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当高考加分这类照顾少数族裔的“民族政策”有朝一日不合时宜了,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各个民族如何共处共存,是未来社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编辑 叶匡政 美编 黄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