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主义视域下武术文化的外宣翻译策略摘 要:伴随着武术的国际化,武术的外宣翻译工作也愈发重要,该工作有利于武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化发展。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其他传统文化密切相融,其外宣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发,阐述了它在武术文化外宣翻译中的适用性和对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功能主义;武术文化;外宣翻译 一、武术的文化内涵与语体特征 武术又称“国术”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下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哲学、兵学、医学、养生和民俗等其他传统文化密切相融。 1.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水乳交融 中国武术蕴
2、含八卦、太极论、阴阳论等深厚的哲学原理。自从明末以来,出现好多拳种诸如“内家拳” ,以及后来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他们的拳理富含古代哲学思想,拳理内容意境深厚复杂。将这些内容的形和神用另外一种语言完全展现出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2.武术与中国古典文学浑然一体 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还在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单是武术套路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意象,如“金鸡独立” “猛虎出洞”等。武术典籍多为文言文,包含歌咏诗赋,采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大量修辞格,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武术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 (1)模糊性。与西方思维的精确性相比,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模糊性
3、。在中华武术中,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精、气、神”意义就很抽象,不同门派的阐释也不尽相同。 (2)悟性直觉。 “中国古代文化的确不大重视逻辑推理,而是强调直观体悟。悟性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人聪明才智的基本指标。 ”中华传统武术追求“体悟”和“顿悟” ,充分地印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方式特点。(3)有机性、辩证性,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武术的习练是从整体出发,天、地、人三位一体,讲求的是象形取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表现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些思维模式显然会给予中国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西方人在认识和理解中华武术时带来困扰。如何充分认识到中西方思维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恰
4、当利用翻译理论进行外宣翻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二、武术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 1.文化意象和自然物差异大,目标语文化缺少相似或相同的对应物 中国武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仅以河北沧州为例,就有劈挂、燕青、八极、八卦、杨家枪等 53 个拳种,疯魔棍、苗刀、戳脚、阴手枪等多种特有拳械,在英语中很难找到自然对应物,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导致文化缺省,所以通过翻译充分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无法实现,实现语言的语义和语用对等也将不可能。 2.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很难反映武术文化精髓 武术外宣翻译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武术文化,其东方武术哲学思想、民族文化给翻译带来了难度。相对而言,西方拳击术
5、是在拳击场形成的,只是作为格斗的工具或手段,毫无文化内涵。因此,把西方拳击术语生搬硬套到中华武术中,就会引起西方人对武术的误解,造成误译或欠额不对等翻译。有学者曾建议将太极拳英译为“China Boxing”或“taiji boxing”,这样就会使深厚的太极拳文化在英译中丧失,给西方读者错误的理解成太极拳也是一种拳击。 3.武术术语英译参考标准的缺乏,阻碍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外宣 在武术的翻译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标准化程度低。武术翻译尤其是武术术语的翻译五花八门,缺少参考标准。目前,国内出版的武术翻译的汉英对照文献较少,同时缺少对武术术语的翻译标准,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外宣进度和效果
6、。 三、功能主义的核心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的功能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汉斯?费米尔和克里斯蒂安?诺德。他们提出的主要翻译理论如:文本类型论、功能翻译论、功能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抛弃文本中心论,而是更多考虑译文读者、考虑如何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社会效应。其中,诺德的目的论是最引人注目的,此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要重视翻译目的,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和忠实性原则、忠诚原则。 1.目的原则 目的论倡导目的原则(Skopos rule)是翻译的首要原则,译者的行为要以翻译目的为出发点,翻译过程中译文要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还要实现原文内涵的充分展现。也
7、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充分考虑使用文本、译本人的目的,又不能使原文产生异义。 2.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 。也就是说,译文需要句法表达符合目标语读者习惯,具有可读性,译文语义和内在文化内涵能为目标语读者从认知和心理上接受,具有交际意义,具有可接受性。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也就是说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3.忠诚原则 忠诚原
8、则(loyalty principle)不同于忠实性。一方面,译者对目标语读者要有翻译伦理,解释自己的翻译行为以及背后的动因;另一方面,译者要忠诚于原作者,尊重原作者的意图,协调译文的目的与原作者的意图。诺德提出译者应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主要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客户、目标语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要协调,主张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 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这样,与功能对等理论相对比,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以上三大原则为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更符合我国武术文化外宣翻译实践。 四、功能主义视域下的武术文化外宣翻译策略及建议 根据上
9、述功能翻译理论及其三个法则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武术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1.根据武术文化外宣的翻译目的,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武术文化外宣是让中华传统武术被国外友人所了解和接受,外宣的主要途径是汉译外。根据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功能,翻译分为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和文献性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 。工具性翻译主要意图是实现一定的译文文本功能。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和原文保持一致,也可以为了实现既定的功能,进行适当增删甚至重写。后者主要是再现原文本的异质特征。做好武术文化的外宣工作,译前要首先确定译文的主要交际目
10、的,再选择具体的翻译模式。 (1)武术文化外宣工作的工具性翻译。介绍武术技击理论和技击技巧的语言属于应用性文体,在翻译这些文字的时候采用工具性翻译比较恰当。武术翻译向读者传达武术理论和技术技巧时,应抓住语言的实质,不必拘泥于原文形式,使译文实现既定的功能即可。另外,一些西方的体育词汇可以直接拿来套用或借鉴在一些技巧性强的武术术语翻译中。例如,武术散打很多拳法与西方拳击相差无几,在翻译时可以借鉴拳击里面的术语,直接借用其约定俗成的名称更利于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同样,翻译剑术的动作术语时也可借鉴西方国际击剑术语。 (2)武术文化外宣工作的文献性翻译。文献性翻译则适合再现武术文化底蕴。正如前文所述,
11、这些武术文献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在英文中找不到具体对应物,也没有相应的英文词汇来表达。根据诺德的目的论,由于目的语文化缺省,这些武术文献需要通过翻译尽可能地将其独特的文化专有的内容再现出来,这就是文献性翻译。例如, “拳”在传统中华武术文化中一般指拳术,既不是一般的拳头更不是拳击,所以翻译成 fist 或 boxing 都不太贴切。 “拳术”和“拳击”在内涵、外延和历史渊源上差异巨大,不能等同。这时对于武术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最好不过音译了。例如,八极拳译作 Bajiquan,太极拳译作 Taijiquan 或Taichi 等。当然对于音译注解不可或缺,尤其是某一概念首次出现时,再次出现则无需再加
12、注。 2.牢记武术外宣翻译的民族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1)保留武术独有的中华文化特色。中华武术的外宣翻译要按照翻译的目的来进行,保持语内和语际的连贯性,也要兼顾忠诚法则,协调好原文作者意图、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照顾英语的表达习惯而使失去中华武术独有的文化内涵。诺德认为:“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译者应该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人和目的语读者负责。 ” 比如, “手挥琵琶”如果译为“Play the guitar” ,即用“guitar”来替代“Pipa” ,原句所蕴含的武术文化就丧失殆尽,对西方人也是一种误导。如果采用直译加音译再加上文内注解,将其译为P
13、lay the Pipa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就能让英语读者容易接受,同时又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达到双重效果。 (2)提升译者翻译能力,实现武术文化外宣翻译的专业化。译者的翻译能力决定了译文水平。武术文化外宣翻译需要译者非常了解和熟悉中华武术文化,这样才能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将原有的文化内涵充分地用目标语展现给译语读者。外宣翻译工作人员在提高自己英汉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与驾驭能力的同时,又要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知根知底,用译语传递武术的文化内涵,从而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宣工作。 (3)规范武术术语翻译。目前,外宣翻
14、译市场整体不规范,尤其是武术术语的翻译缺乏标准化,缺乏权威的武术英文语料库和武术术语参照词典,甚至连一本权威、公认的规范武术术语英译词典都没有。鉴于此,规范武术术语翻译对于规范整个武术文化外宣翻译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德)汉斯?费米尔.普通翻译理论框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德)克里斯丁?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张美芳.功能加忠诚评介克里斯丁?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2005(1). 作者简介:刘永玲(1981- ) ,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