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21-01 现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由此可见,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发力,良好协作,才能做好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下就此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
2、会。 1.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 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于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忙,有的忙于日常工作,有的家庭夫妻二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经商办企业,大多数家长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智育比较重视,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只要语数外等所谓“主课“成绩高了就行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家校联系,着力提升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的认识。采取察访、电话(短信)交流
3、、邀请学生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学生要注重礼仪规范,培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弱帮困的社会责任,形成邻里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个帮助“等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小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及社区公益活动,为提升家庭成员的文明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扭转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家长真正懂得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地位和作用,真
4、正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检点自身的言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再次,要引导家长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显然,如果家长把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硬要求孩子做到,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要引导家长做到:当孩子在思想、道德、言行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问题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就德育而言,就应是“管为了不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
5、识自己,自我定位。“知耻而后勇“,既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对自己性格再塑的自觉性,提高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口说好比一滴水,实践才是一粒金“。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之后,关键是实践,要落实到行动上。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自查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随时修正自己前进的航标。并且,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将学生中表现好的典型树为榜样,使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自尊、自强、自律、自立的人。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
6、社会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创造未来。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讲詹天佑一课时,可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詹天佑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那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精神的最好体现。在詹天佑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每个中国人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利用原有的
7、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行必须和谐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在讲英雄的故事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开展夏令营、升旗仪式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到抗洪救灾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学生中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活动,小到拣起地上的纸片、不闯红灯等。这样将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4.在情感体会
8、中得到道德的升华 在小学品德教育中,情感引导是一条尤为重要的途径。教师要激起学生浓厚的情感,引导和支配他们的行为习惯,创设情境要有丰富情感,这无疑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大爱思想。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学生自己由实践中获得。教师可创设日常班级生活中因为小事引发的矛盾,本来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但正是因为双方都不懂得宽容,矛盾才会越积越深,教师可重点让这类学生参与该情境的创设,使他们明白待人宽容的道理,对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对自然的情感上,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走
9、出课堂,走进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为自己打开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这多彩的活动空间里,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师,来到田野,来到花园,来到河畔,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影子,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象中,感受到亲近自然的快乐,获得情感的陶冶。在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净化自己的情感,发现大自然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体验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 5.重视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教育,以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品德。重视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从认识
10、心理的规律出发,及时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实现小学生内心信念的正确树立。 化雨无形,润物无声,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正如一位道德学家所说的:“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选好形式新颖、感情亲和的载体,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客观掌握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平易近人,做学生的领路者和知心人,有时适时的倾听和平等的交流,更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学会润物无声,在孩提时代,一个和蔼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声温暖的问候或一个轻抚的手势,都会深深的打动学生,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只要教育工作者用心浇灌,善待呵护,每一颗幼苗都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花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