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与教学概论一 一、单选 1、 教材编排上倡导百科全书式读本的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查斯特 2、 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 C ) 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学论 3、 90 年代初,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席卷世界时候,一个新的名词 ( C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A:知识生产 B:知识分配 C:知识经济 D:高科技 4、( B )的课程设计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需要。 A 社会改造主义 B 人本主义 C 进步主义 D 结构主义 5、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用( C )取代了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
2、教材纲要 :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6、真正在课程设计中重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把它作为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始于( A )的课程和如何编制课程两部著作的问世。 A 、波比特 B、泰勒 C、怀特海 D、麦柯尼尔 7、传统的学校教育是( B )课程统一天下。 A、综合 B、分科 C、活动 D、选修 8、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A )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 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9、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是 -A- A 中央集权式 B 地方分权式 C 混合式 D 未形固定模式 10、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的是( D ) A 、教
3、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目的 11、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 A 教育问题 B 哲学问题 C 教学问题 D 学校管理问题 12、英国学者劳顿( Lawton)认为课程是:( D ) A 目标 B 经验 C 活动 D 社会文化选择 13、江泽民同志指出“( A )是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 :创新 :知识 :科技 :信息 1、( C)在课程概念的冲突一书中清楚说明了课程取向的作用。 A、艾斯纳 B、瓦轮斯 C、泰勒 D、 A 和 B 15、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是课程的( A )。 A:开发者 B:执行者 C:传递者 D:服从者 16、一下哪个不是艾斯
4、纳阐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A ) 、行为目标 B、生成目标 C、问题解决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7、 16 世纪,( A )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 的理论和方法。 A、 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8、( B )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 9 个原则 A、泰勒 B、巴恩斯 C、窦尔 D、塔巴 19、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并规定:“普通高中的讲和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是哪一年?( C ) A 1986 年 B 1992 年 1996 年 D 1999 年 20、新教育坚持( B )中心说。 A 、教师 B、学生 C、教材 21、 倡导
5、高难度进行教学的是:( C ) A 布鲁纳 B 根舍因 C 赞科夫 D 查斯特 22、 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的是:( E ) A 泰勒 B 劳顿 C 蔡斯 D 斯宾塞 E 麦唐纳 23、走向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因此,( D )便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 :义务教育 :科技进步 :全球化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 24、( C )课程设计取向认为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最有价值的学科的教学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 A、 认知过程取向 B、人本主义取向 C、学科理性主义取向 D、技术学取向 25、教学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课程标准体现( A )需求,属于( A )课程文件。 :国家 :地方 :学校 :
6、管理 26、 1956 年( B )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A、 泰勒 B、布卢姆 C、布鲁纳 D、派纳 27、( C )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 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2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 A )组织课程内容。 、序列 B、横向 29、地方课程的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这种设计体现了地方课程的 -C-特征? A 针对性 B 时代性 C 地域性 D 探究性 3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以( A )经验为主。 A 间接、 B、直接 二、多选 1、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突出的特征:( ABC ) A 知识经
7、济更加强调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B 更加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 高科技和智力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D 知识经济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2、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 ABC ) A 认知 B 情感态度 C 动作技能 D 意识 3、 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现出( ABCD) -等趋势。 A 民主化 B 规范化 C 弹性化 D 整合化 4、 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中至少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的含义。( ACD) A 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B 倡导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更充
8、分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C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 D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5、 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弊端:( ABCD) A 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 B 学生形成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C 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 D 难于适应社会生 活的需要,难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6、 有关教学模式正确的说法是( BD) A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抽象化。 B 教学模式最早是由乔伊斯和韦而等人提出的。 C 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的特点。 D 个别教学经验经过概括、整理、系统化为教学模式可能被进一步提高到
9、教学理论层次。 7、 下列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组织的包括( ABCD) A 特朗普制 B 道尔顿制 C 分组教学制 D 文纳特卡制 8、下列属于教学辅助形式的是( BD) A 班级授课 B 个别辅导 C 复式教学 D 现场教学 9、纵 观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 ABCD ) :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 :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 :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 :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10、新课程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加强( BCD )。 :开放性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11、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10、的依据,应该具有如下的性质:( ABCD ) A:可评估性 B:可理解性 C:可完成性 D:可伸缩性 12、世界各国的课程管理大致有几种模式。( ABC) A 中央集权型 B 地方分权型 C 混合型 D 校本开发型 13、以下符合课程管理概念的是 -( ABC) A 分级管理 B 多个主体 C 手段多样 D 管理全面 14、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BD) A 在接受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B 在发现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C 接受学习方式和发现学习方式是绝对对立 的,不能互补
11、D 从教学实际上看,接受学习方式和发现学习方式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15、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 -( ABCD) A 创新能力 B 实践能力 C 批判能力 D 怀疑精神 16、 下列属于自学 指导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式是( ACD) A 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 B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 C 八字教学模式 D 六课型单元教学 17、 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BC)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读书指导法 D 练习法 18、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体系主要表 现在:( AB) A 教育性教学思想 B 教学心理化思想 C 活动原理 D 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2、理论 E 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思想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都是围绕人的培养来设计和确定的,这一培养目标也是( A )和( B )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基础教育担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党的“改革开放策略” 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的目标有:( ABCDEF ) :强 调学生主动学习。 :开设学科课程的同时强调课程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注重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
13、教学实践的功能。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1、课程标准的作用:( ABCD ) A:指导教材编写。 B: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师组织教学。 C: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课程本身。 D: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22、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 ABC )。 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教师 23、 地方课程 -( ABCD) A 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 B 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 C 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D 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24
14、、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通常包括:( ABCD) A 明确理念 B 需求分析 C 资源评估 D 优势评价 25、 自主性学习应该包括以下 -方面的含义( ABD) A 主动性 B 独立性 C 开放性 D 元认知监护的学习 26、凯洛夫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 ABCD) A 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B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C 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 D 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 E 兴趣与自发原理 27、 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 ( ABCD) A 学科 B 经验 C 目标 D 计划 E 活动 28、课程论在当代主要有以下几个课程论流派 ( ABCDE)
15、 : A 要素主义的课程论 B 结构主义的课程论 C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论 D 斯腾豪斯的课程论 E 人本主义的课程论 三、简答 1、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答: 第一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第二、兴趣与自发原理 第三、活动原理 第四、直观性教学原则 第五、对教材的编排提出了一些新主张。 第六、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松散和个别施教的做法,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 2、 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 答: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
16、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 义。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甲骨文中也有了“学”字,如:“壬子卜,弗酒小求,学。”通过甲骨文中的字形分析看,教是从学派生出来的。“教”和“学”最初都是独立的单字。最早将“教学”二字连为一词,据有人考证见于书商书说命。“教学”二字建立联系成一个词,但这个词并没有专有的解释。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教”有“教授、教诲、教化、告诫,令使等含义”。说文解字中记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有人分析,“其施就是操作、演 示,即传授蓍占和龟卜;其效就是模仿、仿效,即学习蓍占和龟卜”。“教”、“学”还是被单独
17、解释的。 “教学”一词在英文中有很多词可以表达。在英语世界与教学相对应的词有“ teach” ,“ learn” ,“ instruct”,以及 “ teach and learn”。 根据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 learn 来自中世纪英语中 lernen 一词,意思是“学”和“教”。 Lernen 的词干是 lar, lar 是 lore 的一个词根。 Lore 原来的意思是学习和教导,现在常用来指所教的内容。也就是 说我们可以说 learnt 和 teach 是由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 teach”一词还有另一种派生形式。它源自古英语中的 taecan 一词, taecan又
18、是从 taikjan 一词派生来的。 Taikjan 的词根是 teik,意思是“说明”。 Teik 通过前条顿语可以一直追溯到梵文的 dic。 Teach 这个词与 token(意为“信号”或“符号”)也有关系。 Token 一词源自古条顿语的 taiknom。这个词与 taikjan(后来成为古英语的 taecan)同源,意思是“教”。所以, token 和 teach 这两个词在历史上是有联系的 。从这个词源看,“教”的意思就是通过信号或符号引起别人对事物、人物、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等做出反应。由这种派生关系看, teach 同进行教学的中介有关。 teach 和 instruct 二词也有
19、区别, teach 常与教师的行为有联系,作为一种活动;而instruct 常常与教学情境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正因为此,经常有人认为,不能仅用 teach一个词来对应教学,而应该用 teach and learn,以同时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与汉语中的“教”源自于“学”有所不同,英文中 teach 和 learn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 3、 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 答: 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进行
20、的,是历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4、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 1、指导教材编写。 2、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师组织教学。 3、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课程本身。 4、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5、 如何理解课 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答: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特点是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 具体来说,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
21、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 ,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6、 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 1、“课
22、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 学的影响,
23、到 80 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 世界里, 课程( curriculum) 一词最早 出现在英 国教育家 斯宾塞( 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 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 (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4、,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 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 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7、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他的“统觉”原理,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 :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他指出 :第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新材料 ,要求教师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叙述、讲解或演示等。在学生获得大量彼此已初步联系的个别观念后
25、 ,教学可进入第二阶段。在该阶段 ,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法 ,力求使学生形成新观念与先前相关观念的联系。然后 ,再通过第三阶段 ,使学生对新旧观念联系的理解 ,上升到普遍性概念的领域。在该阶段 ,教师应严谨、周密地综合所教材料 ,概括出应有结论。最后 ,进入第四阶段 ,让学生把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就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的基本内容。 8、 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 启示? 答:( 1) 课程设计取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主动性。 ( 2) 借鉴国外关于课程设计取向研究的成果时,须注意到社会背景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应用有关成果,避免
26、照搬照抄。 9、 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包括哪些基本特征? 答:地方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要体现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同时考虑特定的课程资源,因而,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挖掘地方课程资源,设计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 。 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地方课程设计应充分反映地方或
27、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它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时 代性和现实性。 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的,而应是探究式的、实践式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和社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社区现实问题,探究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
28、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10、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 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是 1 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 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11、 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有哪些? 答: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教师对新课的理解不深入。 2. 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3. 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4. 教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角色定位困
29、惑。 5. 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 。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集中下列方面:提高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这种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使教师多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校本培训。 2.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基础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和江泽民同志的 “三个代表
30、”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统辖新课程的灵魂,是贯穿新课程的一条主线。 13、 简述卡斯威尔和坎伯尔对学校课程的基本主张 。 答: 首先将课程界定为经验的是卡斯威尔和坎伯尔。他们在课程发展一书中主张学校课程包含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有经验,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重大转变。持这一观点的课程 学 者所关心的是学校或教室内实际发生了什么,重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关注的焦点由 “教 ”( teaching)转向了 “学 ”( learning)。课程不再是高 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教师也不再是被动接纳的容器,而是拥有创造的自
31、由与空间的课程发展者。课程的评价也不能再固守事先规定的文件课程,而必须充分考虑实际发生的课程和学生多方面的体验与收获。 14、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原则。 答: 赞科夫在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第一,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进行教学是指使学生的思维区克服障碍,发动精神力量。难度要限于 “最近发展区 ”,并不是越难越好。第二,高速度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要向前进,不断地教给他们新知识,以广度求深度,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他批判过去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感性认识,认为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但这不是反对儿童的直接
32、观察。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赞科夫认为新教学体系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过程本身,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 “机制 ”。即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第五,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课程设计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 1) 理论基础的辩证互补原则 ( 2) 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 3) 系统性原则 ( 4) 多元主体合作原则 ( 5)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 6) 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原则 四、辨析 1.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陷入了“教师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因而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没有任何意义。 错, 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教学问题。他的教学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教育性教学思想;教学
33、心理化思想;教学心理化思想。赫尔巴特的理论强化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陷入 “教师中心论 ”;强化了学科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陷入 “学科中心论 ”。 2.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对学生放松管理,让学生自己学习。 错,新课程并没有放松对学生的管 理,而是在管理方式上更多地强调学生自我管理。 3.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错, 课程取向可以影响课程理论研究工作者设计和分析具体的课程,也可以决定教育实践工作者如何在实践中实施一项具体的课程方案。可以说,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
34、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取向。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课程取向,而有的人没有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课程取向。但在具体地制定有关的课程方案,或是采用具体的方 法和策略执行课程计划时,都会表现出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课程取向的反映。 4.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 错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
35、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也可以按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指直 接作用于课程并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并不直接成为课程素材,却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它包括课程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比如,设施、场地、器材、学校、家长、社会对课程的认识与支持程度等。 5.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错,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其次,三个维度之
36、间相互支持 ,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 “知识与能力 ”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 “过程与方法 ”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习的 “过程 ”,也要看重学习的 “结果 ”;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化育。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起塑造 “全人 ”的使命。 6.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 对,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特殊性,即明确的针对性。当然,可能有些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宽广一些,但也有些教学模式只能适用 于极为特殊的教学情境。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
37、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定的目标相适合的特定的教学模式。如果超越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学科的教学,却不适用于体育教学;程序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于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则相形见绌。 五、论述 1. 结合我国 80 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的历程,分析历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 我国课程设计 取向上 的主要特点 1.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 的模式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都是按集中统一的模式进行的。虽然近些年来出现一些变化,但主要的发展模式仍然是集中统一的。全国大多数地区仍
38、然用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这种课程发展模式有利于政府对课程的制订和实施的控制,有利于确定高一级学校选拔时所用的标准。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统一的官定的课程标准,很难顾及到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特点。导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弹性。 2.课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 对于课程的设置,我国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文化科学的基础课程,重视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文化科学的基础课程的份量始终偏多。特别是数学、语文等学科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占得很大。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的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所用的课时占小学阶段总课时的近 58。在以前的课程计划中,这两科所占的比
39、例还要高。这样一种重视学科教学的倾向,明显反映一种受东方的教育观念影响的结果。历来我国的教育受儒家的观念影响很大,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产生高度的集中统一的课程和严格训练式的方法。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文化上的特征,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至少有两 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二是考试文化还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3.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材 中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统一编写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来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材产生很大的依赖性。这样一种教学的传统延续多年,就在学校的教师中形成一种常规和习惯。教学就是教课本上的知识,教师的责任
40、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教师很少对教材上的内容和方法产生怀疑,或自行设计一些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教科书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在 90 年代以前,中国的中小学教 材基本上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一统天下,即所谓全国统一教材。 90 年代后,这种局面逐步改变。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还有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以及某些省、市自行编写中小学教材。这较之于全国统一教材的情况,当然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教材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实际推行时,学校实际上并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使用什么教材基本上是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来确定。常常以 “ 红头文件 ” 的形式规定一个地区所有学校都要采用某一种教材。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仍然是以专家、研究者为主,教师参与编写教材的机会很少。 我国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