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2KB ,
资源ID:162654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26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网络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网络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1、我国网络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提 要网络改变生活,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发表不同的言论,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让生活更加充满创意;网络促使民众参与反腐,通过网络监督腐败,促进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网络监督: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 冰(1989) ,男,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江西南昌 330013) 一、网络监督的研究背景及特点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设备的应用也都离不开网络,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等都需要网络。网络自身带有开放性、快速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它的出现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它可以为民众提

2、供一个畅所欲言的网络平台,方便他们表达情感,尤其是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网络还让老百姓参与反腐变成现实,使反腐变得更多元、更直接、更快捷。 1.网络监督的高效性 在网络反腐产生以前,群众通过信访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但信访是一件繁杂的工程。主要有来信举报和群众自己来访两种形式。但由于来访举报所花费时间、金钱成本较高,加之有时民众对所举报事件的证据可能准备不充足,而有些部门对举报者也并不以为意,致使许多案件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答复和处置。但在网络监督兴起后,人们无需通过来信或来访举报,只需通过网络轻轻一点便可把所要曝光的事件曝之网上,让更多人知道,从而引起群众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只要

3、腐败官员的事情一经上网,他的更多腐败相关事件变无所遁形,相关部门也不得不加快处理。 2.网络监督的便捷性 截至 2015 年 7 月,我国共有网民 6.68 亿人,网络普及率较高。在我国,只有在极度偏远山区涉及不到网络,一般城市和山村都有网络覆盖。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电子设备,通过网络发表评论和意见,监督腐败。这就是网络监督的便捷性。网络举报并不花费举报者太多时间,只需通过手动几下键盘便可轻轻松松把案件的始末以及线索证据等上传至网络,从而达到信访的目的。由于网络信息对全社会是公开透明的,在了解腐败案件调查进展的过程中,民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得到信息反馈,从而督促有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案件办结速度。

4、 3.网络监督的互动性 与传统的监督方式相比,网络监督另一大优势是双向互动性。网络绝不是一方唱独角戏,监督也是相互的。网络的互动需要你来我往,在人民群众对通过网络平台对政府监督的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开通官方的网站、微博等等,方便群众充分表达自己见解,为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更新政府对腐败案件处置的进程和处理结果,也可吸引更多群众对政务提出要求和建议。这有利于提升群众参与反腐的热情,促使反腐倡廉工作进展的更加顺畅。 4.网络监督的隐蔽性 传统信访模式,举报人要与被举报人当面对质,这往往使得举报人害怕举报失败后遭受打击报复。很多举报人因为有后顾之忧便放弃了举报。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进行举报

5、时,担忧最大,便对上级一忍再忍,从而间接纵容腐败,使得该上级的腐败行为越来越猖狂。更严重的是,有些官员利用职务便利对欲举报人进行截留、扣押,防止消息外泄。这些行为都会让举报者望而却步,放弃举报。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解决这一弊端,人们通过上网举报,不用亲自面对被举报者本人,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不会因为举报而有所损失。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一些人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捏造事实,恶意诬告。二、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 凡事都有双面性,网络监督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参与面窄 网络监督的效果好坏取决于网络监督主体的现状。我国网络参与人数虽然逐年上升,但网络

6、监督主体的构成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网络参与的主要人群都是一些年轻人,尤其以 30 岁以下的居多,从小学生起到青年这个阶层的人是上网的主体人群,而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人上网占得比例就会相对少一些,四十岁以上的就更少。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网络接触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下降,另外这个年龄段的人主要心思放在家庭和事业上,较少参与网络监督。总之,参与网络监督的阶层人群并不全面,网络上所表达的意见也不能代表全部民众的意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 2.不当干涉 一些党政官员怕涉及自身发展前途,对当地发生的事件采取“低调”处理,对外封锁信息,对上知情不报。并且对涉事相关人员采取威胁甚至恐吓方式,不让他们对外走漏风

7、声。对于在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也动用一切力量“毁尸灭迹” 。 3.监督乏力 由于权力集中,许多新闻媒体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维护,因此对网络发表言论的群体监督乏力。首先,网络监督主体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下,国家既没有设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群众的检举监督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撑保护,也没有专门部门对网络上的言论进行过滤、归纳和吸收反馈。其次,许多网民一开始虽然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网络监督的热潮中,并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向有关部门提供证据,但许多部门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从而推脱相关责任,这严重打击了网民检举的积极性,使得群众与政府的关系疏远。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阻碍,从而破坏网络监督的公信力和声誉。网络虚拟性

8、导致网络言论过分自由,从而许多商业组织便会捏造事件引人关注,目的是为推销商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具有商业化性质。这不仅不能起到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还会让人们分不清真假,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阻碍,从而破坏网络监督的公信力和声誉。此外,部分人想成为“名人” ,于是夸大、编造事实,无论真假只为增添粉丝数和点击率,他们发布消息大多未经核实,更有甚者,通过这种方式打击报复他人,这不仅对他人造成声誉上的伤害还伤害了人心。 三、完善网络监督的对策 1.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 网络的普及率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这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局限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同等的接收到网络上传播的消息。针对此情况,党中央和当地政府应

9、该加强部分贫困地区的帮扶措施,改变因区域发展差异而导致的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此外,还应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分辨信息,从而进行更好地监督。 2.拓展网络监督的新途径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为民服务。如,常德市交警大队开通了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公开交通路况,市民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发表评论,控诉哪里的交通路况差,以便交警及时解决问题。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不单警务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曝光以示提醒,市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看见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拍下发布。交通事故大大减少。 3.设立网络监督的管理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10、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如今我国腐败呈现了多元性,所面对的反腐形势也越发严峻。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仅依靠政府反腐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开设专门处理网络举报的管理机构,对网络上出现的讯息进行归类、过滤,然后再进行处理。开设的新部门要保持相对独立。 总之,网络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远经过长期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由林.关于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4, (4). 2严小庆.透视网络民主的有限性J.长白学刊,2002, (2). 3熊富标.论网络反腐J.理论界,2005, (12). 4南振中.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J.求是,2005, (12). 5刘旭明.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 6杜力夫.权利制约与监督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忠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